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大典:維基爾雅/火
外觀
- (漢語拼音)huō
- (倉頡碼)F
- (古文)𤆄
- 【唐韻】【集韻】呼果切
- 【韻會】【正韻】虎果切,𠀤貨上聲。
- 【說文】火,燬也。南方之行炎而上。象形。
- 【釋名】火化也,消化物也。亦言毀也,物入中皆毀壞也。
- 【玉篇】𤆄者,化也,隨也,陽氣用事萬物變隨也。
- 【古史考】燧人氏初作火。
- 【書·洪範】五行,一曰水,二曰火。 又星名。
- 【書·堯典】日永星火。
- 【傳】火,蒼龍之中星。 又大火,鶉火,辰次之名。 又【禮·王制】昆蟲未蟄,不以火田。
- 【前漢·成帝紀】火耕水耨。 又【周禮·夏官·司爟】變國火以救時疾。
- 【註】春取楡柳之火,夏取棗杏之火,季夏取桑柘之火,秋取柞楢之火,冬取槐檀之火。
- 【論語】鑽燧改火。 又盛陽曰炎火。
- 【詩·小雅】田祖有神,秉畀炎火。
- 【傳】炎火,盛陽也。
- 【箋】螟螣之屬,盛陽氣嬴則生之。明君爲政,田祖之神不受此害,持之付與炎火,使自消亡。 又官名。
- 【左傳·昭十七年】炎帝氏以火紀,故爲火師,而火名。
- 【疏】春官爲大火。夏官爲鶉火,秋官爲西火,冬官爲北火,中官爲中火。 又【春秋·宣十六年】成周宣榭火。
- 【左傳】人火也。凡火,人火曰火,天火曰災。 又【南史·齊武帝紀】魏地謠言,赤火南流,有沙門從北齎此火至,色赤而微,云以療疾貴賤爭取之,多得其驗,咸云聖火。 又【唐書·兵志】府兵,十人爲火,火有長。彍騎,十人爲火,五火爲團。
- 【通典·兵制】五人爲烈,烈有頭目,二烈爲火,立火子,五火爲隊。 又【司馬法】人人正正,辭辭火火。
- 【註】言一火與一火猶人人殊之人人也。卽俗謂火伴。
- 【古木蘭詩】出門看火伴。 又人身有火。
- 【本草綱目】心藏神爲君火。包絡爲相火。 又隂火,海中鹽氣所生。凡海水遇隂晦,波如然火,有月卽不復見。
- 【木華·海賦】隂火潛然。 又山名。
- 【山海經】崑崙之丘,其下有弱水之,淵環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輒然。又【正字通】陸游曰:火山軍,其地鋤深,則有烈燄,不妨耕種。 又井名。
- 【左思·蜀都賦】火井沈熒於幽泉。
- 【註】火井,在臨邛縣。欲出其火,先以家火投之,須臾隆隆如雷聲,焰出通天,光輝十里,以筒盛接,有光無灰。 又寒火。
- 【抱朴子·地眞篇】南海蕭丘,火春生秋滅。生木小,焦黑。 又火傳。
- 【莊子·養生主】指窮放爲薪,火傳也。不知其盡也。 又南方有食火之國,其人能食火炭。 又【爾雅·釋魚】十龜,一曰火龜。
- 【疏】龜生火中者。 又火䑕。
- 【山海經】火山國,其山雖霖,雨火常燃,火中白䑕,時出山邊求食,人捕得之,以毛作布,名火澣布。 又姓。
- 【明紀事本末】火濟,從諸葛亮南征孟獲有功,封羅甸國王。
- 【正字通】洪武時,翰林火原潔。 又【廣東通志】古人一年四時改火。今瓊州西鄕音謂一年爲一火,火音微。東鄕人謂一年爲喜,或爲之化,乃喜之變音。 又叶虎洧切
- 【詩·豳風】七月流火,八月萑葦。◎按唐韻正:火,古音毀,轉聲則爲喜,故灰字从火得聲。而左傳襄三十年:或叫于宋太廟,曰:譆譆出出,鳥鳴于亳社。如曰譆譆,則爲火之徵也。是直以爲火當讀作毀,非止叶音矣。 又叶後五切。
- 【韓愈·元和聖德詩】施令酬功,急疾如火。天地中閒,莫不順序。 又叶虎何切。
- 【莊子·外物篇】利害相摩生火寔多,衆人焚和,月固不勝火。
- 【韻會小補】今人謂兔岐脣曰火。蓋古音也。
- 【集韻】或作灬。
據
[纂]-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