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大典:卷首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 ![]() 卓著
編訂名詞館,晚清政署,隸學部。西學東漸,譯名紛綸,而東語尤多。新學制興,張之洞拜學部尚書,惡日本名,遂擬釐辨名物,楷定語典,未果,尋病終。宣統元年九月,學部設名詞館,除嚴復總纂。復固名譯也,抵倭崇雅,以信以達。而斯館之務,亦以正名、衛道,非徒譯之比也。至革命軍興,國移館廢,成雅言三萬有奇。然新語既張,故有不傳,所幸存者萬六千而已。 名詞之簡定,參酌嚴譯、古名為多,日語、舊譯為少,理瑩語確,因應釐然,稱部定詞。會國語風潮,嚴復以資政院特任股員長審查教育,師行京音,故所譯音,皆準京話。 「編訂名詞館」,初名「正辭館」;《嚴復日記》作「正名館」、「名辭館」;《清史稿·職官六·新官制》作「編訂名詞館」,其《文苑三·嚴復傳》作「學部名詞館」,《忠義十·王國維傳》作「編譯名詞館」;館出鉛印名詞表書眉作「學部編訂名詞館」。 |
|
![]() ![]() 鑒賞
王維吳道子畫 蘇軾
何處訪吳畫?普門與開元。 開元有東塔,摩詰留手痕。 吾觀畫品中,莫如二子尊。 道子實雄放,浩如海波翻。 當其下手風雨快,筆所未到氣已吞。 亭亭雙林間,彩暈扶桑暾。 中有至人談寂滅,悟者悲涕迷者手自捫。 蠻君鬼伯千萬萬,相排競進頭如黿。 摩詰本詩老,佩芷襲芳蓀。 今觀此壁畫,亦若其詩清且敦。 祇園弟子盡鶴骨,心如死灰不復溫。 門前兩叢竹,雪節貫霜根。 交柯亂葉動無數,一一皆可尋其源。 吳生雖妙絕,猶以畫工論。 摩詰得之於象外,有如仙翮謝籠樊。 吾觀二子皆神俊,又於維也斂衽無間言。
詩詞賞析,賞析之處也,今賞人之賞,可堪一笑。子瞻此作,賞析王摩詰、吳道子之畫,亦別有神韻焉。寫二子畫,如實見之。寫道子雄放,雖不以雄放名,而讀至「悟者悲涕」,自知其雄放矣;寫摩詰清敦,而以能攝心之如死灰,能寫雪節霜根之竹復能得源於繁雜中,以此見之焉。古人貴士於工,而子瞻亦不能免其俗,雖以二者均貴,而以摩詰殊勝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