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雀航
朱雀航在吳建業宮城大航門南,跨秦淮水南北,以渡行人,今已不存。又名朱雀橋、朱雀桁。以在城南,亦謂南航。航,浮橋也。秦淮諸航,總二十四,朱雀為最,亦稱之大航也,與竹格、驃騎、丹陽為四航。
本吳南津航橋也,晉永嘉元年,陳敏據建康,錢廣謀討之,勒兵大航南,敏使甘卓擊廣,卓遂與廣合斷航,收船南岸。晉南渡,太寧二年,王敦使王含犯建康,掩至江寧南岸,溫嶠燒大航以挫其鋒。咸康二年,始立朱雀門。又用杜預河橋法[一],以泊船為浮航,建新朱雀航在城東南四里,對朱雀門,南渡秦淮水。航長九十步,廣六丈,每有警,則撤航為備。
宋元嘉三十年,太子劭弒父篡位,劉駿討劭,魯秀等募勇士攻朱雀航,克之。元徽二年,江州刺史桂陽王休範叛,逼建康,至新林,遣其將丁文豪自皂莢橋直至朱雀航南,時別將杜墨蠡力攻新亭,不克,亦捨新亭北趨朱雀航,劉勔議撤航以折休範軍之勢,王道隆不許,休範軍遂渡淮,殺道隆、勔。
齊永元三年,蕭衍東下至新林,命諸將分據要害,李居士請於廢帝,燒南岸邑屋,以開戰場,自朱雀航以西,新亭以北皆盡。遣將軍王珍國等陳於朱雀航南,撤航背以絕歸路,衍將王茂等直前奮擊,廢帝軍大潰,赴淮死者無算。
梁大通元年九月,朱雀航華表災。
太清二年,侯景犯建康,至朱雀航南,時庾信守朱雀門,帥兵陳於航北,太子綱命撤航以挫其鋒,臨賀王正德為景內應,沮其議。俄而景至,信帥眾撤航,始除一舶,景軍突至,信棄軍走。南塘遊軍沈子睦,正德之黨也,復航渡景。景遂入建康,報前恨,盡屠王謝兩家。三年,柳仲禮等以西道軍自新亭徙營朱雀航,蕭綸等復自東道至,俱列營航南。承聖元年,王僧辨等討景,景復於航南緣淮作城拒守。四年,徐嗣徽據石頭反,引齊兵犯建康。陳霸先遣韋載於朱雀航築景故壘,使杜棱守之,嗣徽、齊人敗去。紹泰二年,齊兵復自蕪湖渡江,至秣陵,霸先仍遣棱頓朱雀航南禦之。
陳禎明三年,隋伐陳,陳後主遣領軍蔡徵守朱雀航,聞隋軍至,眾懼而潰。韓擒虎以精騎五百,直入朱雀門,執後主,陳亡。
蓋六朝時,建康有事,未有不急備朱雀航南者,自隋滅陳,諸航始廢。楊吳雖復修治,而無復前規。宋元以降,史冊失載,所在失考。今南京以鎮淮橋為朱雀航原址,立碑述舊事,盜名取寵而已。
唐劉禹錫有《烏衣巷》詩曰:「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朱雀橋即航也。
註
[纂]- ↑ 《四庫全書·六朝事迹編類》
據
[纂]- 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卷二十》
- 沈約:《宋書·列傳第三十九·桂陽王休範傳》
- 姚思廉:《梁書·列傳四十九·臨賀王正德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