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

文出維基大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王莽
名諱 王莽
生卒 初元四年地皇四年
在位 始建國元年地皇四年
政權
先君 君上漢孺子嬰
嗣君
年號
始建國天鳳地皇

王莽,字巨君魏郡元城人。初元四年生,漢孝元王皇后内侄也。幼孤,兄早死。莽孝母尊嫂,治詩書,交賢士,聲名遠播。

大司馬王鳳恭順。鳳死,囑王皇后顧莽。

陽朔三年,任黃門郎,後遷射聲校尉。时,莽禮賢下士,清廉儉樸,以俸給資門客,鬻其驚濟窮人,人所愛戴。叔乃奏請,分其食邑予之。

永始元年封新都侯、拜騎都尉光祿大夫侍中綏和元年大司馬,時年卅八歲。翌年成帝崩。哀帝母丁太后外戚起,莽退居新野,次子殺家奴,莽迫其自盡以謝罪,世評甚佳。

元壽元年莽還居長安二年哀帝崩,無嗣。太皇太后掌傳國玉璽,立宗室,授莽大司馬,眾擁戴之。元始元年自封安漢公,轉封俸祿兩萬人。三年以女妻帝。四年加號宰衡,位諸王之上。揚禮樂教化,儒生皆擁之,加九錫。五年,莽弒平帝,立宗室為皇太子,太皇太后命王莽代天子朝政,稱攝皇帝居攝二年翟義起兵反,始有勸進之聲。在政間用五德終始之說,引士間有新王代衰漢之聲,初始元年漢高帝命其為帝,逼孺子嬰禪讓,改國號為,改長安為常安,改元始建國,始篡位為皇帝。

仿周制新政,屢改幣制、官制、官名,復井田曰王田。收六筦國有,復周禮。政多迂古,民未蒙其利,先受其害。又降四方君長尊號,外戰亦繁。天鳳四年民變紛起,漸成綠林赤眉等勢力。地皇四年,哭天於南郊,綠林入常安,亂中為杜吳弒,公賓就斬其首懸於市,新亡。

古以新聖人革命得天命,不齒莽之篡得天下,史家多以偽君子名之。

晉惠帝元康五年,武庫火,故累代之寶及漢高斬蛇劍、王莽頭、孔子屐等盡焚焉。

家屬[]

[]

  • 《漢書》·王莽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