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惟庸
外觀
胡惟庸,字朝宗,元至正三年生於鳳陽府定遠縣。祖籍廬州,父胡七五,業農;母陳氏,早寡。惟庸少習刑名,通權變,有吏才。元末投朱元璋麾下,初授寧國主簿,累遷太常少卿。
洪武三年,拜中書省參知政事。六年,進左丞相,權傾朝野。時帝忌權臣,惟庸獨專省事,生殺黜陟不奏徑行,四方躁進之徒爭走其門,賄遺金帛名馬不可勝計。
十三年,御史中丞涂節告變,言惟庸謀逆,私通倭寇、北元,欲俟帝幸其宅時伏甲士弑君。帝怒,下詔磔惟庸於市,夷三族。坐誅者御史大夫陳寧、中丞涂節等萬五千餘人,株連蔓引,迄數年未止,史稱「胡藍之獄」。
洪武十三年正月戊戌,被戮於南京聚寶門外,年三十八。帝親撰《昭示姦黨錄》布告天下,其宅改建「恥忠坊」以儆來者。
評
[纂]• 《明史》評曰:「惟庸陰狡異志,然太祖藉此案廢丞相,權分六部,實開三百年集權之制。」 • 清趙翼《廿二史劄記》云:「胡獄黨錮,實為太祖翦除勳舊之端。」 • 近人吳晗考曰:「惟庸或蒙不白,然專恣結黨確有其跡。」
家屬
[纂]父
[纂]胡七五
妻
[纂]陳氏
子
[纂]胡璉、胡琮
女
[纂]胡氏
據
[纂]• 《明史》卷三百八 • 《明太祖實錄》卷一百二十九至一百三十一 • 錢謙益《太祖實錄辨證》卷五 • 吳晗《胡惟庸黨案考》(《清華學報》一九三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