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語
外觀
吳語/ŋ̍ ȵy/[一],或曰吳越語、江南話、江浙話、"江東話”,遍于古吳、越地,故得名,周至今有三千年史,漢語諸言之一種也,今行於中國之蘇南、滬、浙、皖南、贛東北及閩北一角。言者逾一億,為國之至大方言[二],有國際語代碼。
吳語區于蘇南二千三百萬人、浙五千二百萬人、滬上千八百萬人、皖南六百二十萬人、贛東北三百五十萬人、閩北一角三十萬人,凡百三十三縣,吳越民凡一億零二百萬。
從史、文、言性論,吳語極近中古雅言,承中華之整八聲調、三十六聲母法體。如今吳語多古音也,音與《切韻》、《廣韻》等古韻合。
吳語存盡濁音,平上去入之平仄韻,局地留尖團音,多古語。吳語法結構與國語差大。吳語乃江南人思道與涵養之集也。吳語有廣式連續變調系統。吳與越文化血脈連,“醉裡吳音相媚好”。
分片
[纂]吳語可析為六片,以下次第
- 太湖片,聞之蘇南,浙北,滬上,故以蘇州音為宗,今宗上海音。
- 台州片,聞之浙江台州,以臨海音為宗。
- 甌江片,聞之浙江溫州,宗鹿城音,吳地之民咸不能通此音,為最難解者。
- 金衢片,聞之浙江故金華府八縣,及衢州、龍遊、縉雲三縣,宗金華音、衢州音。
- 上麗片,聞之江西上饒,浙江麗水,宗處州音。
- 宣州片,聞之,皖南郊縣及江蘇高淳西、溧水南。片內多為江淮官話侵,以高淳、博望存。宗老宣州音。
蘇南 | 滬上 | 浙 | 皖南 | 贛東北 | 閩北一角 | |
---|---|---|---|---|---|---|
太湖片 | √ | √ | √ | √ | ||
台州片 | √ | |||||
甌江片 | √ | |||||
金衢片 | √ | √ | √ | |||
上麗片 | √ | |||||
宣州片 | √ | √ | √ |
分佈
[纂]下表含徽語區。
省市 | 地市(或直轄市或縣) | 縣市區 |
---|---|---|
蘇南 | 蘇州、無錫、常州 | 姑蘇、虎丘、吳中、相城、吳江、常熟、張家港、昆山、太倉、崇安、南長、北塘、錫山、惠山、濱湖、江陰、宜興、天寧、鐘樓、新北、武進、金壇(城區及東部)、溧陽、丹徒(東南)、丹陽、高淳、溧水(南)、通州、海門、啟東、如東(東南) |
滬 | 上海 | 黃浦、浦東、徐匯、長寧、靜安、普陀、閘北、虹口、楊浦、閔行、寶山、嘉定、金山、松江、青浦、奉賢、崇明 |
浙 | 杭州、湖州、嘉興、紹興、寧波、舟山、金華、衢州、台州、麗水、溫州 | 上城、下城、江幹、拱墅、西湖、濱江、余杭、蕭山、富陽、建德、臨安、桐廬、淳安、吳興、南潯、德清、長興(除西)、安吉(除西)、南湖、秀洲、海甯、平湖、桐鄉、嘉善、海鹽、越城、柯橋、上虞、諸暨、嵊州、新昌、海曙、江東、江北、北侖、鎮海、鄞州、余姚、慈溪、奉化、象山、寧海、定海、普陀、岱山、嵊泗、婺城、金東、蘭溪、東陽、永康、義烏、武義、浦江、盤安、柯城、衢江、江山、常山、開化、龍遊、蓮都、龍泉、青田、縉雲、遂昌、松陽、雲和、慶元、景甯、鹿城、龍灣、甌海、裡安、樂清、洞頭、永嘉、平陽(除閩語區)、蒼南(除閩語區)、文成、泰順(除閩語區) |
皖南 | 黃山(徽州)、銅陵 | 屯溪、徽州、黃山、歙縣、黟縣、休甯、祁門、涇縣、甯國(南)、旌德、績溪、宣州(北西南鄉下)、廣德(限吳語區)、郎溪(限吳語區)、繁昌、三山(限吳語區)、蕪湖縣、南陵(東)、博望、當塗(東南)、銅官山、獅子山、郊區、銅陵縣、石台(除西)、青陽(南)、九華山 |
贛東北 | 上饒 | 婺源、信州、廣豐、上饒縣、玉山、德興、鉛山(限吳語區)、浮梁 |
閩北一角 | 浦城(除南) | 浦城(除南) |
特色
[纂]吳語濁音示例:
聲母 | 国际音标 | 發音 | 字 | ||
---|---|---|---|---|---|
並母 | /b/ | 平/biɲ/ | 部/bu/ | 皮/bi/ | |
奉母 | /v/ | 乏/vaʔ/ | 飯/ve/ | 負/vu/ | |
定母 | /d/ | 頭/dø/ | 特/dəʔ/ | 地/di/ | |
從母 | /dz/ | 齊/dzi/ | 才/dze/ | 造/dzau/ | |
邪母 | /z/ | 斜/zia/ | 習/ziʔ/ | 隨/zei/ | |
崇母 | /dʐ/[三] | 崇/dʐõ/ | 鋤/dʐəu/ | 長/dʐɑ̃/ | |
匣母 | /ɦ/或/ɣ/[四] | 匣/ɦaʔ/ | 杭/ɦɑ̃/ | 豪/ɦau/ | |
群母 | /g/、/dʑ/ | 狂/guɑ̃/ | 跪/guei/ | 其/dʑi/ |
- 吳語存盡入聲。
清音 | 濁音 | ||
---|---|---|---|
陰平 | 東 | 陽平 | 同 |
陰上 | 懂 | 陽上 | 動 |
陰去 | 凍 | 陽去 | 洞 |
陰入 | 督 | 陽入 | 毒 |
參見
[纂]它典
[纂]
此語文立有大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