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音聲學

今本(此為底本,未經審校)
文出維基大典

人之語文,初形於音,又形於,復形於手、指之間。𤔲文者,文字之學也;𤔲音者,音韻之學也。手語之學晚出,故𤔲其形者,附音韻學而行。文字視而可識,手指動而易見,唯音聲隱微,不可捉摸,故有音聲之學phonetics,發音韻學之未發,窮其未盡。惟其察深研幾,精於音聲而陋於言辭,語文學家或內之,或出之。入之者曰,語文學之一支也;出之者曰,語文學之𧘝,而物理學之末也

基本音聲學分野

單稱則曰「音學」,複稱則曰「音聲學」,曰「語音學」。蓋音聲學與音韻學,皆究音之學,彼專其韻,而我專其聲,故加以別之。「語音學」之名,則與「語法學」、「語義學」、「語用學」相對,以示皆𤔲語文之學,而我專其音也。音學之流有三:曰發音學articulatory phonetics,曰聲音學acoustic phonetics,曰聽音學auditory phonetics。成音於腦,發言於外,歸發音學;聲音既成,其質幾何,歸聲音學;納音於耳而成言語,歸聽音學。

舊説,原音聲之至短者曰「音元phone,別意之音元聚爲「音位phoneme,一位而數變,則曰「變位allophone。譬之化學,則「音元」猶原子也,「音位」猶元素也,而「變位」猶同位素也。「音位」、「變位」,特音韻學之畛域。獨「音元」者,音聲學亦用之。[]

發言之時,繫其意而爲言辭,序其辭而爲音聲。其意既定,乃揀擇詞項。 詞項既序,則陰賦其音,序以音元。乃解音元爲勢之單者,諭之肌肉。而音遂出。胷肺相激,咽喉相盪,而脣、牙、舌、齒礙之,而音聲之波始成。口中之形位異,則音聲不同。若張其喉則爲「幫」,弛之則爲「滂」;進其舌則爲「端」,徐之則爲「精」,弛之則爲「心」。云云。

聽言之時,緣音而辨辭,觀辭而見意。音者,聲也,原子震盪之謂,綢繆者也;言者,辭也,言詞連綴之謂,判然者也。聽者析聲而爲元,辨元而得位,合位而成詞,序項而讀〬言,意乃豁然。何以析聲?舉其綱phonetic cues而已矣。綱者何?共振峯、初振時等,皆綱也。音聲之不足,或視其狀以補之,謂之麥氏效應。

[]

音聲之學,本乎格致,素無古今之別,古無格致故也。然人類審音之事,由來尚矣,而以身毒、希臘尤甚。故茲分述古今。

[]

[]

標音術

[]

音聲之學既備,摹音之法自成。蓋格學本格物致知之學,其知則一體二用,曰描摹,曰推演。[]音學本格致之一支,而音聲爲其所格之物,自長於摹音。於發聲學言之,氣流、嗓音、脣、牙、舌、軟齶、雍垂之勢既定,則音不二;然其辭甚繁,書者不便,學者無益。自聲學言之,則萬音皆波形而已,析則爲基頻、共振峯、諧譟比等;然書無可書,閱無可閱,徒分析之用。故有標音之法。[]

斷字之法

[]

夫標音者,錄音以文,使觀而如聞其音者也。文者,次第其字者也。故必斷裂其音,使爲至短者,命曰「音元」phone。帕默曰:「音者,具質、高、響、長者也。」[]是之謂也。有宗生成者亦謂之「音段」segment,段者,謂斷之以時也。譬若日語之「ぷん」,讀若pun,先之以p,再之以u,次之以n,次第不紊,是其音元者三也。至於p爲半濁,次ハ行,則皆p之品性,其體則一也。

韓語「풀」[pʰul]之聲譜圖

然欲以時極其微非易,蓋時與非時,未稱判然;極抑未極,言人人殊。若韓語之言「」,素以爲「」、「」、「」三音素也,而送氣者,「」音之一性而已。然若觀聲譜圖,則知送氣之音恍然續於爆音之後,是亦一段也。是時與非時難分之例。又英語之言「may」,「m」固一音素,而「ay」斷爲一歟?斷爲二歟?是極與未極言殊之例也。

寬嚴之例

[]

音聲之情狀無窮,而音標之文字有盡,故凡標音,必損其毛目,操其綱領。所操有多寡,則所錄必有肖與不肖。肖者曰「嚴謹標音」,而不肖者曰「寬畧標音」。其至寬者,一字應於一,則曰「音位標音」;執其而演其音,錄其所得,則曰「變位標音」。凡欲以標者,必先精研音理,得其統緒,而後爲之。蓋不知其位,則無以應之;不知其理,則無以演之也。或以嚴謹標音爲音元標音者,未確。蓋元本混沌,而字尚精嚴。標音之至嚴者,盡力而聞,書則窮極幾微,曰「感覺標音」,又名「音聲標音」,是。[]

音標文字

[]
主文:音標字

丗之音標字

[]
  • 萬國音標字IPA
  • 美國音標字APA
  • 烏拉爾音標字UPA
  • 美國國防局音標字ARPABET
  • 西班牙語文學刊音標字
  • 視覺語音

文例

[]

凡書音標,鮮獨用者,多雜於文中。或之,或之,或加括號,以別正文。括號之時,凡以位言之者,則方之;否,則圓之。[]

實質

[]

發音學

[]
發音器官圖

凡人之官體,率爲統系。惟發音之器官,半借消化,半借呼吸。蓋言語之能晚出,故假於他也。脣、齒、齦、齶、舌、咽,消化之官也;鼻、喉、氣道、肺,呼吸之官也。聲,氣激者也。故凡發音,必有氣行,礙於官體,振而成聲。動氣者三,肺、喉、齶也。人之音聲,多動於肺,發乎喉,故學者分其官體爲二統系,曰喉上、喉下也。屬喉上者,鼻、脣、齒、齦、齶、舌、咽者也,屬喉下者,肺與氣道也。

動氣

[]

動氣者三,肺、喉、齶也。

以肺動時,先張胷腹,大其容盛,令氣壓內小於外,則氣自入。後小之,啓其聲門,則氣自從音道出矣。[]以喉動時,鎖聲門,又閉喉上之官,上之,使氣壓大於外,發,則氣自出矣,曰噴音;下之,發,則氣自入矣,曰內爆音。齶動時,鎖軟齶,閉脣舌,下其舌體,使氣壓小於外,啓其脣舌,則氣入,曰喌音[]

發聲

[]
主文:嗓音

調音

[]

聲音學

[]

聲音學者,持聲以𤔲音者也。於音學言之,則謂之「聲音學」,以別於發音學聽音學,而示專聲之意;於聲學言之,則謂之「語聲學」,別乎大氣聲學、地質聲學、樂聲學,而屬動物聲學之末,以示其專乎言語之聲也。

母音

[]

判母音者,漲發數是也。

子音

[]

嗓音

[]

聽音學

[]

另見

[]

[]
  1.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a Phone, Phoneme And an Allophone (en-US)
  2. Wilson, E.O. The natural sciences. Consilience: The Unity of Knowledge Reprint. New York, New York: Vintage. 1999: 49–71. ISBN 978-0-679-76867-8.
  3. 語音學:︀標音、產生、聲學和感知: 三. 亨寧·雷茨, 阿拉德·瓊曼, 著. 曹夢雪, 李愛軍, 譯.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二〇一八年十月, 一版. ISBN 978-7-5203-3298-9.
  4. The Principles of Romanization. H. E. Palmer, 著. 一九三一年.
  5. Handbook of the International Phonetic Association, A Guide to the Use of the International Phonetic Alphabet: 一・三・五. The International Phonetic Association, 著.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一九九九年. ISBN 0-521-65236-7.
  6. 語音學: 一・四・五. 朱曉農, 著. 商務印書館, 二〇一〇年三月, 一版. ISBN 978-7-1000-6681-5.
  7. 語音學:︀標音、產生、聲學和感知: 五・一・二. 亨寧·雷茨, 阿拉德·瓊曼, 著. 曹夢雪, 李愛軍, 譯.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二〇一八年十月, 一版. ISBN 978-7-5203-3298-9.
  8. 語音學:︀標音、產生、聲學和感知: 六・一. 亨寧·雷茨, 阿拉德·瓊曼, 著. 曹夢雪, 李愛軍, 譯.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二〇一八年十月, 一版. ISBN 978-7-5203-32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