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如晦

敘事完備,有條不紊,遂列正典。
文出維基大典
清殿藏本杜如晦畫像

杜如晦,字克明京兆杜陵人,隋文帝開皇五年生。祖,有名間。

如晦少英爽,喜書,以風流自命,內負大節,臨機輒斷。隋大業中,預吏部選,侍郎高孝基異之,曰︰「君當為棟梁用,願保令德。」因補滏陽尉,棄官去。

唐高祖京師秦王引為府兵曹參軍,徙陝州總管府長史。時府屬多外遷,王患之。房玄齡曰︰「去者雖多,不足吝,如晦王佐才也。大王若終守藩,無所事;必欲經營四方,捨如晦無共功者。」王驚曰︰「非公言,我幾失之。」因表留莫府。從征伐,常參帷幄機祕。方多事,裁處無留,僚屬共才之,莫見所涯。進陝東道大行臺司勳郎中,封建平縣男,兼文學館學士。天策府建,為中郎。王為皇太子,授左庶子,遷兵部尚書,進封蔡國公,食三千戶,別食益州千三百戶。俄檢校侍中,攝吏部尚書,總監東宮兵,進位尚書右僕射,仍領選。

與玄齡共筦朝政,引士賢者,下不肖,咸得職,當時浩然歸重。監察御史陳師合上《拔士論》,謂一人不可總數職,陰刺諷如晦等。帝曰︰「玄齡、如晦不以勳舊進,特其才可與治天下者,師合欲以此離間吾君臣邪。」斥嶺表。久之,以疾辭職,詔給常俸就第,醫候之使道相屬。會病力,詔皇太子就問,帝親至其家,撫之梗塞。及未亂,擢其子左千牛構兼尚舍奉御。貞觀四年薨,年四十六,帝哭為慟,贈開府儀同三司。及葬,加司空,諡曰成。手詔虞世南勒文於碑,使言君臣痛悼意。

它日,食瓜,輟其半奠焉。嘗賜玄齡黃銀帶,曰︰「如晦與公同輔朕,今獨見公。」泫然流淚曰︰「世傳黃銀鬼神畏之。」更取金帶,遣玄齡送其家。後忽夢如晦若平生,明日為玄齡言之,敕所御饌往祭。明年之祥,遣尚宮勞問妻子,國府官佐亦不之罷,恩禮無少衰。後詔功臣世襲,追贈密州刺史,徙國萊。

方為相時,天下新定,臺閣制度,憲物容典,率二人討裁。每議事帝所,玄齡必曰︰「非如晦莫籌之。」及如晦至,率用玄齡策也。蓋如晦長於斷,而玄齡善謀,兩人深相知,故能同心濟謀,以佐佑帝,當世語良相,必曰房、杜云。

子構位慈州刺史。次子荷,性暴詭不循法,尚城陽公主,官至尚乘奉御,封襄陽郡公。承乾謀反,荷曰︰「琅邪顏利仁善星數,言天有變,宜建大事,陛下當為太上皇。」請稱疾,上必臨問,可以得志。及敗,坐誅。臨刑,意象軒驁。構以累貶死嶺表。

[]

  • 《唐書·杜如晦傳》

敘事完備,有條不紊,遂列正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