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
外觀
蔡元培,字仲申、鶴卿、民友、孑民,號寉廎,又名宜哥,蔡振、周子餘,浙江紹興山陰縣人,以教育名,又嘗涉足政治。曾任北京大學校長。同治六年一月十一日生。
年六歲,就私塾。年十一歲,父光普逝,叔父銘恩助習《史記》、《漢書》、《文史通義》。年十七取秀才,始覽群書。年十八,元培設館教書。年十七,赴杭州鄉試。年二十四進舉,同年五月,任翰林院庶吉士。年二十六,授翰林院編修。留心新學,感於維新派。
年三十,戊戌變法敗,清殺譚嗣同,蔡謂有清之政改也無望,故辭翰林院。任中西學堂督,倡新學。年三十四,章炳麟建中國教育學會。同年秋,赴上海辦愛國學社、愛國女學,刊《警鐘日報》,倡民權、革命。年三十六年,建光復會。年三十七,入中國同盟會。年三十九,赴德留學。於柏林習德語,年四十,往萊比錫大學,習哲學、文學、心理學、民族學。
年四十三,辛亥革命,道西伯利亞歸國。孫中山建南京臨時政府。蔡元培任教育部長。謂教育宜以造福黎民為先,故廢讀經,仿西方之教育。年四十五,旅居德、法,研究教學、哲學、美學。於里昂建中法大學。
年五十一,任北大校長,倡自由主義。立進德會,倡導平民教育,首行男女同校。倡「囊括大典,網羅眾家,思想自由,兼容並包」,贊文學革命,而非封建復古。亦倡「科學」「民主」。
年五十八,參北伐。年五十九,建國立音樂院。年六十,設國立藝術院。年六十三,日本寇華。九一八事變後,倡抗日。
年六十四,與宋慶齡、魯迅、楊杏佛建中國民權保障同盟,任副主席。是會,非特務之治國,唱愛國民主抗日,亦倡國共合作。年六十五,建國立中央博物院,任第一屆理事會理事長。抗戰,設上海文化界救亡協會。年七十,任國際反侵略大會中國分會名譽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