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維基大典:維基爾雅/笏

文出維基大典
  • (漢語拼音)hù
  • (倉頡碼)HPHH
  •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呼骨切,音忽。公及士所搢也。
  • 【禮·玉藻】笏,天子以球玉,諸侯以象,大夫以魚須文竹,士以竹本象可也。笏度二尺有六寸,其中博三寸,其殺六分而去一。凡有指畫于君前用笏,造受命于君前則書于笏。
  • 【左傳·桓二年】袞冕黻珽。
  • 【註】珽,玉笏也,若今吏之持簿。
  • 【晉書·輿服志】古者貴賤皆執笏,有事則搢之于腰帶。
  • 【釋名】笏,忽也,備忽忘也。
  • 【廣韻】笏,一名手版,品官所執。
  • 【輿服雜事】五代以來,惟八座尚書執笏,以筆綴手版頭,紫囊裹之。其餘王公、卿、士但執手版,主于敬。不執筆,示非記事官也。
  • 【正字通】明制,笏,四品以上用象牙,五品以下用木,以粉飾之。 又【韻會】通作曶。
  • 【史記·夏本紀註】鄭康成曰:曶者,臣見君所秉,書思對命者也。君亦有焉。 又【集韻】武粉切,音刎。笢笏,手循笛孔貌。
  • 【馬融·長笛賦】笢笏抑隱,行入諸變。 又【集韻】文拂切,音勿。笢笏,繁密貌。

[]
  •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