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各本之異

文出維基大典
[底本][底本]
刪去的內容 新增的內容
Thijssie!bot~zh-classicalwiki
Itsmine
無編輯摘要
第二行: 第二行:


== 思想 ==
== 思想 ==
楊伯峻《論語譯註》《論語》內「[[仁]]」計及一百零九次,「[[禮]]」計及七十五次,此亦為儒家之要旨也。孔子解,仁即「恭、寬、信、敏、惠。」又曰「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楊伯峻《論語譯註》《論語》內「[[仁]]」計及一百零九次,「[[禮]]」計及七十五次,此亦為儒家之要旨也。孔子仁即「恭、寬、信、敏、惠。」又曰「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夫孔子之圖復「禮」,乃欲使「天下有道」也。故書載門生問何謂「仁」,其答曰:「愛人。」(《陽貨》)又曰:「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憲問》)並意為當仁不讓,故「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衛靈公》)。
夫孔子之圖復「禮」,乃欲使「天下有道」也。故書載門生問「仁」,其答曰:「愛人。」(《陽貨》)又曰:「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憲問》)並意為當仁不讓,故「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衛靈公》)。


由是可知,儒家之重仁,乃始自孔子
由是可知,儒家之重仁,乃始自孔子。


==另見==
==另見==

二〇〇七年二月六日 (二) 〇三時四四分審

論語》,彙孔子及其門生所言之書也,乃儒家所奉經典之一。彙理自孔子門生及再傳弟子,乃研究儒家思想之要書。朱熹合《論語》、《孟子》、《大學》、《中庸》為「四書」,使之地位日高。今本《論語》計二十篇,萬二餘字。

思想

楊伯峻《論語譯註》言《論語》內「」計及一百零九次,「」計及七十五次,此亦為儒家之要旨也。孔子述仁即「恭、寬、信、敏、惠。」又曰「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夫孔子之圖復「禮」,乃欲使「天下有道」也。故書載門生問「仁」,其答曰:「愛人。」(《陽貨》)又曰:「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憲問》)並意為當仁不讓,故「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衛靈公》)。

由是可知,儒家之重仁,乃始自孔子。

另見

  • de Bary, Theodore (ed.), Sources of Chinese Tradition (Vol. 1),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99
  • 金谷 治 (訳注); 《論語》,岩波文庫,1999年 ISBN 4-00-332021-2
  • 楊伯峻,《論語和孟子》,中國古代文化史講座,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年 ISBN 7563339388
  • 楊伯峻,《論語譯註》,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

它典

美辭妙篇,具錄於維基文庫︰論語

模板:四書五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