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查理曼

今本(此為底本,未經審校)
文出維基大典
(渡自查理大帝
羅馬帝查理一世
身號 查理一世
生卒 公元七四二年至八一四年
家族 嘉洛林
外號查理曼
葬處亞亨大聖堂
父親 裴平
母親 勃刹剌后
羅馬皇帝
八〇〇年至八一四年
先君西羅馬帝羅慕路[]
嗣君路易一世
法蘭克王
七六九年至八一四年
先君裴平
嗣君路易一世
倫巴第王
七七四年至八一四年
先君狄西德琉
嗣君路易一世


羅馬帝查理一世(拉丁文:Karolus Magnus),嘉洛林氏。公元七四二年生,人也。祖丕平氏,仕法王郎中,累世為功。至曾祖丕平執政,自稱大公。祖查理公,僭行封建,改號為嘉洛林。父裴平[],問王於教廷,乃廢王自立。帝儀容英武,虔敏謙遜,篤好學,善武功,少從父征亞奎丹,教練騎兵,始用鞍韉,屢立軍功。七六八年秋,裴平崩,遺詔二子共王。遂與弟加洛曼繼位。

七六九年,亞奎丹復叛,王親征之,時加洛文居,使援而不應,乃有隙。王大勝於安國林,亞奎丹公入加斯科涅。乃裂其土,分封諸將為守之。次年欲北伐薩森,盟巴伐利亞,娶王女,尋休之,復娶於日爾曼之虔公教者。七七一年加洛文崩,其子欲繼位,王不許之,並收其地。加洛文妻忿,乃走倫國。七七三年征薩森,擊西化。薩森者,日爾曼人也。其民少化,好拜鬼神,風物殊異於法人。時有四國,西曰西化,鄰於法蘭;南曰英利亞,接巴伐利亞;東曰東化,在外;北曰挪道賓家,據日德蘭.四國相援,久攻不下。

時王駐條頓圍[],忽聞教廷使至,曰倫王犯羅馬,求速救之。俄而倫王使至,謂教宗之間耳,勸毋信之。王大怒,曰:義大利乃宗座聖土,孰敢竊之。乃率軍伐倫。初,裴平嘗征義大利,奪倫王土以奉教廷,教宗善之,世交法人。倫王趁王北伐,窺復舊土。又懼王察之,乃出此謀。王率騎兵入山南,命從父貝南德先鋒,重圍倫京巴維雅。倫王子來援,大敗,王驅之入海,渡拜占庭,倫軍遂不敢救。明年春,王至羅馬謁教宗,教宗封之山南、威尼斯科西嘉諸土。山南皆裴平故土也,教宗再封,是假神權以降人也。夏,倫王降,黜為庶人,令出家為修士。王窺倫王號,復召倫國舊臣來議。諸侯唯唯,乃加為倫王。獨貝尼維杜公不從,歸國不朝。

歲末,王歸巴黎,使法人守倫京。以長子佩平為太子;封二子沛平為倫王,三子路易為亞奎丹王,有軍功者皆封土,拱衛法國,是謂采邑。七七五年,再征薩森,越西化,敗英利亞於西治堡,擒其首何西,築伊禮堡鎮之,薩森稍安。七七六年,先倫王子謀舊土,與富留利公及斯波利圖公起事,貝尼維杜公暗援之。王往平之,斬富琉利公,斯波利圖公降,結城下之盟。欲問貝尼維杜公。未得,薩森又亂,大酋惠杜堅陷伊禮堡而焚之,率民復拜鬼神,復率騎兵伐之。時歐人少馬軍,薩森人不能敵之,大敗,惠杜堅走日德蘭。次年往化北土,親自布教,薩森始奉耶教。

七七八年西班雅亂,摩爾人叛歸王。摩爾原洲人也,時奉回教。比大食亂,白衣大食為黑衣所滅,其裔剌滿渡至西班雅,據塞維城,而稱閣多華王。摩爾人怨,又恐不敵剌滿,故上表請降於王。王受降表,領親兵往撫之,又命倫、布諸鎮出加泰蘭以援。自出南,欲擊剌滿。剌滿守而不出,王不能勝,欲與之和。王侄羅蘭勸戰,不行,遂與剌滿和。退至龍塞,山路難行,王命羅蘭殿後。嘉士宮涅公欲殺王,遣兵襲其後,後軍大敗,部下請退,羅蘭曰:「我等拱衛中軍,應力戰退賊,不可擾亂軍心。」遂死戰。王聞賊至,引兵救之,時羅蘭已死。

七七九年,巡西化,於立柏佈道,親為施洗。七八二年,封建薩森。王以三年布教,北人皆化,乃令禁鬼神,違者處死。時人雖尊公教,然其化未深,尚有不服者,乃起反意。秋,惠杜堅返西化,與扶俚仙人盟。事泄,王入費登城,捕異教徒四千餘人,盡屠之。薩森人遂反,戰三年,擒杜惠堅,其部乃降。是年阿奎丹王南征,取加泰隆地。七八六年,都阿亨,築大聖堂。

七八七年征貝尼維杜,圍貝京。貝公降,降為藩,義大利乃靖。時有匈奴東來,據潘州,自稱阿華。其人分部落,多遊牧,不事田產,好劫掠,常擾巴伐利亞。有部渡,欲侵義大利。七八九年王北巡易北河土著貢之。巴伐利亞不朝,遂罪塔思羅公失德,逐之,自領其土。次年征阿華,王自北軍河外,焚居成,使倫王掠潘州。七九二年西化再叛,使土著拒之,東化及英利亞並起,王乃棄匈奴往平之。貝尼維杜又叛,時貝公亞理之已薨,其子吉利茂德繼位,趁王征匈奴而叛。貝公勢大,倫王不能勝,遂與和,許之獨立,義大利三失其一。

七九四年,平西化,再伐阿華,掠其王帳,斬獲無數,其酋親來降,至,命奉公教。仍封為可汗,治潘州。七九五年教宗崩,主教李奧繼位,是良三世。七九七年亞奎丹王征西班雅,至巴塞羅那,守將降。次年不能守,復為剌滿所有。七九九年,羅馬亂,有賊欲害教宗,幾刺於白楊門,隨從救之,出法國請救。王欲迎之而不決,英人愛古恩勸之,乃迎教宗於峇德本。八〇〇年冬,入羅馬平亂,教宗復立。

時王入羅馬城平賊亂,律法嚴明,軍民不犯,人皆善之。或語王曰教宗欲勸進,王固辭之。耶誕,王望彌撒於彼得殿,跪於堂下,教宗加金冠其首,封為羅馬帝。王尚欲辭,教宗進曰:「羅馬淪陷,帝室東遷,棄民不顧,偏安一隅。今更聞奸佞作亂,后宮干政,廢皇帝於東京,法王宜登大寶,以統東西,御兩朝,一江山而復基業。」王方受,稱天佑至尊太平羅馬皇帝。或曰羅馬分國四百餘年,東西各成一統,法王統西國,應為西帝。教宗對曰:「國統雖貳,而國體尚壹,西帝失統久矣,惟東帝繼統至今,今罹難而失位,法王續國體而成大統,可為天下共主。」時東帝君士坦丁新死,太后當政,自稱皇帝,謂之失統。

東太后聞帝新立,欲與聯姻,共治天下,帝許之。未幾,東朝亂,少府尼基博魯逐太后而稱帝。八〇三年,帝巡潘州,廢阿華諸酋,盡取其地,乃接東朝境。東帝命邊關守之,使海軍擾義大利,封航路,絕商旅,西國日貧。帝命發境內銀山鑄幣,廢黃金,行制,興復商賈。八〇四年,威尼斯內亂,巨賈殺總督降帝。次年,阿華請徙於維也納,沿皆內屬,北邊稍靖。

帝巡四境,廣布公教。又詔求賢,四方才能,咸集中,即予資設館,教授文章,令子弟習之。帝少好學,精羅典,識辭賦,而從軍經年,稍遜文采。乃師愛古恩學文辭,從愛恩赫習天文,略通七藝

八一〇年,倫王抗東朝於,染疾,薨於威尼斯。倫王無嫡子,嘗與仕女通,有一子,帝使之繼位。次年,亞奎丹王與剌滿和,劃為界,山北內屬。是年,廢太子與太子薨。八一二年,與東帝和,東帝以伊氏寨易威尼斯。八一三年,冊亞奎丹王為太子,詔入朝,加為副帝。次年,正月廿一崩於宮中,時年七十二。葬於聖堂,殯儀從簡,後人易之以石棺。一二一五年腓特烈帝製金槨再殮之。

贊曰:「帝軍功赫赫,九合諸侯,繼統開制,開民化而衛宗教,禮賢下士,恢復文雅,更是大功。帝允文允武,後人稱之歐洲王父,誠不為過。」

[]
  1. 帝立時,教宗謂之繼東羅馬君士坦丁六世位,而今人多以帝居西國,以為繼西帝統
  2. 丕平及裴平,與帝子沛平,皆是同名,法文作Pépin。
  3. 即今帝安維爾,初裴平築城而都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