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得尋

見(前二〇)(二〇五〇一〇〇二五〇五〇〇
  • 父 蠡吾侯 翼 後追尊為崇皇 母 匽明 蠡吾侯翼媵妾也,後追尊崇博園貴人 養母 漢順烈皇后 后 漢懿獻皇后 梁女瑩 后 漢廢后 猛女 后 漢桓思皇后 竇妙 妾 郭貴人 妾 田貴人 不載母氏 女 陽安長公主 華 女 潁陰長公主 堅 女 陽翟長公主 修 《後漢書‧桓紀》 《後漢書‧章帝八王傳》……
    二 KB(四〇〇字) - 二〇二三年四月七日 (五) 一四時二九分
  • 殤早夭,太后以孝和長子平原王勝有痼疾,遂立故太子子為嗣。時年十三,太后權佐助聽政,實國事一決於氏。既為人主,尊父為德皇。 氏以竇氏孤而亡,故聯閹寺而得存。帝既長,而未得親政,至永寧二年太后崩,帝詔滅氏,始自為天子。氏雖亡,而后族閻氏干政不息。帝雖持國柄,終日玩樂,朝政日敗。……
    二 KB(二二九字) - 二〇一七年二月八日 (三) 〇三時二二分
  • 。周師漸逼,癸未,幼主又自鄴東走。幼主禪位於大丞相、任城王湝,令侍中斛律卿送禪文及璽紱於瀛州,卿乃以之歸周。又為任城王詔,尊太上皇為無上皇,幼主為守國天王。留太皇太后濟州,遣高阿那肱留守。太上皇並皇后攜幼主走青州,韓長鸞、顒等數十人從。太上皇旣至青州,卽為入陳之計。而高阿那肱召周軍,約生致齊主……
    一 KB(二四〇字) - 二〇一七年三月一日 (三) 〇七時〇六分
  • 顏安樂 瑕丘江公 房鳳 文翁 王成 黃霸 朱邑 龔遂 召信臣 郅都 甯成 周陽由 趙禹 義縱 王溫舒 尹齊 楊僕 咸宣 田廣明 田年 嚴年 尹賞 朱家 劇孟 郭解 萬章 樓護 陳遵 原涉 通 趙談 韓嫣 李年 石顯 淳于長 董賢 王莽 漢前少帝 漢後少帝 漢昌邑王賀 孺子嬰 顏異 孔霸 《漢書》……
    五 KB(七四五字) - 二〇一七年八月二三日 (三) 一一時二七分
  • 姜維的縮略圖
    艾曰:「姜維,雄兒也。」 范縝曰:「比干之心,七竅列角;伯約之膽,其大若拳,此心器之殊也。是知聖人定分,每絕常區,非惟道革群生,乃亦形超萬有。」 孫盛曰:「異哉郤氏之論也!夫士雖百行,操業萬殊,至於忠孝義節,百行之冠冕也。姜維策名魏室,而外奔蜀朝,違君徇利,不可謂忠;捐親苟免,不可謂……
    五 KB(一〇五六字) - 二〇一七年四月一〇日 (一) 〇四時四二分
  • 元夏侯太妃 列傳第二 后妃下 元敬虞皇后 豫章君 明穆庾皇后 成恭杜皇后 章太妃 康獻褚皇后 穆章何皇后 哀靖王皇后 廢帝庾皇后 簡文宣鄭太后 簡文順王皇后 武文李太后 武定王皇后 安德陳太后 安僖王皇后 恭思褚 列傳第三 王祥 鄭沖 何曾 石苞 列傳第四 羊祜 杜預 列傳第五 陳騫 裴秀 列傳第六……
    一七 KB(二六六七字) - 二〇二四年三月五日 (二) 〇四時三四分
  • 自焚,伯約之謂也。智不出敵而力少於寇,用之無厭,將何以存!」此言得之。 帝用皓,皓以擅權,國政日非,終內外不修,趨於敗亡。炎興元年,魏司馬昭以鍾會、艾、諸葛緒征蜀中,維議兵鎮漢中陽平、陰平橋頭以拒,帝弗聽,拒以鬼巫之術。後陽平失,維乃拒會於劍閣,帝亦求救於吳。會久攻不下,艾乃道陰平野徑抵江油,降江油,進於涪。……
    四 KB(七七三字) - 二〇二三年四月七日 (五) 一四時一六分
  • 漢昭烈皇帝的縮略圖
    漢昭烈皇帝,諱備,字玄德。熹四年生,中山靖王後也。祖父劉雄舉孝廉,官東郡範令。父為漢官劉弘,亦仕州郡。少孤,遂與母履織蓆為業。年十五,母令其遊學,備偕同宗劉德然師盧植,同門有公孫瓚。德然父元起資備,其妻嘗曰:「各自一家,何能常爾邪!」對曰:「吾宗中有此兒,非常人也。」……
    一四 KB(二七八一字) - 二〇二一年九月三日 (五) 〇七時一九分
  • 李靖的縮略圖
    蕭銑據江陵,詔靖安輯,從數童騎道金州,會蠻賊世洛兵數萬屯山谷間,廬江王瑗討不勝,靖為瑗謀,擊卻之。進至峽州,阻銑兵不得前。帝謂逗留,詔都督許紹斬靖,紹為請而免。開州蠻冉肇則寇夔州,趙郡王恭戰未利,靖率兵八百破其屯,要險設伏,斬肇則,俘禽五千。帝謂左右曰:「使功不……
    八 KB(一七八五字) - 二〇一七年八月三一日 (四) 〇八時二〇分
  • 唐:羲氏,和氏 夏:大章,豎亥 商:箕子 周:商高,榮方,陳子,孫子 卷二 漢:張蒼,司馬遷,落下閎,張壽王,耿壽昌,劉向,尹咸,許商,杜忠,乘馬年,揚雄 卷三 後漢一:楊岑,李梵,賈逵,霍融,王充,張衡,虞恭 卷四 後漢二:劉洪,蔡邕,何休,鄭玄,徐岳,郤萌,趙爽 卷五……
    八 KB(一三八六字) - 二〇二三年九月四日 (一) 一三時四三分
  • 党項,漢西羌別種,魏、晉後微甚。周滅宕昌、至,而党項始強。其地古析支也,東距松州,西葉護,南舂桑、迷桑等羌,北吐谷渾。處山谷崎嶇,大抵三千里。以姓別為部,一姓又分為小部落,大者萬騎,小數千,不能相統,故有細封氏、費聽氏,往利氏、頗超氏、野辭氏、房當氏、米禽氏、拓拔氏、而拓拔最強。土著,有棟宇,織……
    七 KB(一六八四字) - 二〇二二年一〇月一五日 (六) 〇八時〇一分
  • 虞姬——聯合突襲其二 雖『真·三國無雙』為歷史模擬遊戲,其將、器刃等,東瀛多所改之。一部武將本性異(如張郃之陰柔,魏、周泰之寡言),武器錯時(如凌統之兩節棍,孫策之旋棍,夏侯霸之破城槍、艾之鑽頭類)。如張角、于吉等可有施法之力。覆有巾幗梟雄如鮑三娘、祝融,正史中並無參戰,僅於演義登場,遊戲致之,成……
    一三 KB(二〇八二字) - 二〇二二年三月二〇日 (日) 〇八時四二分
  • 宋高宗的縮略圖
    大宋高宗受命中興全功至德聖神武文昭仁憲皇帝諱構,字德基,徽宗九子也,封康王。大觀元年生。靖康元年,出金為質,尋歸。是年秋,金兵下,康王受命求和於金,自滑、浚至磁州,守臣宗澤以肅王去而不返,金兵壓境,雖從王命而無益,請留磁。帝從之,遂免禍。時粘罕、斡離不已率兵渡河,相繼圍京師。從者以磁不可留,相州……
    一〇 KB(一九七七字) - 二〇一九年三月七日 (四) 〇七時二六分
  • 儒許復其冠帶。銓果以捐資振饑屬撫按題敘,儒擬優旨下戶部。公議大沸,儒患之。馮元飆為甡謀,說儒引甡共為銓地,儒默援之,甡遂得柄用。及儒語銓事,甡唯唯,退召戶部尚書傅淑訓,告以逆案不可翻,寢其疏不覆。儒始悟為甡紿。儒欲起張捷為南京右都御史,甡力尼之。甡居江北,儒居江南,各樹黨。……
    二五 KB(五七九九字) - 二〇二二年一一月二五日 (五) 〇八時二三分
  • 尋為尚書僕射,領吏部,加後將軍。及中書令王坦之出為徐州刺史,詔安總關中書事。安義存輔導,雖會稽王道子亦賴弼諧之益。時強敵寇境,邊書續至,梁益不守,樊陷沒,安每鎮以和靖,禦以長算。德政既行,文武用命,不存小察,弘以大綱,威懷外著,人皆比之王導,謂文雅過之。嘗與王羲之登冶城,悠然遐想,有高世之志。羲……
    八 KB(一七四三字) - 二〇二二年一一月一六日 (三) 一五時二九分
  • 元惠宗的縮略圖
    元惠宗諱妥歡帖木兒,明宗長子,母曰貞裕徽聖皇后邁來迪。仁宗祐七年夏四月丙寅生帝於漠北。 至順元年夏四月,文宗將立其子阿剌忒納答刺為皇太子,乃以八不沙皇后言明宗平日謂太子非其子,遂徙帝於高麗國之大青島。未幾,有飛語謂,高麗與遼陽行省將奉帝起事。二年十二月,文宗復召帝還,使學士虞集草詔佈告天下,謂帝非文宗之子,徙帝於廣西之靜江。……
    一八 KB(三八三八字) - 二〇二四年四月三〇日 (二) 〇七時四三分
  • 封景河南王、大將軍、使持節、董督河南南北諸軍事、大行台,承制如禹故事。 高澄嗣事為勃海王,遣其將慕容紹宗圍景於長社。景急,乃求割魯陽、長社、東荊、北兗請救于西魏,魏遣五城王元慶等率兵救之,紹宗乃退。景復請兵于司州刺史羊鴉仁,鴉仁遣長史鴻率兵至汝水,元慶軍夜遁,鴉仁乃據懸瓠。……
    三八 KB(九〇三五字) - 二〇二四年一月二二日 (一) 一〇時一九分
  • 。溫乘勝直進,焚其小城,勢遂夜遁九十里,至晉壽葭萌城,其將嵩、昝堅勸勢降,乃面縛輿櫬請命。溫解縛焚櫬,送于京師。溫停蜀三旬,舉賢旌善,尚書僕射王誓、中書監王瑜、鎮東將軍定、散騎常侍常璩等,皆蜀之良也,並以為參軍,百姓咸悅。軍未旋而王誓、定、隗文等反,溫復討平之。振旅還江陵,進位征西大將軍、開府,封臨賀郡公。……
    二〇 KB(四五〇九字) - 二〇二四年三月二五日 (一) 〇七時〇三分
  • ,雖多亦奚以為!」於是得周書陰符,伏而讀之。期年,以出揣摩,曰:「此可以說當世之君矣。」求說周顯王。顯王左右素習知蘇秦,皆少之。弗信。 乃西至秦。秦公卒。說惠王曰:「秦四塞之國,被山帶渭,東有關河,西有漢中,南有巴蜀,北有代馬,此天府也。以秦士民之衆,兵法之敎,可以吞天下,稱帝而治。」秦王曰:「……
    二六 KB(六一四五字) - 二〇二四年三月二九日 (五) 〇三時一三分
  • 匡世,扶翼攜上,雄壯虎烈。藩屏左右,翻飛電發,濟於艱難,贊主洪業,侔跡韓、耿,齊聲雙德。交待無禮,並致姦慝,悼惟輕慮,隕身匡國。」(《三國志·蜀書·張宗楊傳第十五》) 董昭:「備勇而志大,關羽、張飛為之羽翼,恐備之心未可得論也!」(《三國志·魏書·程郭董劉蔣劉傳第十四》)……
    三三 KB(六五一六字) - 二〇一七年七月一七日 (一) 一二時一四分
見(前二〇)(二〇五〇一〇〇二五〇五〇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