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得尋

見(前二〇)(二〇五〇一〇〇二五〇五〇〇
  • 烈·伯恩哈德·諾貝爾(瑞典文乃Alfred Bernhard Nobel),西元一八三三年十月二十一日生於斯德哥爾摩,瑞典人,從父徙居俄國聖彼得堡就學,習英法德俄四文。年十八,赴美習化學。 年六十二,決立遺囑,始制諾貝爾獎,分設五獎,分屬物理、化學、醫學、文學、和平等。翌年十二月卒,葬斯德哥爾摩北墓園。……
    六四二 位元組(八三字) - 二〇一八年一〇月一七日 (三) 〇二時四四分
  • 合黃帝紀元二六八七年,孔子五四一年,皇紀六五〇年,檀君紀元二三二三年,曆五三四年,歲次庚戌,肖狗。 漢:元延二年 新羅:赫居世居世干四十七年 高句麗:琉璃明王九年 百濟:溫祚王八年 匈奴:車牙若鞮單于元年 烏孫:小昆彌未振將元年、大昆彌伊鐵靡元年 烏孫內訌。 文學家揚雄獻《甘泉賦》,除為郎。雄年四十三。 康居王遣子入侍。……
    七五〇 位元組(一〇九字) - 二〇二二年五月二五日 (三) 〇七時〇三分
  • 佛教的縮略圖
    真言宗 日本天台宗 淨土真宗 藏傳佛教 格魯派 薩迦派 寧瑪派 噶舉派 主文:佛經 佛教廣佈於東亞,古來多銘刻雕像。傳入中夏,相通於儒道,發明於文學者亦多。初入於中國,黃老道之流學而成道教。至於唐世,以佛法為詩文者多矣。傳於日本亦如是焉。近世西傳,以美國為例,徒百五十萬,其國中居第四。論者以佛教多言施予,少談神學,得其入世焉。……
    四 KB(六四三字) - 二〇二四年一月一五日 (一) 一五時一八分
  • 禺人也。江西九江生,父葉道繩,歷九江知府,公超幼失怙恃,奔北京靠叔恭綽。 少能詩畫,師湯定之。七歲入南洋模範小學,民國元年赴英,民國三年赴美,民國四年入天津南開中學。民國九年赴美入伊利諾州厄巴納學院、緬因州卑斯學院、麻薩諸塞州安默斯特學院,師羅伯特·洛斯。後再赴英,得劍橋大學瑪格達連學院文學碩士。……
    六七四 位元組(一〇四字) - 二〇二三年一二月一九日 (二) 一七時〇三分
  • 帕佛陀洛羅那帕萊的縮略圖
    曆二三一〇年,降誕於夜功。二三五一年,封二王。二三五二年,一世王崩。伊沙拉頌吞入繼大統,以弟社那努拉為二王。有鄭昭之子名蒙門者謀叛,遣子則沙達博丁誅之。時緬甸聞一世王病甚,復大舉來犯,大敗,自是不敢復窺暹境矣。翌年,自稱暹世子鄭,遣使如清入貢請封,仁宗封之為暹羅國王。二三六四年,伐吉打。……
    二 KB(二五五字) - 二〇一九年三月二二日 (五) 〇六時一一分
  • 達文西的縮略圖
    里安納度達文西,又譯列奧納多達芬奇(義大利文︰Leonardo da Vinci),義大利羅倫斯文西鎮人也,一四五二年四月十五日生。父皮耶羅,為公證員,家產甚豐。母卡泰麗娜,為村婦,未入門,生里安納度,是以不從父姓,改取鎮名為氏。 里安納度生而聰穎,學藝於名畫師維洛及歐。及長,受命於米蘭路德維可……
    二 KB(二二九字) - 二〇二三年五月三日 (三) 〇四時一五分
  • 蔡元培的縮略圖
    女同校。倡「囊括大典,網羅眾家,思想自由,兼容並包」,贊文學革命,而非封建復古。亦倡「科學」「民主」。 年五十八,參北伐。年五十九,建國立音樂院。年六十,設國立藝術院。年六十三,日本寇華。九一八事變後,倡抗日。 年六十四,與宋慶齡、魯迅、楊杏建中國民權保障同盟,任副主席。是會,非特務之治國,唱愛國……
    三 KB(三八二字) - 二〇二三年一二月一九日 (二) 一七時〇一分
  • 公元一九四三年者,平年也,繼一九四二年,下一九四四年。 一月十五日,始用五角大廈。 物理:奧托•斯特恩 化學:喬治•德海韋西 生理和醫學:亨利克•達姆、愛德華•阿德爾伯特•多伊西 文學:未頒 和平:未頒……
    四五二 位元組(五一字) - 二〇一五年五月一八日 (一) 一一時三一分
  • 郭沫若的縮略圖
    郭沫若,本名開貞,字鼎堂,號尚武,小字文豹,筆名沫若、麥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鴻、羊易之等,四川樂山人。中國文學家、史家,善寫新詩。 清光绪十八年生。其族本出福建汀州府寧化縣,客家人也,其先郭福安乃郭子儀之裔,乾隆四十六年自閩遷蜀,世居樂山縣銅河沙灣鎮,入蜀四代而至祖秀山,族已昌大。早歲入家塾學之……
    三 KB(五〇三字) - 二〇二二年一一月一四日 (一) 〇八時四六分
  • 賽珍珠的縮略圖
    二十三年,中國內戰頻仍,乃避亂返美。改適理查·華爾士。後四年,複膺諾貝爾文學獎。惟其屢諫蔣氏以棄獨裁之治,國府未與頒獎禮。其間,嘗約林語堂赴美,語堂納之,於其間著成英文《吾國吾民》,林氏得於彼邦顯其名,多賴賽氏之功也。 其後,日師犯華,賽氏奔走遊說,募捐錢款以資國府,頗傾其力。 一九七三年,歿於……
    二 KB(三二八字) - 二〇一九年五月一五日 (三) 二二時五五分
  • 文藝復興的縮略圖
    牙塞萬提斯之《唐吉訶德》、德意志馬丁路德之德文聖經等,咸為方言文學之表焉。由是諸國之文字漸成,乃至今日之貌。 至若藝術之學,首重圖畫、雕刻、建築三事。中古之時,三者咸為教會所用,畫必神明、刻必教會、樓必高聳,以彰出世之意。迨十三世紀末,羅倫斯廣建樓宇,以為公用,風格始多,數百年間,名匠輩出,若拉斐……
    四 KB(七九〇字) - 二〇一九年七月二一日 (日) 〇七時四八分
  • 義大利的縮略圖
    西羅馬帝國亡後,義大利為諸蠻族所據,相繼建國,東羅馬帝國嘗復義大利本土,然其國贏弱,力不能逮,義大利得而復失。至中世紀,戰禍不息,其國分數邦,那不勒斯、西西里、威尼斯、羅倫薩、熱那亞、教皇國等俱各據一方,終不得一統。文藝復興亦始於義大利,但丁、米開朗基羅、達芬奇等俱生於此地,堪為人傑地靈。……
    八 KB(一二八二字) - 二〇二二年八月一九日 (五) 一五時一九分
  • 朝鮮太祖的縮略圖
    郭,又立《朝鮮經國典》,定朝儀制度。以前朝崇而國事廢,乃尊儒抑釋,收佛寺屬田。又禁奴婢,精農典,力勸農圖治。又以諸王子統兵。 三十一年,旦疾病,王子之亂起,五子芳遠逼旦讓位予次子芳果,遷都開城。建文二年,四子芳幹與芳遠戰於京中,旦乃出奔咸興,還舊居,禮度日。芳遠即位,常遣使探問,旦輒彎弓而待之,……
    六 KB(九九〇字) - 二〇一八年三月一四日 (三) 〇七時一九分
  • 六月廿二,聞蹴毬者德爾加多入漢籍。📰 七月三日,李彥宏講演,爲人沃水矣。 七月十八,巳正二刻許,京都動畫工房見焚,卅五人歿。📰 八月二日,中國乾隊吳昊錕穫首金于萬國奧林匹克語文學競賽。📰 八月十六,會香港有事,李嘉誠報刊曰:「黃臺之瓜,何堪再摘。」📰 八月廿八,印度賈坎德邦新堰竣工,未滿一日即毀。主司曰:「此鼠洞之緣也」。📰……
    三 KB(四二六字) - 二〇二三年一一月二五日 (六) 一四時四五分
  • 西遊記的縮略圖
    」。 唐三藏 或曰玄奘,姓陳氏,如來座下金蟬子轉世也。貞觀初,如來命觀音至長安,授三藏取經大任。三藏素有弘揚佛法之志,遂欣然赴之。中道,收悟空、豬八戒與沙和尚為弟子。既至西天靈山,如來加陞三藏大職正果,封「旃檀功德」。 豬八戒……
    四 KB(八一〇字) - 二〇二四年二月二日 (五) 〇八時五七分
  • 利瑪竇的縮略圖
    初,瑪竇聞沙勿略所志,以為東國之人皆好其道。及抵,覺其言過也,故遺書瑪菲曰:「查印度、日本紀事圖冊,多有誤焉。」然會士於印度見景教徒,且日本人多好其道,瑪竇遂振。在印度四年,瑪竇又學人文學,習神學。一五八零年七月廿六晉鐸後,主傳東土之民歐洲事,上書曰:「若不以我道化之,使其學而有用,僕憂東土之民恨我,使我等所為,盡成泡影。」……
    九 KB(一五一一字) - 二〇一九年七月二一日 (日) 〇七時四二分
  • 詩餘 (渡自詞 (文學)
    詞、詩雖並稱,肇於民俗,不入大雅,若敦煌詞等。一九〇〇年開敦煌石室,發見敦煌詞集,錄詞作凡武周末至五代。然由隋及盛唐,傳世詞作甚少。 唐時繁榮,文學昌盛,詞源於此時蓋有緣因。因商貿興,而城市盛,市井文藝勾萌,所謂「歌酒家家花處處」(白居易詩)。中國詩歌素與樂合,而歷代稍異。漢魏樂府,先作歌辭後配……
    一二 KB(二三一三字) - 二〇一八年九月一五日 (六) 〇二時二三分
  • 唐玄宗的縮略圖
    開元二年,敕減天下僧、尼之數。天下還俗者,遂至一萬二千人之多。又詔命,禁再創新寺,禁鑄佛像,禁寫佛經。禁官吏與僧尼之交,是以於玄宗時不得興。上之於文學,甚重編修。開元三年,約褚無量、馬懷素等,論史館經籍之事,以內府為太宗、高宗時所遺舊書,常令人修治,有所殘缺,未加補輯,篇卷錯亂,難以檢……
    一二 KB(一九九九字) - 二〇二一年五月二日 (日) 一一時四六分
  • 馮道,字可道,號長樂老,瀛州景城人也。唐中和二年生。事劉守光為參軍,守光敗,去事宦者張承業。承業監河東軍,以為巡官,以其文學薦之晉王,為河東節度掌書記。莊宗即位,拜戶部侍郎,充翰林學士。道為人,能自刻苦為儉約。當晉與梁夾河而軍,道居軍中,為一茅庵,不設床蓆,臥一束芻而已。所得俸祿,與僕廝同器飲食,意……
    五 KB(一一三三字) - 二〇一九年二月二五日 (一) 〇三時四八分
  • 世界語的縮略圖
    日,多鄰國增設英語授課世界語之課程;次年10月26日,增設西班牙語授課世界語之課程。至2017年5月27日,多鄰國網站上學世界語者逾百萬。 世界語有文學、歌曲及電影,短短一世紀以來形成獨特之世界語文化。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曾於1954年推薦學習使用,1985年再次被推薦給聯合國各成員國。2007年,世界……
    一四 KB(一四五六字) - 二〇二四年四月一八日 (四) 一六時〇四分
見(前二〇)(二〇五〇一〇〇二五〇五〇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