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裴度

文出維基大典
裴度像

裴度,字中立河東聞喜人也。

入仕

[]

貞元初,擢進士第,以宏辭補校書郎。舉賢良方正異等,調河陰尉。遷監察御史,論權嬖梗切,出為河南功曹參軍。武元衡督西川,表掌節度府書記。召為起居舍人。元和六年,以司封員外郎知制誥。田弘正效魏、博六州於朝,唐憲宗遣度宣諭,弘正知度為帝高選,故郊迎趨跽受命,且請遍至屬州,布揚天子德澤,魏人由是歡服。還,拜中書舍人。久之,進御史中丞。宣徽五坊小使方秋閱鷹狗,所過撓官司,厚得餉謝乃去。下邽令裴寰,才吏也,不為禮,因構寰出醜言,送詔獄,當大不恭。

宰相武元衡婉辭諍,帝怒未置。度見延英,言寰無辜,帝恚曰:「寰誠無罪,杖小使;小使無罪,且杖寰。」度曰:「責若此固宜,第寰為令,惜陛下百姓,安可罪?」帝色霽,乃釋寰。唐軍討蔡,以度視行營諸軍,還,奏攻取策,與帝意合。且問諸將才否,度對:「李光顏義而勇,當有成功。」不三日,光顏破時曲兵,帝歎度知言,進兼刑部侍郎。

削藩

[]
唐憲宗像

先是,王承宗、李師道謀緩蔡兵,乃伏盜京師,刺用事大臣,已害宰相元衡,又擊度,刃三進,斷靴,刜背裂中單,又傷首,度冒氈,得不死。哄導駭伏,獨騶王義持賊大呼,賊斷義手。度墜溝,賊意已死,因亡去。議者欲罷度,安二鎮反側,帝怒曰:「度得全,天也!若罷之,是賊計適行。吾倚度,足破三賊矣!」度亦以權紀未張,王室陵遲,常憤愧無死所。自行營歸,知賊曲折,帝益信杖。及病創一再旬,分衛兵護第,存候踵路。疾愈,詔毋須宣政衙,即對延英,拜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時方連諸道兵,環挐不解,內外大恐,人累息。及度當國,外內始安,由是討賊益急。

王鍔死,家奴告鍔子稷易父奏末,冒遺獻。帝留奴仗內,遣使者如東都按責其貲。度諫曰:「自鍔死,數有獻。今因告訐而檢省其私,臣恐天下將帥聞之,有以家為計者。」帝悟,殺二奴,還使者。當此時,討蔡數不利,群臣爭請罷兵,錢徽、蕭俛尤確苦。度奏:「病在腹心,不時去,且為大患。不然,兩河亦將視此為逆順。」會唐鄧節度使高霞寓戰卻,它相揣帝厭兵,欲赦賊,鉤上指。帝曰:「一勝一負,兵家常勢。若師常利,則古何憚用兵耶?雖累聖亦不應留賊付朕。今但論帥臣勇怯、兵強弱、處置何如耳,渠一敗便沮成計乎?」於是左右不能容其間。十二年,宰相逢吉、涯建言:「餉億煩匱,宜休師。」唯度請身督戰,帝獨目度留,曰:「果為朕行乎?」度俯伏流涕曰:「臣誓不與賊偕存。」即拜門下侍郎、平章事、彰義軍節度、淮西宣慰招討處置使。

度以韓弘領都統,乃上還招討以避弘,然實行都統事。又制詔有異辭,欲激賊怒弘者,意弘怏怏則度無與共功。度請易其辭,窒疑間之嫌。於是表馬總為宣慰副使,韓愈行軍司馬,李正封、馮宿、李宗閔備兩使幕府。入對延英,曰:「主憂臣辱,義在必死。賊未授首,臣無還期。」帝壯之,為流涕。及行,禦通化門臨遣,賜通天禦帶,發神策騎三百為衛。初,逢吉忌度,帝惡居中撓沮,出之外。

度屯郾城,勞諸軍,宣朝廷厚意,士奮於勇。是時,諸道兵悉中官統監,自處進退。度奏罷之,使將得顓制,號令一,戰氣倍。未幾,李愬夜入懸瓠城,縛吳元濟以報。度遣馬總先入蔡,明日,統洄曲降卒萬人持節徐進,撫定其人。初,元濟禁偶語於道,夜不然燭,酒食相饋遺者以軍法論。度視事,下令唯盜賊、鬥死抵法,餘一蠲除,往來不限晝夜,民始知有生之樂。度以蔡牙卒侍帳下,或謂:「反側未安,不可去備。」度笑曰:「吾為彰義節度,元惡已擒,人皆吾人也!」眾感泣。既而申、光平定,以馬總為留後。

度入朝,會帝以二劍付監軍梁守謙,使悉誅賊將。度遇諸郾城,復與入蔡,商罪議誅。守謙請如詔,度固不然,騰奏申解,全宥者甚眾。策勳進金紫光祿大夫、弘文館大學士、上柱國、晉國公,戶三千,復知政事。李師道怙強,度密勸帝誅之。乃詔宣武、義成、武寧、橫海四節度會田弘正致討。弘正請自黎陽濟,合諸節度兵,宰相皆謂宜。度曰:「魏博軍度黎陽,即叩賊境,封畛比聯,易生顧望,是自戰其地。弘正、光顏素少斷,士心盤桓,果不可用。不如養威河北,須霜降水落,絕陽劉,深抵鄆,以營陽穀,則人人殊死,賊勢窮矣。」上曰:「善。」詔弘正如度言。弘正奉詔,師道果擒。

匡輔

[]
敬宗擊毬圖

穆宗即位,進檢校司空。朱克融、王廷湊亂河朔,加度鎮州行營招討使。時帝以李光顏、烏重胤爪牙將,倚以擊賊,兵十余萬,有所畏,無尺寸功。度既受命,入賊境,數斬將以聞,俄兼押北山諸蕃使。時元稹顯結宦官魏弘簡求執政,憚度復當國,因經制軍事,數居中持梗,不使有功。度恐亂作,即上書痛暴稹過惡。帝不得已,罷弘簡、稹近職。俄擢稹宰相,以度守司空、平章事、東都留守。諫官叩延英,言不可罷度兵,搖眾心。帝不召,於是交章極論,未之省。

會中人使、鎮還,言:「軍中謂度在朝,而兩河諸侯忠者懷,強者畏。今居東,人人失望。」帝悟,詔度由太原朝京師。及陛見,始陳二賊畔換,受命無功,並陳所以入覲意,感概流涕。伏未起,謁者欲宣旨,帝遽曰:「朕當延英待卿!」始,議者謂度無奧援,且久外,為奸憸拫抑,慮帝未能明其忠。及進見,辭切氣怡,卓然當天子意。在位聞者皆竦,毅將貴臣至齎咨出涕。舊儀,閣中群臣未退,宰相不奏事,稱賀則謁者答。帝以度勳德,故待以殊禮。度之行,移克融、廷湊書,開說諄遝,傅以大誼,二人不敢桀,皆願罷兵。帝方憂深州圍,欲必出牛元翼,更使度騰書布旨。或曰:「賊知度失兵柄,必背約顧望。」帝釋然,乃拜度守司徒,領淮南節度使。

是時,徐州王智興逐崔群,諸軍盤互河北,進退未一。議者交口請相度,乃以本官兼中書侍郎、平章事。權佞側目,謂李逢吉險賊善謀,可以構度,共諷帝自襄陽召逢吉還,拜兵部尚書。度居位再閱月,果為逢吉所間,罷為左僕射。帝暴風眩,中外不聞問者凡三日。度數請到內殿,求立太子,翼日乃見帝,遂立景王為嗣。逢吉既代相,思有以牙孽之,引所厚李仲言、張又新、李續、張權輿等,內結宦官,種支黨,醜沮日聞,乃出度山南西道節度使,奪平章事。

長慶四年,王廷湊屠元翼之家,敬宗嗟惋,歎宰輔非其人,使凶賊熾肆。學士韋處厚上疏曰:「臣聞汲黯在朝,淮南寢謀;幹木處魏,諸侯息兵。王霸之理,以一士止百萬之師,一賢制千里之難。裴度元勳巨德,文武兼備,若位岩廟,委參決,必使戎虜畏威,幽、鎮自臣。管仲曰:『人離而聽之則愚,合而聽之則聖。』治亂之本,非有他術。陛下當饋而歎,恨無,今一裴度擯棄於外,所以馮唐知漢文帝不能用也。」帝感悟,謂處厚曰:「度累為宰相,而官無平章事,謂何?」處厚具道其由,帝於是復度兼平章事。帝雖孺蒙,然注意度,中人至度所,必丁甯尉安,且示召期。寶曆二年,度請入朝,逢吉黨大懼,權輿作偽謠云:「非衣小兒坦其腹,天上有口被驅逐。」以度平元濟也。都城東西岡六,民間以為乾數,而度第平樂裏,直第五岡。權輿乃言:「度名應圖讖,第據岡原,不召而來,其意可見。」欲以傾度。天子獨能明其誣,詔復使輔政。

初,帝將幸東都,大臣切諫,不納。帝恚曰:「朕意決矣!雖從官宮人自挾糗,無擾百姓。」趣有司檢料行宮,中外莫敢言。度從容奏:「國家建別都,本備巡幸。自艱難以來,宮闕、署屯、百司之區,荒圮弗治,假歲月完新,然後可行。倉卒無備,有司且得罪。」帝悅曰:「群臣諫朕不及此。如卿言,誠有未便,安用往邪?」因止行。朱克融執賜衣使者楊文端,詭言慢己,並訴所賜濫惡,又丐假度支帛三十萬匹,不者,軍必有變;且請遣工五千助治東都,須天子東巡。帝怒,患之,欲遣重臣臨慰。度曰:「克融無恚而悖,是將亡。譬猛虎自哮躍山林,憑窟穴則然,勢不得離其處,人亦不為懼。陛下無庸遣重使,第以詔書言:『中人倨驕,須還,我自責譴。春服不謹,方詰有司。所上工宜即遣,已詔在所供擬。』此則賊謀窮矣。陛下若未能然,則答:『宮室營繕既有序,毋遣工為重勞。朝廷緣召發,乃有賜與,朕無所愛,獨與范陽,體不可爾。』」帝曰:「善。」用度次策。克融聽命,歸文端。未幾,軍亂,殺克融。

退隱

[]
文宗像

未幾,判度支。帝崩,定策誅劉克明等,迎立江王,是為文宗。加門下侍郎。李全略死,子同捷求襲滄景軍。度奏討平之,即陳:「調兵食非宰相事,請罷度支歸有司。」奏可。進階開府儀同三司,賜實封戶三百。度懇讓不得可,乃受實封。太和四年,數引疾不任機重,願上政事。帝擇上醫護治,中人日勞問相躡,乃詔進司徒、平章軍國重事,須疾已,三日若五日一至中書。度讓免冊禮。度自見功高位極,不能無慮,稍詭跡避禍。於是牛僧孺、李宗閔同輔政,媢度勳業久居上,欲有所逞,乃共訾其跡損短之,因度辭位,即白帝進兼侍中,出為山南東道節度使。白罷元和所置臨漢監,數千馬納之校,以善田四百頃還襄人。頃之,固請老,不許。

八年,徙東都留守,俄加中書令。及甘露之變,李訓鄭註宗婭賓客悉收逮,訊報苛慘。度上疏申理,全活數十姓。武德縣主藏史盜錢亡命,捕不得。河陽節度使溫造獄其令王賞責負,系三年,母死弗許喪。度為帝言之,賞得釋。時中官仇士良、魚弘志等肆威以逞,天子擁虛器,搢紳道喪,度不復有經濟意,乃治第東都集賢裏,沼石林叢,岑繚幽勝。午橋作別墅,具燠館涼臺,號「綠野堂」,激波其下。度野服蕭散,與白居易劉禹錫為文章、把窮晝夜相歡,不問人間事。而帝知度年雖及,神明不衰,每大臣自洛來,必問度安否。

開成三年,以病丐還東都。真拜中書令,臥家未克謝,有詔先給俸料。上巳宴群臣曲江,度不赴,帝賜詩曰:「注想待元老,識君恨不早。我家柱石衰,憂來學丘禱。」別詔曰:「方春慎疾為難,勉醫藥自持。朕集中欲見公詩,故示此,異日可進。」使者及門而度薨,年七十四。帝聞震悼,以詩置靈幾。冊贈太傅,諡「文忠」,賵禮優縟,命京兆尹鄭復護喪。度臨終,帝怪無遺奏,敕家人索之,得半槁,以儲貳為請,無私言。會昌元年,加贈太師。大中初,詔配享憲宗廟廷。

文作

[]
  • 《漢宣帝冠帶單于賦》
  • 《鑄劍戟為農器賦》
  • 《黃目樽賦》
  • 《神龜負圖出河賦》
  • 《白烏呈瑞賦》
  • 《三驅賦》
  • 《鈞天樂賦》
  • 《二氣合景星賦》
  • 《歲寒知松柏後雕賦》
  • 《律中黃鍾賦》
  • 《古君子佩玉賦》
  • 《簫韶九成賦》
  • 《讓平章事表》
  • 《代李大夫請朝覲表》
  • 《懇辭冊禮表》
  • 《卻賜玉帶表》
  • 《論元稹魏宏簡奸狀疏》
  • 《第二疏》
  • 《論田宏正討李師道疏》
  • 《請罷知政事疏》
  • 《諫晏朝疏》
  • 《諫坐朝稀少疏》
  • 《請釋王賞狀》
  • 《不置塚宰議》
  • 《寄李翱書》
  • 《三藏無畏不空法師塔記》
  • 《自題寫真讚》
  • 《送毛仙翁述》
  • 《蜀丞相諸葛亮武侯祠堂碑銘》
  • 《唐故太尉兼中書令西平郡王贈太師李公神道碑銘》
  • 《劉府君神道碑銘》

考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