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鄧文原

文出維基大典

鄧文原,字善之,一字匪石綿州[][]

生平

[]

,徙錢塘。文原年十五,通《春秋》。在宋時,以流寓試浙西轉運司,魁四川士。至元二十七年,行中書省辟為杭州路儒學正。[]元貞間,應皇室聘,書《大藏經》[]大德二年,調崇德州教授。五年,擢應奉翰林文字。九年,升修撰,謁告還江南。至大元年,復為修撰,預修《成宗實錄》。三年,授江浙儒學提舉。皇慶元年,召為國子司業。至官,首建白更學校之政,當路因循,重於改作,論不合,移病去。科舉制行,文原校文江浙,慮士守舊習,大書朱熹貢舉私議》,揭於門。[]

延祐四年,升翰林待制。五年,出僉江南浙西道肅政廉訪司事,平江僧有憾其府判官理熙者,賄其徒,告熙贓,熙誣服。文原行部,按問得實,杖僧而釋熙。吳興民夜歸,巡邏者執之,系亭下。其人遁去,有追及之者,刺其脅,僕地。明旦,家人得之以歸,比死,其兄問殺汝者何如人,曰:「白帽、青衣、長身者也。」其兄訴於官,有司問直初更者曰張福兒,執之,使服焉。械系三年,文原錄之曰:「福兒身不滿六尺,未見其長也;刃傷右脅,而福兒素用左手,傷宜在左,何右傷也!」鞫之,果得真殺人者,而釋福兒。桐廬人戴汝惟家被盜,有司得盜,獄成送郡。夜有焚戴氏廬者,而不知汝惟所之。文原曰:「此必有故也。」乃得其妻葉氏與其弟謀殺汝惟狀,而於水涯樹下得屍,與漬血斧俱在焉,人以為神。六年,移江東道。徽、寧國廣德三郡,歲入茶課鈔三千錠,後增至十八萬錠,竭山谷所產,不能充其半,餘皆鑿空取之民間,歲以為常。時轉運司官聽用鄉里嘩狡,動以犯法誣民,而轉運司得專制有司,凡五品官以下皆杖決,州縣莫敢如何。文原請罷其專司,俾郡縣領之,不報。徽民謝蘭家僮汪姓者死,蘭侄回賂汪族人誣蘭殺之,蘭誣服。文原錄之,得其情,釋蘭而坐回。[]

至治二年,召為集賢直學士,地震,詔議弭災之道。文原請決滯囚,置倉廩河北,儲羨粟以賑饑;復申前議,請罷榷茶轉運司,又不報。明年,兼國子祭酒。江浙省臣趙簡請開經筵,泰定元年,文原兼經筵官,以疾乞致仕歸。二年,召拜翰林侍講學士,以疾辭。四年,拜嶺北湖南道肅政廉訪使,以疾不赴。天曆元年卒,年七十一[]

詩詞

[]

文原作《題丁氏松澗圖》[]、《武陵勝集得入字》、《陪高彥敬游南山》等詩。[]

軼事

[]

文原內嚴而外恕,家貧而行廉。初客京師,有一書生病篤,取橐中金,囑文原以歸其親;既死,而同舍生竊金去,文原買金償死者家,終身不以語人。有文集若干卷,內製集若干卷,藏於家。

子女

[]

,廕授江浙等處儒學副提舉,未任,卒。至順五年,制贈文原江浙行省參知政事,諡文肅。

學生

[]

王士熙,字繼學,善書法家、作曲。[] 班惟志,字彥功,號恕齋,能書法,侧身詞林英傑[] 馮思溫御史中丞、集賢院大學士。[]

評論

[]
  • 黃溍:工於筆札,與趙魏公齊名。[]
  • 虞集:「大德、延祐間稱善書者,必歸巴西、漁陽、吳興。謂鄧文原、鮮于樞與趙榮祿也。然鄧書太枯,鮮於太俗,豈能子昂萬一也。魏晉以來,未嘗不通六書之義。吳興公書冠天下,以其深究六書也。」[]
  • 張雨:素履齋書此,早年大合作,中歲以往,爵位日高,而書學益廢,與之交筆研者,始以餘言為不妄。殆暮年章草,如隔世矣,信為學不可止如此。[一〇][一一]
  • 任士林:善之渾厚以和,沈潛以潤,如清球在懸,明珠在乘。[]
  • 王世貞:鄧文肅、班彦功、饒介之皆元人名書家,翩翩可喜也。[一二]
  •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文原學有本原,所作皆溫醇典雅。當大德、延佑之世,獨以詞林耆舊主持風氣。袁桷貢奎左右之,操觚之士響附景從。元之文章,於是時為極盛,文原實有獨導之功。[一三]
  • 袁華評《鄧文肅公臨急就章》:此卷巴西鄧文肅公所臨,公在元時獨以文章名世,而又以能書名世,號稱三大家,公與焉。觀公運筆用意甚合古人之妙,此卷實希世之寶也。[一四]

引據

[]
  1. 一點〇 一點一 一點二 一點三 《元史·鄧文原傳
  2. 二點〇 二點一 新元史·鄧文原傳》
  3. 三點〇 三點一 全元散曲·班惟志傳》
  4. 巴西集
  5. 乾坤清氣·卷四
  6. 元詩紀事·鄧文原
  7. 七點〇 七點一 元詩選
  8. 書史會要·卷七
  9. 評書
  10. 北京故宮博物院《鄧文原章草書急就章卷
  11. 書畫彚考·卷十七
  12. 弇州四部稿·卷一百三十
  13.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14. 珊瑚網·卷十

他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