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得尋

見(前二〇)(二〇五〇一〇〇二五〇五〇〇
  • 天王星的縮略圖
    之時,莫知其存。一七八一年,英國人赫歇爾以望遠鏡觀天,歷時數月,始得。天文代號:。 天王海王二星,異乎土木二星,除氫氦外,尚有水、氨、甲烷等。諸星之大氣,莫如其寒。其雲之成,下為水,上為甲烷。 其環之存、磁層之在、衛星之伴,有類諸星。而其轉動之軸,橫臥太虛,實屬大奇。惟四時更替、風雲之會,仍有所存。……
    八一三 位元組(一〇六字) - 二〇二二年一月二六日 (三) 一三時二七分
  • 寶慶元年,回朝,任中書舍人,遷禮部侍郎,領學士院。未幾,仍絀史彌遠,去職。 端平元年,改翰林學士知制誥。二年,任參知政事,時已得疾,以病辭。五月初十日午時以疾卒,諡文忠。 陳衍錕曰:「閩學之倡也始於龜山,其盛也集於朱子,其末也振於西山。」 全祖望曰:「乾淳諸老之後,百口交推,以為正學大宗者,莫如西山。」 《五雜組》……
    一 KB(二一五字) - 二〇一八年九月一七日 (一) 一二時四三分
  • 查士丁尼一世的縮略圖
    五二八年,重修法典,越年餘,乃成,號《查士丁尼法典》。旋集天下之法論,凡七年,成《法學彙纂》及《法學階梯》。 五三二年,京民因賽車事反,圍皇宮。帝懼,欲出狩,后諫曰︰「裹屍布之極致,莫如紫袍。」乃悟,遂留。詔令貝利薩留將軍平叛,戮三萬人有奇。同年,和於波斯。 五三四年,汪達爾人蔑聖旨,命貝利薩留將軍討之,越數月,乃定,北非由是復歸。……
    三 KB(四一四字) - 二〇一七年七月一六日 (日) 〇二時五一分
  • 得也。秦折韓而攻梁,韓怯於秦,秦韓為一,梁之亡可立而須也。此臣之所為大王患也。 「為大王計,莫如事秦。事秦則楚、韓必不敢動;無楚、韓之患,則大王高枕而臥,國必無憂矣。 「且夫秦之所欲弱者莫如楚,而能弱楚者莫如梁。楚雖有富大之名而實空虛;其卒雖多,然而輕走易北,不能堅戰。悉梁之兵南面而伐楚,勝之必矣。……
    二〇 KB(四八七六字) - 二〇一七年一一月一五日 (三) 〇六時四〇分
  • 垣墉的縮略圖
    又玉名。【騈雅】嬰垣,美玉。【山海經】羭次之山,其陽多嬰垣之玉。 又姓。漢西河太守垣恭。 又【集韻】胡官切,音桓。義同。亦作𥥣。 又【易林】噂噂所言,莫如我垣。歡嘉堅固,可以長安。◎按言垣本元韻,安字宜叶音鴛。《正字通》垣攺音延,安音煙,則言字錯入先韻矣。 又叶夷然切,音延。【劉楨·贈徐幹詩】誰謂相去……
    二 KB(四二九字) - 二〇二一年六月一七日 (四) 一八時三〇分
  • 望。及虜臧荼,乃下詔,詔諸將相列侯擇羣臣有功者以為燕王。羣臣知上欲王綰,皆曰:「太尉長安侯盧綰常從平定天下,功最多,可王。」上乃立綰為燕王。諸侯得幸莫如燕王者。綰立六年,以陳豨事見疑而敗。 豨者,宛句人也,不知始所以得從。及韓王信反入匈奴,上至平城還,豨以郎中封為列侯,以趙相國將監趙、代邊,邊兵皆屬……
    四 KB(八四二字) - 二〇二三年一二月一一日 (一) 〇五時三九分
  • 海國圖志的縮略圖
    鄒漢勛,地學士也。汪士鐸,江寧名士也。漢勛、士鐸嘗助以校讎《圖志》。源之撰述時,亦與陳澧論辯。澧曰:「最可議者,莫如〈議攻〉篇『以夷攻夷』之說。」 自成書五秋,魏源以咸豐七年歿。其後廿餘載,中邦未爲廣傳,惟京華諸省大吏觀之,而事局如故。咸豐元年,始流至東島,而後上……
    五 KB(八二七字) - 二〇二三年九月二五日 (一) 一八時一九分
  • 。當時詔誥皆所草定,聲譽益盛,有台輔之望焉。而荀勖自以大族,恃帝恩深,憎疾之,每伺間隙,欲出華外鎮。會帝問華:「誰可託寄後事者?」對曰:「明德至親,莫如齊王攸。」既非上意所在,微為忤旨,間言遂行。乃出華為持節、都督幽州諸軍事、領護烏桓校尉、安北將軍。撫納新舊,戎夏懷之。東夷馬韓、新彌諸國依山帶海,去……
    九 KB(一八六九字) - 二〇二二年一一月五日 (六) 一二時五〇分
  • 君士坦丁一世的縮略圖
    臣以桂冠,雖欲不受,士卒莫許。特此相聞。」 伽列里烏斯得書,大怒,抵之地,曰:「會須殺此豎子!」左右進曰:「共治以降,海內方平,今非其嗣,徒樹兵耳。莫如聊撫而徐圖除之也。」伽列里烏斯許之,乃遣使使受袞冕,以為凱撒。 帝初即位,兼不列顛、高盧、西班牙之地,擁萊茵之邊雄旅,嗣父業,竟西北之夷,飭塞防,通……
    九 KB(一九二九字) - 二〇二〇年五月三〇日 (六) 〇五時二九分
  • 「當今之時,山東之建國莫彊於趙。趙地方二千餘里,帶甲數十萬,車千乘,騎萬匹,粟支數年。西有常山,南有河漳,東有清河,北有燕國。燕固弱國,不足畏也。秦之所害於天下者莫如趙,然而秦不敢舉兵伐趙者,何也?畏韓、魏之議其後也。然則韓、魏,趙之南蔽也。秦之攻韓、魏也,無有名山大川之限,稍蠶食之,傅國都而止。韓、魏不能支秦,……
    二六 KB(六一四五字) - 二〇二四年三月二九日 (五) 〇三時一三分
  • 商鞅的縮略圖
    欺公子卬而破魏師,弗受。商君欲之他國。魏人曰:「商君,秦之賊。秦彊而賊入魏,弗歸,不可。」遂內秦。商君既復入秦,走商邑,與其徒屬發邑兵北出擊鄭。秦發兵攻商君,殺之於鄭黽池。秦惠王車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滅商君之家。 亦見於《東周列國志》,與正史略同。 《史記·卷六十八·商君列傳·第八》……
    一〇 KB(二二六九字) - 二〇一九年二月七日 (四) 一四時二五分
  • 餉之,錦州嘩,復餉之,各邊且效尤。」帝曰:「卿謂何如?」延儒曰:「事迫,不得不發。但當求經久之策。」帝頷之,降旨責群臣。居數日,復召問,延儒曰:「餉莫如粟,山海粟不缺,缺銀耳。何故嘩?嘩必有隱情,安知非驕弁構煽以脅崇煥邪?」帝方疑邊將要脅,聞延儒言,大說,由此屬意延儒。十一月,大學士劉鴻訓罷,命會推……
    九 KB(二〇九九字) - 二〇二二年一一月二七日 (日) 一四時五一分
  • :「始諸大夫不欲立孺子。孺子既立,君相之,大夫皆自危,謀作亂。彼皆偃蹇,將棄子之命。皆曰:『高、國得君,必偪我,盍去諸?』固將謀子,子早圖之。圖之,莫如盡滅之。需,事之下也。」及朝,則曰:「彼,虎狼也。見我在子之側,殺我無日矣,請就之位。」又謂諸大夫曰:「高昭子可畏也,及未發先之。二子者禍矣。恃得君……
    四 KB(九六七字) - 二〇二四年四月二九日 (一) 〇八時五三分
  • 命大匡樸守卿等,攷定國初有功役者,賜四役者米二十五碩,三役者二十碩,二役者十五碩,一役者十二碩,以為例食。元年,大風抜木,王問禳災之術,司天奏曰:「莫如修德。」自是,常讀貞觀政要。建元光德。二年,創大奉恩寺於城南,為太祖願堂,又創佛日寺於東郊,為先妣劉氏願堂。冬十二月,始行後周年號。三年,遣廣評侍郞……
    五 KB(一〇九六字) - 二〇二四年五月一二日 (日) 一七時二三分
  • 在帝夷羿,冒於原獸,忘其國恤,而思其麀牡。武不可重,用不恢於夏家。獸臣司原,敢告僕夫。』《虞箴》如是,可不懲乎?」於是公好田,故絳及之。公曰:「然則莫如和戎乎?」對曰:「和戎有五利焉:戎狄薦居,貴貨易土,土可賈焉,一也。邊鄙不聳,民狎其野,穡人成功,二也。戎狄事晉,四鄰振動,諸侯威懷,三也。以德綏戎……
    六 KB(一三七九字) - 二〇二四年四月二九日 (一) 〇一時五〇分
  • 曰:『然則奈何?』對曰:『聖人之製事也,轉禍而為福,因敗而為功。故桓公負婦人而名益尊,韓相獻開罪而交愈固,此皆轉禍而為福、因敗而為功者也。王能聽臣,莫如歸燕之十城,卑辭以謝秦。秦知王以己之故歸燕城也。秦必德王;燕無故而得十城,燕亦德王。是棄強仇而立厚交也。且夫燕、秦之僅事齊,則大王號令天下皆從。是王……
    一四 KB(二九〇九字) - 二〇一八年一一月六日 (二) 一五時二〇分
  • 第二子為興獻王後,而改封崇仁王為親王,則天理人情,兩全無失。」帝益不悅,命博考典禮,務求至當。廷和、冕、紀復言:「三代以前,聖莫如舜,未聞追崇其所生父瞽瞍也。三代以後,賢莫如漢光武,未聞追崇其所生父南頓君也。惟皇上取法二君,則聖德無累,聖孝有光矣。」澄等亦再三執奏。帝留中不下。……
    一四 KB(三二四八字) - 二〇二三年二月一日 (三) 一五時一九分
  • 鄧禹的縮略圖
    人屈起,志在財幣,爭用威力,朝夕自快而已,非有忠良明智,深慮遠圖,欲尊主安民者也。四方分崩離析,形勢可見。明公雖建藩輔之功,猶恐無所成立。於今之計,莫如延攬英雄,務悅民心,立高祖之業,救萬民之命。以公而慮天下,不足定也。』光武大悅,因令左右號禹曰鄧將軍。常宿止於中,與定計議。……
    八 KB(一六七〇字) - 二〇二四年六月一日 (六) 一二時四五分
  • 人事觀之,帝王大業非凡夫所任,分崩離析,形勢可見。明公雖建藩輔之功,猶恐無所成立也。況明公素有盛德大功,為天下所向服,軍政齊肅,賞罰明信。為今之計,莫如延攬英雄,務悅民心,立高祖之業,救萬民之命,以公而慮,天下不足定也。」秀大悅,因令禹常宿止於中,與定計議。每任使諸將,多訪於禹,皆當其才。……
    三三 KB(七七二八字) - 二〇二二年一一月九日 (三) 〇二時二六分
  • 之。君其慎終。」秋七月,王以諸侯兵伐吳,圍朱方,八月,克之,執齊慶封,殺之,滅其族。以封徇,曰:「無效齊慶封弒其君而弱其孤,以盟諸大夫!」封反曰:「莫如楚共王庶子圍弒其君兄之子員而代之立!」於是靈王使棄疾殺之。遂滅賴,遷賴於鄢,欲遷許於賴,使鬬韋龜與公子棄疾城之而還。冬,吳伐楚,入棘、櫟、麻,東國水……
    八 KB(一八四七字) - 二〇二四年四月二六日 (五) 〇三時五六分
見(前二〇)(二〇五〇一〇〇二五〇五〇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