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羅馬帝國
羅馬帝國 | ||
---|---|---|
國體: | 君主制 | |
元首: | 羅馬皇帝 | |
總揆: | 執事長 | |
國都: | 君士坦丁堡 | |
國語: | 希臘語 | |
用語: | 拉丁語 | |
通貨: | 拜占庭幣 | |
立國: | 三九五年 狄奧多西二分帝國 |
|
亡國: | 一四五三年 奧斯曼帝國破君士坦丁堡 |
|
前後歷一千零五十八年 |
東羅馬帝國,中華昔譯拂菻國[一],當世別稱拜占庭帝國,蓋德國史家所立也。初,戴克利先創四帝共治制,羅馬始分東西,各有二部。君士坦丁一世變法,奉基督教、造新羅馬。數傳於狄奧多西,傳二子各領東西半。西國速亡,而東國久存,西人號曰東羅馬。查士丁尼一世西復羅馬,其功不永,國力盡而瘟疫興,諸夷交侵,不可擋也。利奧三世建軍府,後人繼用,武功稍復。屹突厥西侵,諾曼人自海上來,不勝其擾。卒以十字軍大掠都城,不復中興。一四五三年,亡於奧斯曼帝國。
釋名[纂]
狄奧多西崩,以東帝地傳阿卡狄奧斯,號曰東羅馬。西帝羅慕洛敗死,東人以西國既亡,羅馬復一,故復以羅馬為號。惟西人以神聖羅馬帝國繼西羅馬,仍以東國呼之。大敵薩珊波斯、阿拉伯因以羅姆稱之。此音東傳至華,歷異言三四,轉作拂菻,載於漢籍。
赫羅尼姆斯·符夫始以拜占庭稱之。孟德斯鳩習用,西歐人乃以之稱中世東羅馬。
興廢[纂]
改帝國三百載,拓土至廣,而傳國無法。四方領兵者,或自雄行省,或入京篡弒,亂不可止。卒有戴克里先者,創四帝共治制,以為傳國之法。蓋以帝國為四部,東西各立正副帝,領一部之政。正帝執政二十年而傳於副,復選人以充副帝。然四帝各懷私心,以一統為志。君士坦丁復一帝國,以人心日渙,行變法。奉基督教,營新都於拜占廷故城,號新羅馬。君士坦丁崩,國復亂。又五十年,狄奧多西復一帝國,禁絕異教,獨尊基督,臨終傳東西部於二子,三九五年,東羅馬立。

國初,逢匈奴西征,諸種日耳曼、斯拉夫西逃,入羅馬故土,大略東國,夷滅西邦。狄奧多西二世稍增都城之制,諸種不能下,卒免於禍。西國亡時,利奧一世與東哥德人議和,約不復西土,國始安。
查帝中興[纂]
查士丁尼一世,起於草莽,虔信正教,鏖戰波斯聖主阿努希爾萬於亞細亞。五三二年,和議成,帝乃得一遂西向之志。
五三三年,貝薩里留引軍萬五千人,揮師迦太基,俘其主葛利麥,北非諸省頃刻恢復。
五三五年,東哥特內不和,帝命貝薩里留攻達爾馬提亞,不克,乃移軍西西里,旋下那不勒斯,翌年,羅馬光復。以貝薩利留為留守。哥特人尋還擊,大戰數月,卒不能下。
五四零年,官軍破拉維納,獲哥特主維提格斯,哥特人始議和,貝薩里留從哥特諸降部議,為西帝。
時帝久患貝薩里留盛名,恐不能制,欲囚之,而復恐無實之罪失哥特諸部所望,終不得行。自利留為眾所立,帝愈忌之,乃削其所部,仍留守意大利。爾後戰火複燃,羅馬幾易其手,亞平寧諸城,生靈略盡。
五五一年,西哥特主阿塔納吉爾德苦國人起事,遣使至帝都請援,帝許之,亂遂平,由是帝國復得伊比利亞最南狹地。
五五二年,東哥特英主多迪拉戰死陣中,帝國於亞平寧,自是始得安泰。
先是,阿努希爾萬以東帝國中興,將不利於波斯,遂復於五四零年開戰事,兩軍相峙久之,互不能得全勝,加之國庫虛耗,遂復於五六一年興和議,成,約互不侵攻五十年。
至六世紀中旬,天下稍平,帝國昔時勝景,於今略復。
風前榮華[纂]
五四一年,瘟疫興而祥異不作,天下眾庶,死者十三,帝都戶口半減。史載尸首之眾,尚未及葬,而竟殯儀不足,公主閹人,神官娼妓,兵士氓民,草草了葬,同坑一處。而墓地滿溢,帝詔凡死者,他葬別處,或有遺之於堡壘工事,城牆箭樓,或有拋之於河,而川上為之流膿,前後數月,卒不能成禮儀而全尸首。是年秋,瘟疫乃止。
移風希臘[纂]
六二一年,波斯復取埃及,掠真十字架而去。京師公糧遂不足,乃止無償面包發行之事。
六二六年,波斯,阿瓦爾圍京師,波斯水師不敵東羅馬,遂不得渡博斯普魯斯,乃去。
翌年,復敗波斯於尼尼微,波斯遂亂,乃請以向日所取諸省議和,許之。
自波斯事平,希拉克略以己功高爍然,乃自謂之曰萬王之王,六二九年,廢古羅馬奧古斯都帝號,更稱曰:巴西利烏斯(ΒΑΣΙΛΕΥΣ)。帝國移風易俗,改從希臘,蓋由是始。
強弩之末[纂]
六三四年阿拉伯諸遊牧襲羅馬波斯戰後空地而有之,遂壯大,乃擊羅馬於敘利亞,敗希帝之兄提奧多西,希拉克略帝議征伐,大集諸軍於約旦,欲除之。
六三六年帝國與阿拉伯戰,復不敵,哈裡發奧馬爾一世引貝都因人拔大馬士革,敘利亞遂陷。是役以後,阿拉伯人乃得破竹之勢,連下美索不達米亞,亞美尼亞,埃及,帝國南部諸省,一夕之間,喪失略盡。三省之中,復尤以埃及為重。
六五一年,阿拉伯人入利比亞,帝國北非諸省盡陷。
行政[纂]
初仿古制,置元老院,執政官二職,時過境遷,皆廢不用,遂置御前會議,下復置執事長,大區總督,總兵,司法卿,君士坦丁堡太守云云。禁軍指揮,吏民巡查,監察彈劾,外事鴻臚,內外事體,萬機皆決於執事長。久之,復廢,帝國之末,疆土不過彈丸之地,政令不行,言路阻塞,故大體以君主獨裁為制,復倚諸貴族公卿,為苟延之事
希拉克略帝置塞馬州今或謂之軍管州,頒地於民,以民為軍,以軍守邦,邦事任免,出於帝王,復置諸將,以邦為基,乃成國家。自是,國家鞏固,斯拉夫諸部不復常犯矣。
地方[纂]
民俗[纂]
帝國奉基督為國教,埃及奉一性論正教,今科普特正教會也,敘利亞以北多奉東正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