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絳
外觀
楊絳,字季康,小字阿季。本貫無錫,清宣統三年生於京師,父蔭杭,立錫金公學者,後為浙江省高等審判廳廳長。既生,行四,因名季康,吳語二音連讀,其音若「絳」,後乃用作筆名,遂以本名作字。
長,民國十七年,學出蘇州振華女中,欲入清華大學外文系以繼學業,以是時弗納江南女生,乃轉東吳大學,與費孝通份屬同窗。
二十一年,學成,入北京清華研究院,識錢鍾書,遂成伉儷,旋共赴牛津、巴黎求學。
二十六年,寇犯中華。翌年,隨鍾書返國,戰事間,共避於西南,襄立聯合大學,後又返居滬上。此間,多作劇本,夏衍以其文采甚於鍾書云。
中共立國,一九五三年,為北京大學文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文學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研究員。
絳本精英法諸語,一九五八年,欲譯《堂吉訶德》,恐失其宗,乃複自學西班牙語,時年四十有八,竟成,其勤勉嚴謹若此。惜乎,未幾亂起,為囂者所擾,書稿幾毀。一九六九年,遷河南羅山「五七幹校」,頗受其難。迨亂平,始得返京以繼其業焉。
亂平二年,《堂吉訶德》譯成付梓,眾奉為佳譯,恰西班牙王來訪,鄧小平以為國禮饋之。王返國,授絳「智慧國王阿方索十世十字勳章」,以彰其功。
後數十年,與夫深居簡出,鮮問世事,屬文憶舊時掌故,仿沈復《浮生六記》,作《幹校六記》,又作《洗澡》,實「洗腦」之謂也,皆敘囂亂時所親歷也。
後,夫、女繼歿,以憶親文成集,名曰《我們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