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頭市

文出維基大典
包頭市
包头市
包頭市之所在
包頭市之所在
歸屬: 中華人民共和國
所屬 內蒙古自治區
屬地 領六區二旗一縣
治所 昆都侖區
執事 代市長趙江濤、市委書記張院忠
用語 官話、晉語、蒙古語
人口 二百六十萬人
建置 民國廿七年改包頭縣爲包頭市
包頭市行政區劃圖

包頭,在內蒙古自治區,方二萬七千六百九十一公里,城邑方一百四十六公里,口二百六十萬,鎮民百六十萬。其城之廣,其民之衆,皆處內蒙古自治區之首。

處內蒙古自治區之西之河套平原,傍陰山,依黃河。東接呼和浩特,西連巴彥淖爾,南隔黃河以望卾爾多斯,北越邊鄙以達蒙古之國。
三國呂布故里爲五原郡九原縣,當爲今之包頭地。
名勝者:明朝古刹美岱召,黃教三名刹之一五當召,長城存世至久者趙長城,城邑之牧野賽汗塔拉,塞外之西湖南海湖。 物產者:有鋼鐵稀土之屬,白雲卾博者,世界稀土之首也,此處之出產,居舉國之十之有九,舉世之十之有五六。

何以名之曰「包頭」,衆說紛紜。一曰:「包頭」者,蓋蒙古語包克圖」之轉音也,意爲「有鹿之地」,官府納此說,故今包頭乃別號曰鹿城,城中設鹿之雕。一曰:城東有河,蒙古人呼曰博托河,乃訛爲「包頭河」,河西之地遂名「西包頭」,又簡之曰「包頭」,既而爲城之名,學者多奉此。一曰:昔時包頭爲水旱碼頭之地,故號曰「泊頭」,「包頭」乃「泊頭」之訛也。

沿革[]

戰國中,趙武靈王二十年築九原城,及至秦吞併天下,分天下爲三十六郡,此地居九原郡。北魏設懷朔鎮,其後故城乃漸廢,五代時爲之屬,設雲內州,至金元未變,後蒙古各部乃入河套,爲土默特部牧之地。清時,初爲包頭村,嘉慶十四年設包頭鎮,同治九年,始築包頭城垣,爲東、南、西、西北、東北五門。民國十五年設縣,民國廿七年設市,卅四年市縣並存,一九五三年撤縣留市。
清時,包頭乃晉商雲集之地,包頭之原居民多爲晉人,蓋是時徙來者。時諺曰:「先有復盛公,後有包頭城」,晉商興此,加之臨黃河,包頭乃成一時之水旱碼頭、繁華之地,皮毛之屬,多集於此。此乃今包頭之故城東河區也。 民國十二年,平綏鐵路通車至此,民國廿年,電燈麵粉公司立,工業乃興焉,廿三年,築機場,遂有塞外通衢之名。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以白雲卾博鐵礦之利,興鋼廠焉,四海之民徙此,爲今包頭之新城昆都侖區與青山區也。

輿地[]

河水東入包頭,其北乃九原區,居城之西南郊,是呂布之故里,秦漢九原故城之所在也,曾稱郊區,後以九原故城改號九原區。雖爲郊野之地,百業亦盛。

九原之腹,乃昆都侖區也,昆都侖者,石門水之蒙名也,石門水出陰山,經此區以南,區乃以水爲名。石門水之岸,包鋼之所在也。商賈繁盛,文教昌明,市府亦居此。鋼廠肇建時,徙鞍山衆工匠於此,故今之此處,雖處朔方,言語民俗,無異乎關東。

昆都侖區之東,青山區也。處陰山之陽,陰山俗呼爲大青山,是以爲區名。是區之所賴者,軍械裝備之修造也。民五方雜處,冀人之裔最衆,行官話。賽汗塔拉在區之一隅。

青山之南,稀土高新區也,河濱新邑號濱河新區者,亦爲此區所轄,是區不列輿地正冊,然工商之集,貨殖之盛,更勝他處。

東行再越郊野,乃達東河區。城東有河,以爲區名。東河者,包頭之古城也。與青山、昆都侖二新區不接,地有前朝之古蹟,民有晉商之遺風。南海湖之所在。

北入陰山,石拐區也,蒙人呼有林之處爲喜桂圖,石拐乃其音轉。此區以煤而立,然近年煤竭人去,乃於陰山之外北郊復建新城,號爲喜桂圖新區。趙長城、五當召之所在也。

東河之東,土默特右旗也,土默特者,蒙古之一部也。旗承清薩拉齊廳、民國薩拉齊縣制,當是時,包頭僅爲薩拉齊所轄之一鎮。此地沃野千里,蓋古之敕勒川也。美岱召之所在。

陰山之北麓,固陽縣也,以漢之稒陽道爲名,縣民多事農。秦長城之所在。

固陽縣又北,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也。漢民簡呼爲達茂旗。達爾罕、茂明安皆爲蒙古部落。是旗者,包頭之蒙人最衆之處也,牧野廣布,希拉穆仁之景尤勝。其北有關以通蒙古國。

達茂旗之內環抱者,白雲鄂博礦區也。白雲鄂博者,蒙古語豐饒之山也,鋼鐵稀土之出產甚豐,包鋼之所用幾皆出此。有鐵道南達城中。

它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