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春山居圖

文出維基大典
富春山居圖之剩山圖

富春山居圖黃公望作,繪富春山水,用墨淡雅,疏密有致,為中華十大傳世名畫。初贈無用上人,幾經輾轉,複被火難,今存二殘卷,長者曰「無用師卷」,藏臺北故宮博物院,短者曰「剩山圖」,藏浙江省博物舘

傳承典故[]

至正七年,公望發軔寫之,三年乃成,高可一尺,長逾二丈。公望題款贈諸無用。無用以其精美,即慮後世必有巧取豪奪者,遽料一語成讖,此畫之輾轉,果多波折焉。

成化間,藏家沈周得之,懸於居室,終日賞玩。後以其無名人題跋,授之友,囑題於其上,友子垂涎,匿之,偽謂失竊。其後期年,有沽之於市者,周見之,四方籌貲,欲復有之,迨金足,而市者不得尋,周捶胸頓足,悔之不已。後,畫為宜興吳正志購自董其昌,其孫洪裕承其產,亦頗愛之。時逢明末之亂,吳氏家產殆失,洪裕別無所求,唯攜此卷與智永法師所書千字文真跡隨身。

順治七年,洪裕病篤,先一日,親焚《千字文真跡》,翌日即焚《富春山居圖》,當祭酒以付火,俟火盛,洪裕還臥內。從子靜庵疾趨焚所,起紅爐而出之,畫卷乃存,惜乎中裂,焦痕狼藉。後二年,吳氏族人名寄谷者補綴之,其殘卷之短者,得一山一水一丘一壑,宛然獨立,乃分為裝裱,此即「剩山圖」,其所餘長者,以畫卷初為無用上人所藏,遂名曰「無用師卷」。

乾隆十年,有卷入宮,以其真,鈐璽御題於其中。翌年,複得一卷,兩相較之,乃知其先者偽而後者真也。上恐見笑後世,命書貶語於真卷上。迨至嘉慶間,始得正名焉,其偽者,今號曰「子明卷」。以高宗真偽莫辨,真卷得免涂鴉。

民國二十二年寇據東北故宮文物南遷,真偽二本遂輾轉,終轉藏臺灣

剩山圖失於民間百年,抗戰間,滬上吳湖帆以商換得,喜不自勝,自號其居曰「大癡富春山圖一角人家」。沙孟海悉,以民力不堪保存,未若收之國藏,屢往說之,一九五六年,歸諸浙江省博物舘。

其原卷多臨摹者,皆散佚天下,惟沈周失其所藏,嘗背臨一幅,今藏北京故宮

二零一零年三月,時總理溫家寶會記者。或問:「相昔言欲遊寶島,而今若何?」曰:「元季有畫師黃公望,其《富春山居圖》,七十有九齡乃成,未幾而歿。斯畫輾轉,今其半在杭州,半在臺北。余所冀者,二畫合一也。畫且如此,人何以堪。」蓋感於兩岸分治不得一統也。

二零一一年六月,眾奉剩山圖、沈周摹本等赴臺,與無用師卷並公望所遺諸作共展以饗天下。時謂三百年殘卷山水合璧云。


富春山居圖之無用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