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
廣東省 | ||
---|---|---|
歸屬: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
屬地: | 領二十一市 | |
治所: | 廣州市 | |
執事: | 省委書記胡春華 | |
人口: | 一億餘 | |
建置: | 明洪武二年改廣東道置,歷代因而不革 |
廣東省,在中華南境,嶺南左璧也。亦作粵,古越地也。北以五嶺當中原霜雪;中有鬱、溱、循三水,會於番禺,沃土千里;南以南海通西洋諸洲。故自唐宋以降,農商兩利,人口滋長。清季以粵方近於西洋,先行西化。洋務、維新、革命之念,皆由此起。工商繁盛,一時無兩。近世變法,亦以廣東最急。四方之民多會此。或從商、或傭工。故粵省人口今至繁,達萬萬數。
沿革
[纂]古南越地也。舊越亦作粵,故時以粵稱。唐置嶺南道,宋初因之,復改廣南路。至道三年分東西路,始得廣東。元因廣南東路置廣東道,明初升承宣布政使司,通以省稱,始置。
初以布政使統事。成化間,兩廣總督始成定制,嘉靖時移駐肇慶府。自後政事宗廣州,兵事宗肇慶。正德末,葡萄牙人始西來,據屯門島為商站,嘉靖初驅之。復與粵商私定上川島相貿易。三十六年,以其逐海盜有功,許葡萄牙人借居香山浪白滘,築關閘門以為限。浪白滘者,今澳門也。明季,桂王據粵抗清,卒西入雲南。
清初,以粵地鄙遠,封尚可喜平南王,以鎮廣東。三藩之亂,平南王廢,復因平臺令遷界禁海,粵省近海之民大困。雍正間糖業日興,稻田多改植蔗,民不足食,乃詔許暹羅商來粵販米。乾隆時以廣州獨口與泰西通商,粵省商務大盛,總督亦移駐廣州府。嘉、道間,英國私販鴉片,自粵入華。林則徐奉詔來禁,英人反以刀兵向。清敗,割新安香港島予英人為殖民地,開清代衰世。太平天國起於廣西,肆暴廣東,民多避入香港。清季,諸賢得西學於粵,魏源始言洋務、康有為倡行維新、孫文呼號革命,卒啟千年巨變。以宣統三年九月十九,廣東獨立,以應民國。
民國初,袁世凱及武人干政,頗失革命原旨。華南諸省復獨立以抗,孫文召元年國會議會至粵,藉粵、桂省軍,別組軍政府,舉文為大元帥。惟粵、桂武人擁兵爭權,文數去粵。十一年文外連蘇聯,十三年建黃埔軍校,翌年以軍校新兵滅粵軍。復以軍政府為國民政府,十五年誓師北伐。十六年取南京,國府北遷離粵。廿一年割海南島為特區,以備新省。時陳濟棠治粵,以實業、西學為主,粵省繁榮,頗得人心,民常念之。
廿六年,日本寇華,翌年始侵粵,廣州以下皆陷。初,省民多走港、澳。三十一年,香港亦陷,日軍強令南逃者歸省,死於途者無算。三十四年以日本降,全省復。
內戰間,粵以居南境而獲免。俟共軍臨省,國軍幾無可戰之兵。時舊鈔已廢,省民悉用港圓,乃令專用人民幣,使港圓無可用處,越年乃成。陶鑄治粵,省以上令大飢,民復多逃港者。解放軍以逃港者為叛民,輒擊殺之。鑄聞言,曰:「此義民也。彼英國據香港行惡政,我民聞之,乃潛入港境,盡其倉廩。義舉在前,豈可輒殺?」卒獲罪。
政區
[纂]治廣州市,領廿一市。廣州、深圳列副省級,以其商肆繁盛故也。一九八零年於深圳、珠海、汕頭置經濟特區,以佐變法。
廿一市以廣州為首府。其東九市:深圳、東莞、惠州、河源、汕頭、汕尾、潮州、揭陽、梅州;其北二市:韶關、清遠;其西九市:佛山、中山、珠海、江門、肇慶、雲浮、陽江、茂名、湛江。
它典
[纂]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