維基大典:卷首
外觀
![]() ![]() 卓著
![]() 中華民國國父孫文,字逸仙,本字德明,別號中山,清廣東香山縣翠亨村人也,同治五年十月初六生。父道川,嘗業裁縫於澳門,後歸田園。母楊氏,蓋名媛也。長兄眉,業商於夏威夷都檀香山。次兄早逝,文其季也。 幼嘗力田作,後就學村塾。日誦《三字經》,悶然厭之,求解於師,師反責其離經叛道。年十三,赴檀香山求學,目其地咸勝中國,欲法之以救國。入耶校,同學多蔑視之,遂剛柔並濟,卒服眾生。越三年,卒業,成績冠絕。復易校再,卒返國。 及歸,村民爭逆之。文所論說,舉凡濟世安民者,無有不服。然鬼神之事多甚,文憤之,遂破其像,村民責斥,卒去鄉。旋至香港,翌年入皇仁書院。時值清法大戰,清勝而不勝,文始決亡清而立民國之志。及至卒業,遂入廣州博濟醫學校,交鄭士良。士良交遊甚廣,遂籍其力,羅致有志。甫一年,復赴港,入香港西醫學院,交陳少白、尢列、楊鶴齡三人,相依甚密,所言咸革命事,友遂戲稱「四大寇」。適遇同邑陸皓東,卒說服之。年二十七,卒業,復冠全校。 |
|
![]() ![]() 鑒賞
![]() 久別侵懷抱,他鄉變容色。 月下調鳴琴,相思此何極。 雲間征思斷,月下歸愁切。 鴻雁西南飛,如何故人別。 朝朝翠山下,夜夜蒼江曲。 復此遙相思,清尊湛芳綠。
久別,人相去已久矣。侵懷抱,寫相思如寫夜寒,極切膚之筆也。先沒入相思,而後覺之,而後覺有寒意,而後覺有自身,而後四顧非故鄉,而後自覺容色易,悽情於此為一極,遂必有舉動,月下調琴而託之,是相思之極也。 雲間,目光欲出之也。月華,自高而下者也。故一發一反。鴻雁南飛,征也,飛於天,遠於己也,而方覺其遠,方覺其別,方有此問。鴻雁成群,我何以奇。 其三寫相思之鬱。朝朝夜夜,無斷絕也。翠山,蒼江,朝暮見異,其實同色,由色鬱入情深。遙字一振,相思承之,清尊雖清,作相思之愁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