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共和國
溯威尼斯共和國之興,肇於七世紀。相傳保羅盧奇奧阿納費斯托建國,綿亙千載。初為海上之霸,繼為商賈之雄,遂為歐陸強國。
其疆域之廣,由義大利東北及於伊斯特里亞、達爾馬提亞,今黑山與阿爾巴尼亞濱海之地,復有亞得里亞、愛奧尼亞海東部諸島。自十三世紀至十六世紀,國勢尤盛,又得伯羅奔尼撒、克里特、塞浦路斯,及希臘諸島,統東地中海諸港。
七世紀,威尼斯群島民眾繁衍,創建海上之邑,隸拉文納總督之區。及總督區覆,東羅馬衰,威尼斯共和國遂立。執政治於里亞爾托島,與東羅馬通商,國勢日盛。自九世紀迄十一世紀,屢興兵戎以保商道,遂霸亞得里亞海。
盛時,海軍艦船三千三百,水手三萬六千,已據今威尼托大半,包括維羅納、帕多瓦諸邑。
然地中海霸權引發與熱那亞之爭,延至十四世紀。基奧賈之役,雖險遭覆滅,然都靈和約後速復元氣,遂拓陸疆。
十五世紀,先得維琴察、貝盧諾、費爾特雷,繼有帕多瓦、維羅納、埃斯特。一四零八年,與匈牙利西吉斯蒙德王議和,鞏固亞得里亞海諸地。次年,莫塔之戰,大敗匈牙利、德意志、克羅地亞聯軍。復得阿奎萊亞,並特勞、斯帕拉托、都拉佐等達爾馬提亞諸邑。於倫巴底得布雷西亞、貝加莫、克雷莫納。
一五零九年,康布雷同盟伐威尼斯,阿尼亞德洛戰敗。法軍與帝軍陷威尼托,然威尼斯以外交脫困,割讓亞普利亞諸港撫西班牙。教宗亦畏威尼斯亡,改弦易轍。威尼斯民奮起抗敵,格里蒂復帕多瓦,力抗帝軍圍城,復得布雷西亞、維羅納。七年苦戰,得阿達河以南陸地。雖轉敗為勝,然威尼斯擴張至此終焉。
一五七零年,土耳其大舉侵塞浦路斯。次年,神聖同盟海軍,以威尼斯、西班牙、教宗艦隊為主力,勒班陀海戰大破土軍,然塞浦路斯終為土人所據,三百載不復。
克里特戰後,威尼斯失克里特島,僅餘斯皮納隆加、蘇達二地。一六八四年,趁土耳其與奧地利交戰,威尼斯出兵摩里亞,一六九九年,得之。
一七一四年,土耳其再伐威尼斯。達尼埃萊多爾芬以保艦隊為上,不欲冒險救摩里亞,致其陷落。斯皮納隆加、蘇達亦棄守。雖土軍登科孚,終為擊退。
一七一六年,土軍敗於彼得羅瓦拉丁。威尼斯海軍雖於愛琴、達達尼爾用兵,所得無幾。一七一八年,帕薩羅維茨和約成,奧地利得土地甚眾,威尼斯失摩里亞,僅餘阿爾巴尼亞、達爾馬提亞數邑以自慰。
一七九六年,威尼斯已無力自衛,海軍僅存大舶四,小舶七。是年春,皮埃蒙特陷。拿破崙率軍越威尼斯境,歲末,法軍據威尼斯至阿迪傑河,維琴察等地為奧軍所據。
一七九七年春,雷奧本和約議定,奧得威尼斯巴爾幹諸地,法得倫巴底。五月,路德維科馬寧遜位,共和國亡。政權移交臨時市政,由法軍監理。秋,坎波福爾米奧條約簽訂,威尼斯全境分奪,界定於阿迪傑河以西。義大利民主之士,尤其少年詩人烏戈•福斯科洛,以為此約背信棄義。威尼斯本土悉劃歸奧地利,號曰威尼斯行省。
威尼斯雖自十六世紀漸衰,然其政制迄十八世紀猶為明哲所仰慕。有法人讓雅克盧梭者,嘗為法駐威秘書,因而興政治之志,遂著《社會契約論》。威尼斯承東羅馬之制,執政位極人臣,凡錢幣、公牘、判辭、外交文書,悉載其名。選舉執政,程序繁密,以防舞弊。執政即位,誓忠共和,並昭示權限。
元老院者,國之最高議政府也,掌國政與立法之權。其首有三:執政、小議、刑事四十人會。三首總領諸會:賢人、大議、參議、十人之會。院中諸臣,得於所主會中建言立法,可召大議會議。小議會之臣六,由大議會選,任期一歲,八月更選其三。去位者為次級議臣四月,代院理刑事四十人會。小議會選國家詢問之官一人,執政不在,則選攝政,與院同理國事。
威尼斯自立國至亡,執政百有二十,其中最著者有:
保羅盧奇奧阿納費斯托,首任執政,開國肇基。
彼得羅二世奧爾塞奧洛,立亞得里亞海統治,征服達爾馬提亞。
恩里科丹多洛,率威尼斯征服東羅馬,奠海上帝國之基。
馬里諾法列羅,圖謀君主制,終遭斬首。
弗朗切斯科福斯卡里,擴威尼斯陸地疆域。
萊昂納多洛雷丹,抗康布雷同盟,與歐陸列強爭鋒。
路德維科馬寧,威尼斯末代執政,亡國之君也。
威尼斯共和國自十六世紀以降,國勢日衰。然其政制之備、經濟之殷,迨國之將亡,猶為世人所欽慕。其通商之網,遍布地中海及遠方,商舶之威,震懾四海。然歐洲局勢變遷,法奧二國崛起,威尼斯終不能自保。
一七九七年,法奧二國分割威尼斯之疆,威尼斯共和國遂亡。雖經滄桑,威尼斯於歐羅巴史冊之光華,猶未可泯。其文教、藝術、律令之制,暨其於地中海之影響,迄今猶存。
據
[纂]- 撮譯自英文維基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