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周瑜

今本(此為底本,未經審校)
文出維基大典
周瑜

周瑜公瑾廬江人也,漢靈帝熹平四年生。從祖父,景子,皆為太尉。父洛陽令。

[]

瑜長壯有姿貌,少精意音樂,雖盡三爵,稍有闕誤,必知而顧,時謠曰:「曲有誤,周郎顧。」

初,孫堅討董卓,瑜徙家於舒。堅子與瑜同年,獨相友善,升堂拜母,有無通共。瑜往省從父尚為丹陽太守,會策將東渡。瑜將兵而迎之歷陽,從攻橫江、當利,皆拔。乃渡擊秣陵,破笮融薛禮,轉下湖孰江乘,入曲阿劉繇奔走。是時策眾已數萬,瑜還鎮丹陽。後,袁術以從弟胤代尚,瑜與尚俱還壽春。術欲以瑜為將,瑜觀術終無所成,求為居巢長,欲假塗東歸,術聽之。遂自居巢還吳,策親迎,為治館舍,贈賜莫與為比,授建威中郎將,兵二千,騎五十。瑜時年二十四,吳中皆呼為周郎。

策以瑜恩信著於廬江,出備牛渚,後領春谷長。策欲取荊州,以瑜為中護軍,領江夏太守,從攻皖,拔之。得喬公兩女,皆國色也。策自納大喬,瑜納小喬。復進尋陽,破劉勳,討江夏,還定豫章廬陵,留鎮巴丘

建安五年,策卒,統事。瑜將兵赴喪,遂留吳,以中護軍長史張昭共掌眾事。

七年曹操下書責權質子。權召群下議,張昭、秦松等不能決。權意不欲遣質,乃獨將瑜詣母定議。瑜說以楚之故事力呈韜勇抗威以待天命之策。權母命權兄事瑜。遂不送質。

十一年,督孫瑜等討麻、保二屯,梟其渠帥,囚俘萬餘,還備官亭江夏太守黃祖遣將鄧龍領兵數千人入柴桑,瑜追擊,生虜龍。

十三年,權討江夏,瑜為前部大督。九月,劉琮降曹操。操領水陆兵數十萬陳荆州。權會群下問計,議者惶恐,皆以操乃豺虎不如迎之。瑜與魯肅等不然。權意遂定,遣瑜、肅、程普等領兵三萬人前發。時操已破劉備。備欲南渡,遇肅當陽,乃共圖計,遂進夏口,遣諸葛亮詣權說以抗操之策。權遣瑜、普等與備并力赤壁。初戰,操敗引次江北,瑜得南岸。瑜部將黃蓋獻假降火攻之策,操大敗,退保南郡。備與瑜等復共追。操留曹仁守江陵,遂北歸。

瑜復進南郡,與仁隔江對峙,遣甘寧前據夷陵。仁分兵攻寧。寧告急,瑜用呂蒙計,留淩統守其後,自與蒙救寧。寧圍既解,渡江屯北岸,克期大戰。瑜親跨馬擽陳,會流矢中右脅,瘡甚,便還。仁聞瑜臥未起,勒兵就陳。瑜親巡軍營,激揚吏士,仁遂退。

權拜瑜偏將軍,領南郡太守。以下雋漢昌劉陽州陵為奉邑,屯據江陵。備以左將軍領荊州牧,治公安。備至京口謁權,瑜目備以梟雄,欲進權以分備、關羽張飛,且以宮室美女玩好喪其志。權不納。

建安十五年,瑜獻取蜀并張魯結援馬超以圖北方之策。權許之。瑜還江陵,為行裝,道於巴丘病卒,時年三十六。權素服舉哀。

[]

孫權曰:「公瑾雄烈,膽略兼人,遂破孟德,開拓荊州,邈焉難繼,君今繼之。公瑾昔要子敬來東,致達於孤,孤與宴語,便及大略帝王之業,此一快也。」

陳壽曰:「公乘漢相之資,挾天子而掃群桀,新盪荊城,仗威東夏,于時議者莫不疑貳。周瑜建獨斷之明,出眾人之表,實奇才也。」

家族

[]

[]
  • 《三國誌》吳書周瑜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