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山
茅山,地在中國江蘇,處鎮江句容與常州金壇之間,主峰大茅峰,高三七二又五米。古名句曲山、地肺山、三茅山。
茅山者,名於道教,諸洞天福地,列第八洞天、第一福地[一]。上清派脈源於此,以道術聞,茅山宗之所據。漢景帝時有術士修道,承傳二千年。《茅山志》載,曾有三宮、九觀、七十茅庵,殿宇房屋三千,道士千人,明清之際方衰。茅山之名,得自三茅真君,景帝時有茅氏三兄弟盈、固、衷得道於此,故名三茅山,簡曰茅山。
晉始成聖地,魏華存修道於此,開茅山宗,後人許謐、楊羲著《上清經》。齊梁時,陶弘景立上清道團,授弟子。隋唐五代,道教興盛,宗師傳承,唐太宗敕建太平、崇元、紫陽三觀。宋元時,高道輩出,朝廷禮之,建成三宮五觀。三宮者,九霄萬福宮、元符萬寧宮、崇禧萬壽宮;五觀者,德佑觀、仁佑觀、玉晨觀、白雲觀、乾元觀。明清雖衰,香火仍盛。太平天國焚劫,倭兵入寇,宮觀俱毀。
人民共和國立,山上三宮五觀合,成茅山道院,文革毀之,改革開放復之[一]。西元一九八三年,茅山道院列全國重點宮觀,一九八六年,茅山定江蘇省甲級景區,二零一四年,當國家五甲級景區。
今入冊之宮觀有二宮一觀。二宮者,九霄萬福宮、元符萬寧宮,在山之句容側,茅山道院轄之;一觀者,乾元觀,在山之金壇側,坤道觀也,未屬道院。
九霄萬福宮者,頂宮也,處茅山之巔,四進,拾級而上。一進靈官殿,二進藏經樓,三進太元寶殿,內有三茅真君像,四進升表台、二聖殿。宮藏鎮山四寶,玉印、玉圭、玉符、哈硯,皆宋文物[一]。
元符萬寧宮者,印宮也,處積金峰麓,原教印藏所。唐建,宋興,宋哲宗太后吞銀針,御醫無計,茅山宗師入京,作符令吞之,針出,龍顏大悅,敕建元符宮,又賜鎮山四寶[一]。今江蘇道協、鎮江道協、茅山道協皆駐元符宮。
乾元觀者,處青龍山南。三宮奉正一道,五觀奉全真道,乾元觀即全真宗祠,五觀之首[二]。
攷
[纂]- ↑ 一點〇 一點一 一點二 一點三 《茅山》,蓬瀛仙館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 ↑ 《適應與發展 — 淺談茅山道教適應與發展歷程以及廿一世紀的發展趨向 -{zh-cn:互联网档案馆; zh-tw:網際網路檔案館; zh-hk:互聯網檔案館;}-的存檔,存档日期2020-02-19.》,道教學術資訊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