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

文出維基大典

,一字。所以記、記、記皆稱曆。撰曆之法,稱曆法,亦簡稱曆。

華夏自三皇五帝古六曆以下,有七十餘曆,乃立世界之冠。

華夏諸曆[]

曆法一覽
編號 曆名 朝代 曆家 實行年代 出處 用年 備注
1 黃帝曆
2 顓頊曆 秦昭王時期~漢元封六年

約前300年代左右~前105年

約200年[一]
3 夏曆 魏文侯時期~?

約前422年左右~?

約200年[二] 白光琦推算前422年夏曆朔旦與天密合,行用約在三晉為侯前後。
4 殷曆 周考王十四年~?

前427年~?

張汝舟考証前427年為殷曆實行年。
5 周曆
6 魯曆 以上開元占經
7 太初曆 鄧平落下閎 漢太初元年~後漢元和元年

前104年~後84年

百八十八年
8 三統曆 劉歆 漢綏和二年~元和元年

泰西前七年~泰西八十四年

漢書律曆志 九十一年
9 四分曆 後漢 李梵編訢 東漢元和二年~蜀炎興元年

85年~263年

後漢書律曆志 179年 因三統曆誤差過大,恢復使用。東漢(85年 - 220年)、曹魏220年 - 236年)、東吳222年)、蜀漢221年 - 263年
10 乾象曆 孫吳 劉洪 吳黃武二年~天紀四年

223年~280年

晉書律曆志 58年
11 黃初曆 韓翊 漢四分曆改名為黃初曆(仍為四分曆)
12 太和曆 高堂隆 魏黃初曆改名為太和曆(仍為四分曆)
13 景初曆 楊偉 魏景和元年~北魏正平元年

237年~451年

晉書律曆志、宋書曆志 215年 曹魏西晉東晉劉宋(237年- 444年)、北魏(398年- 451年)
14 泰始曆 楊偉(劉智) 晉泰始元年~劉宋元嘉年間

265年~442年

178年 魏景初曆改名為泰始曆(仍為景初曆)
15 劉智曆 劉智 晉泰始曆改名為劉智曆(仍為景初曆)
16 乾度曆 李修卜顯依 晉劉智曆改名為乾度曆(仍為景初曆)
17 永和曆 王朔之 晉乾度曆改名為永和曆(仍為景初曆)
18 三紀曆 後秦 姜岌 後秦白雀元年~秦亡

384年~517年

晉書律曆志 134年
19 玄始曆 北涼 趙匪 北涼玄始元年~北魏正光三年

412年~522年

111年 首破章法,600年置221闰。北涼(412年- 439年)、北魏(452年- 522年)
20 永初曆 仍为景初历
21 元嘉曆 刘宋

南齐

何承天 刘宋元嘉二十三年~南梁天监八年

445年~509年

宋書曆志 65年 劉宋、南齊南梁(445年- 509年)
22 大明历 南梁

南陈

祖冲之 南梁天监九年~南陳祯明三年

510年~589年

宋書曆志 80年 391年置144闰
23 正光曆 北朝 张龙祥、李业兴 北魏正光四年~北周保定五年

523年~565年

魏書律曆志 43年 北魏(523年- 534年)、東魏(535年- 539年)、西魏(535年- 556年)、北周(556年- 565年)。另有景明曆[三]未被採用。
24 興和曆 東魏 540-550 魏書律歷志
25 天保历 北齊 551-577
26 天和历 北周 566-578
27 大象曆 北周(579年- 581年)、隋朝(581年- 583年)
28 開皇曆 584-596 隋書律歷志
皇極曆 隋書律歷志 隋文帝仁壽四年(604年)劉焯編成《皇極曆》首次引進二次內插法求日月運動,未被採用。[四]《皇極曆》和大業曆的五大行星動態表中對行星運動所作的非勻速運動處理,與巴比倫星曆表相似。[五]
29 大業曆 597-618 隋書律歷志
30 戊寅元曆 唐朝 619-664 唐書、舊唐書
31 麟德曆 665-728 唐書、舊唐書
32 大衍曆 729-761
33 五紀曆 762-783
34 正元曆 784-806
35 觀象曆 807-821
36 宣明曆 822-892
37 崇玄曆 893-938/944-955 唐(893年- 907年)、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 (908年- 955年)。另有,九執曆符天曆
38 永昌曆 909-912
39 正象曆 912-925
40 南汉历 917-971
41 調元曆 後晉(939年- 943年?)、遼朝(961年? - 993年)
42 中正曆 940-962
43 欽天曆 後周(956年- 960年)、北宋(960年- 963年)
44 應天曆 北宋 963-982
45 乾元曆 982-1000
46 大明历 遼(994年 - 1125年)
47 儀天曆 1001-1023
48 崇天曆 楚衍、宋行 宋天圣二年~治平元年

1024年~1064年

宋熙宁元年~熙宁七年

1068年~1074年

49 明天曆 1065-1067
50 奉元曆 1075-1093
51 觀天曆 1094-1102
52 占天曆 1103-1105
53 紀元曆 北宋、南宋 1106-1136
54 統元曆 南宋 1136-1167
55 乾道曆 1168-1176
56 淳熙曆 1177-1190
57 會元曆 1191-1198
58 統天曆 1199-1207
59 開禧曆 1208-1251
60 淳祐曆 1251-1252
61 會天曆 1253-1270
62 成天曆 南宋 1271-1276
63 本天曆 南宋 1277-1279
64 大明历 金國 1137-1181
65 重修大明曆 金、元 1182-1280
66 授时历 郭守敬王恂许衡 元至元十八年~南明永历三十七年

1281年~1683年

403年 废上元积年。另有,耶律楚材西征庚午元歷首次引進「里差」(時差),未頒行。
67 大统历 明朝

南明

-1683年 元授时历改名(仍为授时历)
68 万寿历 徐宋 徐寿辉政权,元授时历改名(仍为授时历)
69 明时历 张周 张士诚政权,元授时历改名(仍为授时历)
70 先天曆 明夏 明夏天统元年~开熙五年

1363年~1371年

9年 明玉珍政权
71 时宪历 清至今 徐光启汤若望 清顺治二年~民国二年

1645年~1913年至今

269年 改用第谷行星模型。乾隆七年、道光二十四年分别做小幅修改
- 太平天曆 太平天国 冯云山 太平天国二年~十四年

1852-1863

13年 不精确的西历
- 格里高利历 民国

共和国

里利乌斯 民国元年~

1912年~

西历。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以西历为国历;中华人民共和国沿袭之,但废民国年号
72 新法夏历 民国 北京中央观象台 民国三年~民国十七年

1914年~1928年

15年 修改自时宪历,弃用旧数据,改用西方引入的新数据,以北京地方时为基准
73 紫金历 民国

人民共和国

紫金山天文台 民国十八年~

1929年~

修改自新法夏历,以东八时为基准
74? 国标紫金历 人民共和国 紫金山天文台 2018年~ 紫金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化(GB/T 33661-2017)(仍为紫金历)
  1. 朱桂昌以秦獻公十九年(前366年)作為假定顓頊曆實施年(《顓頊日曆表》,中華書局,2012年),但據文物1982年第1期《四川省青川縣戰國墓發掘簡報》引秦牘「〔秦武王〕二年十一月己酉朔」,秦武王時期仍舊使用周曆,故顓頊曆實施時間當在秦昭王時期。
  2. 白光琦:《先秦年代探略》,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年。
  3. s:魏書/卷107上
  4. s:隋書/卷18 四年,駕幸汾陽宮,太史奏曰:「日食無效。」帝召焯,欲行其曆。袁充方幸於帝,左右冑玄,共排焯曆,又會焯死,曆竟不行。術士咸稱其妙,故錄其術云。
  5. 江曉原 巴比倫——中國天文學史上的幾個問題 原載《自然辯證法通訊》12卷4期,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