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量
外觀
夫比量(梵語云anumānam-pramāṇam),由推理而致知者也。本質同墨學之說知,亦同泰西哲學之理性認識(英語云rational cognition)。
解說
[纂]章炳麟《諸子學略說》:「五官感覺,惟是現量,故曰『五官簿之而不知。』心能知覺,兼有非量、比量。初知覺時,猶未安立名言,故曰『心徵之而無說。』」 《墨子·經說上》:「知,传受之,聞也。方不障,說也。身觀焉,親也。」 《墨子·經說下》:「夫名以所明正所不智,不以所不智疑所明。若以尺度所不智長。外,亲智也;室中,说智也。」
五比量
[纂]五比量,即比量五法。
- 相比量∶由見物之相狀相屬而比知。如見煙可知火。
- 體比量∶由物體性而比知。即見一物之自體性而推知其未見者,見一而知其全。如管窺一斑可略知一豹。
- 業比量∶由見物業作而比知,如見一葉而知春秋。
- 法比量∶指於相屬著法中,以一法比知他法。如見無常而比知有苦,見生知有老死。
- 因果比量∶指於因果之法中,見因知果,見果知因。如見人作善業而知其當獲大財富,見有行而知可至餘方。
參見
[纂]- 《因明入正理論義纂要》
- 石村《因明述要》
- 宇井伯壽《佛教論理學》
- 《印度哲學研究》卷一、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