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尋

見(前二〇)(二〇五〇一〇〇二五〇五〇〇
  • 日本的縮略圖
    日本國在東海中,古所謂倭也,有口億二千萬。都東京。西以東海望中國、朝鮮,北以日本海望俄羅斯,其東太平洋。立國於島,故漁獲豐厚。又其島以火山而成,土壤豐美,利於農桑。近世矢習泰西,故技術遠超近鄰。國家久安,故可稱庶。 古史云,上古神武初登大寶,以天照神裔自詡,號天皇,世世傳焉。今之學者以為謬。或曰今之……
    一一 KB(一八三六字) - 二〇二一年一〇月四日 (一) 〇九時一〇分
  • 漢的縮略圖
    漢,炎劉之國也。楚義帝封高祖邦於漢,與西楚爭,得天下,即皇帝位,國號漢,都長安。文景二帝,寧邦守土,數十年間,國力充盈。武帝乃恃以擊匈奴,征四夷,營西域。連年攻戰,戶口折半。昭宣息兵,至於孝元間,極盛一時。元帝崩後,政事一決於王皇后家,卒為王莽所乘,偽符瑞篡漢,改國號新。莽圖復古,革盡前法,立不世,……
    一一 KB(一九九九字) - 二〇二二年一〇月一五日 (六) 一七時三七分
  •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縮略圖
    中華人民共和國在亞東之極,都北京。其東以鴨綠江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隔東海望日本。其北與俄羅斯、蒙古國相接。至東南海隅,民國是從。 中華民國十年,中國共產黨立於上海。初附於中國國民黨,黨人得以兼國民黨,共理中華民國廣州軍政府,同謀北伐。其後國民黨人以共產黨人以公務營黨務,既下南京,蔣中正大肆捕殺……
    八 KB(一一一四字) - 二〇二三年四月八日 (六) 一五時四七分
  • 秦的縮略圖
    欲尋「秦」之別解,宜閱「秦 (釋義)」。 秦,周之諸侯也。嬴姓趙氏,周武王以其先非子善養馬,封於秦,以爲附庸。平王元年,遷洛邑,以秦襄公有護王之功,建諸侯,據故宗周地。 秦德公元年都雍,至秦獻公二年遷櫟陽,居雍凡三百年,故城遺跡尚存。 春秋中,秦繆公欲霸,敗於晉殽,乃轉而西向,霸西戎。 其勢不及晉、……
    四 KB(六七九字) - 二〇二三年九月五日 (二) 一三時二七分
  • 英語的縮略圖
    英語衍自盎格魯、撒克遜朱特諸部日耳曼人古語。今廣行于世。 英語之史可分三期,謂:古時、中古、現代。 英語自五世紀日耳曼族三部落入侵不列顛肇始,英語由此初備。昔法日耳曼人盎格魯、撒克遜、朱特與弗里西諸族遷英格蘭,其語承襲變遷,乃成英語。據《盎格魯撒克遜編年史》載,西元四四九年,不列顛王伏提庚(Vort……
    四 KB(六五八字) - 二〇二四年三月二四日 (日) 〇七時三三分
  • 唐的縮略圖
    唐,華夏朝代。帝胄李姓。興於高祖淵,亡於哀帝柷。紀統二百八十九年,傳廿二帝。 高祖起晉中,定隋亂,得天下,即皇帝位,國號唐,都長安。中土諸朝今多以唐為最盛,尤以太宗、玄宗朝為極,號為「貞觀之治」、「開元盛世」。其間,武曌嘗篡唐而立周,中宗既歸正,唐室遂復。貞觀四年滅突厥,得漠南北。貞觀十四年置安西都……
    七 KB(九八七字) - 二〇二三年一〇月五日 (四) 〇〇時一六分
  • 英國的縮略圖
    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都倫敦。方廿四萬公里,口六千萬有奇。初使華時,譯𠸄咭唎,後譯英吉利,即英格蘭,實聯合王國之一部也。今通英國。 本土四分,曰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北愛爾蘭,前三者……
    三 KB(三八一字) - 二〇二四年五月五日 (日) 〇一時一九分
  • 咸熙二年,司馬炎受魏禪,晉之始也。至元熙二年禪讓劉裕,凡一百五十有六年,十六帝。初都洛陽,永嘉之亂,二帝被俘,宗室琅琊王睿登極於江東,都建康。以後雖有北復洛陽,桓溫有還洛之議,唯門閥貪安江左,乃止。桓玄亂,劉裕平,國政盡收劉氏。禪讓劉裕,晉亡。 太康元年,武帝南平吳,一統天下。疆域東濱海,西至蔥嶺,南達嶺南,北抵燕山。……
    三 KB(四六一字) - 二〇二三年四月三〇日 (日) 一〇時〇二分
  • 帝堯的縮略圖
    帝堯,五帝也,陶唐氏,諱放勛,堯乃其諡。然《尚書集傳》曰:放勳意至功四方、不爲名。以爲集傳謂諱不可被記矣。帝嚳子,帝摯弟也。帝摯在位九年崩,諸方聞堯賢,故擧為共主。堯命羲、和二氏分掌四方天象,數法日月星辰,以正農時;置諫鼓於堂,以知庶民怨詈;膳以陶簋,儉禮協政,諸績咸興。 堯末,四方災洪水,命鯀治之……
    一 KB(一九九字) - 二〇一九年四月四日 (四) 〇七時五二分
  • 黃帝紀元,又稱軒轅紀年,紀年之法也,以黃帝登基之時為紀年之始。本道曆之所用,散見於古籍。及至清末,使用愈蕃。夫黃帝之就位也,去今極久,登極之期,推測不同,故紀年之始,諸說紛紜。 黃帝紀元之換法,首則乃公元+2697年(黃帝誕年)為基。凡入春節,則入一也。 例: 春節前:公元2023年+2697年=則……
    七〇六 位元組(一三一字) - 二〇二四年二月二四日 (六) 〇七時二二分
  • 檀君紀元,簡稱檀紀,所以紀年,而本乎朝鮮傳說也。按三韓神話,檀君降世,朝鮮茲立。厥立此曆法,以銘其功。西元後之年,加以二千三百卅有三,乃得檀紀。 方韓新獨立,嘗用大韓民國紀年,旋用此曆,又以陰曆十月初三為開天節。及至西元千九百六十二年,更立新憲法,行第三共和制,代以西曆。……
    五一六 位元組(八二字) - 二〇一七年六月一〇日 (六) 〇三時〇〇分
  • 孔曆,即孔子紀年,以孔子降生之年為紀元者也。梁啟超云:「於無一完備之中,惟以孔子紀年之一法,為最合於中國,孔子為泰東教主,中國第一之人物,此全國之所公認也。而中國史之繁密而可紀者,皆在於孔子以後,故援耶教、回教之例,以孔子為紀,似可為至當不易之公典。司馬遷作《史記》,既頻用之,但皆云孔子卒後若干年,……
    九九八 位元組(一七八字) - 二〇二四年一月一〇日 (三) 〇一時一四分
  • 北京市的縮略圖
    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所都,亦為直轄市。方二十四萬六千百五十八頃,口二千百七十萬有奇。建城凡三千餘年,歷朝建都亦八百餘年,為文史名城,與南京、洛陽、西安齊名。 北京古稱薊,為燕都。秦為廣陽郡,漢屬幽州,亦為廣陽國都。魏復為廣陽郡治,西晉時為燕國都,東晉至北周為燕郡。隋大業三年改涿郡。唐武德年間復稱幽州……
    三 KB(三三三字) - 二〇二三年六月二日 (五) 一四時四〇分
  • 史記的縮略圖
    《史記》者被記司馬遷。遷父談志記史書、遷繼其遺志。兩者就史官、故倶自稱〈太史公〉。而此書本名《太史公書》,或曰《太史公記》,魏、晉後易今名。載自黃帝至漢武帝太初之事,越二千五百年,為中國之通史、紀傳體之祖。下分〈本紀〉十二,敘帝王之事;〈世家〉三十,載諸侯之情;〈列傳〉七十,納奇人異文;〈表〉十,列年代爵位;〈書〉八,述政事制度。……
    一 KB(一五〇字) - 二〇二三年八月二九日 (二) 一二時〇二分
  • 俄羅斯的縮略圖
    俄羅斯聯邦,元稱斡羅思,清稱羅剎、哦囖斯、鄂羅斯,今名俄羅斯、俄國,蓋取蒙古人所言而名之也。日本稱之露西亞,略稱露,舊名魯西亞。朝鮮元亦稱露西亞,而今以他音行。處歐洲之最東。都莫斯科。疆域列萬國之最廣者,方千七百萬餘方公里。天下疆土,俄佔八一。口一億四千餘萬,多奉東正教,言俄羅斯語。其民為東斯拉夫人……
    八 KB(一三一五字) - 二〇二三年四月五日 (三) 一三時四九分
  • 公元一九五五年者,平年也,繼一九五四年,下一九五六年。 一月十八日:解放軍兵臨一江山島。 二月:美利堅國務院曰:「國際任何討論台灣問題之會議,倘無中華民國代表出席,美國決不參加。」  一九五五年一文似未成。宜善之。……
    二五二 位元組(五一字) - 二〇一八年八月二六日 (日) 〇〇時四五分
  • 周的縮略圖
    周,三代末也,姬姓。黃帝支裔也,出少昊,少昊生蟜極,蟜極生帝嚳,帝嚳生后稷,為周始祖。十四傳文王昌,為殷西伯。適殷帝紂無道,嘗囚之羑里,以美女文馬賂,得還。四十三年改元受命,五十年崩,子武王發嗣。受命十年,武王會諸侯於孟津,三百諸侯不期而會,咸稱伐紂,王以時機未至,還。十二年舉義兵伐紂,戰於牧野,殷……
    四 KB(五九三字) - 二〇二二年一二月六日 (二) 一五時五一分
  • 公元二〇〇五年者,平年也,繼二〇〇四年,下二〇〇六年。 大韓帝國懷隱太孫 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趙紫陽  二〇〇五年一文似未成。宜善之。……
    一五三 位元組(三八字) - 二〇二一年九月一八日 (六) 一七時三三分
  • 南京市的縮略圖
    南京,古號建業、建康、秣陵、金陵、集慶、應天、江寧等。别名石頭、揚都。人稱「六朝古都」,孫吳、晉、宋、齊、梁、陳、南唐、明、民國悉嘗都之。今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江蘇之會。自古乃虎踞龍蟠,王氣之地,山河險固。近長江之口,乃其「龍首」也。是以定都南京,俊彥輩出。南京四時分明,降雨充沛,偎依長江,水源充足。 ……
    五 KB(六六三字) - 二〇二一年五月二九日 (六) 〇〇時二五分
  • 公曆之名,有殊義,爰分立文章,以明其實。 公曆,亦名西曆,可解︰ 儒略曆,昔日之公曆也,羅馬共和國獨裁官儒略凱撒改自羅馬曆。始行於前四十五年,公元一五八二年教宗格里高利十三世修之,而成格里曆。 格里曆,今日之公曆也,公元一五八二年教宗格里高利十三世改自儒略曆。……
    三五八 位元組(七六字) - 二〇二二年一月一日 (六) 〇三時二〇分
見(前二〇)(二〇五〇一〇〇二五〇五〇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