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
外觀
湖北省 湖北省 |
||
---|---|---|
歸屬: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
屬地: | 領十二市一自治州 | |
治所: | 武漢市 | |
執事: | 省委書記李鴻忠;省長王國生 | |
用語: | 西南官話、江淮官話 | |
人口: | 五千七百七十九萬 | |
建置: | 康熙三年湖廣分左右,六年湖廣左佈政使司改湖北佈政使司 |
湖北省,中國之行省也,簡曰鄂,首府(亦稱省會)乃最大市邑武漢。處長江中游,洞庭之北,因以為名。初為楚地,漢隸諸荊州,宋為湖北路,清置湖北省。方十八萬平方公里,口六千萬。三峽工程亦築於湖北宜昌。鄂乃漢地,亦有土家族、苗族。
地
[纂]是省處長江中游,洞庭之北,北臨豫陝,西之重慶,南及湘贛,東瀕皖地,方十八萬公里有奇,四川、北京、上海皆可達,為中國四方水陸通衢。
地呈西高東低之勢,江漢平原居其中。西有武當、大巴、京、巫諸山,神農頂為華中高峰之至,立三千一百零五米。大別山據東北,分鄂、皖、豫。東南之幕府,為鄂贛之界。三峽亦處其西。神農架山深林密,嘗聞「野人」出沒其間,世人奇之。武漢之暑亦舉國聞名。
長江於三峽入其境,漢水自東北與江匯於武漢。是地湖泊甚眾,乃得名「千湖之省」。「南水北調」中線之源丹江口座西北漢水之上。
史
[纂]是地為楚於春秋戰國之時。至漢一統,分天下諸州,隸於荊州。後南北二分,互爭此地,至隋、唐乃一,隸鄂州,故今略稱「鄂」。宋定中原,乃置荊湖北路焉,簡為湖北路,乃得今名。明同瀟湘之地共「湖廣」。清康熙朝間,湖廣分治,得洞庭以北為湖北,乃得今域。宣統三年,辛亥革命始於武漢武昌耳。
經濟
[纂]省都武漢,華中重邑,爲經濟中心,故爲副省級市,享大幅權限。二〇一一年,生產總額達二萬四千六百六十八又四九億元,居全國第九。
民族
[纂]域
[纂]湖北者,轄地級市十二(中有副省級市一)、自治州一。下市轄區卅五、縣級市廿四(中有直管市三)、縣卅七、自治縣二、林區一。
- 副省級市
- 地級市
- 黃石市:黃石港區、西塞山區、下陸區、鐵山區、大冶市、陽新縣
- 十堰市:張灣區、茅箭區、丹江口市、鄖縣、竹山縣、房縣、鄖西縣、竹溪縣
- 荊州市:沙市區、荊州區、洪湖市、石首市、松滋市、監利縣、公安縣、江陵縣
- 宜昌市:西陵區、伍家崗區、點軍區、猇亭區、夷陵區、宜都市、當陽市、枝江市、秭歸縣、遠安縣、興山縣、五峰土家族自治縣、長陽土家族自治縣
- 襄陽市:襄城區、樊城區、襄陽區、老河口市、棗陽市、宜城市、南漳縣、谷城縣、保康縣
- 鄂州市:鄂城區、華容區、梁子湖區
- 荊門市:東寶區、掇刀區、鐘祥市、京山縣、沙洋縣
- 孝感市:孝南區、應城市、安陸市、漢川市、雲夢縣、大悟縣、孝昌縣
- 黃岡市:黃州區、麻城市、武穴市、紅安縣、羅田縣、浠水縣、蘄春縣、黃梅縣、英山縣、團風縣
- 咸寧市:咸安區、赤壁市、嘉魚縣、通山縣、崇陽縣、通城縣
- 隨州市:曾都區、廣水市
- 自治州
- 省直轄縣級地方: 仙桃市、天門市、潛江市、神農架林區
敎育
[纂]觀光
[纂]據
[纂]
- 《中國地圖冊》。中國地圖出版社。二〇〇五年。ISBN 7-5031-2150-5。
- 《新世紀中國地圖冊》。中國地圖出版社。二〇〇一年。ISBN 7-5031-2258-7。
- 《湖北省地圖冊》。中國地圖出版社。二〇〇五年。ISBN 7-5031-2936-0。
- 《湖北省地圖冊》。湖北省地圖院著。山東省地圖出版社。一九九八年。ISBN 7-80532-271-6。
它典
[纂]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