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得尋

見(前二〇)(二〇五〇一〇〇二五〇五〇〇
  • 選鋒沒者數百人。敵大掠瀋陽蒲河、榆林,八日始去。明年二月,卜言台周,黃台吉,大、小委正結西部叉漢塔塔兒五萬餘騎復深入遼、瀋、、蓋。成潛遣兵出塞襲之,遇伏,死者千人。成乃報首功二百八十,得增祿廕。土蠻族弟土墨台猪借西部青把都、恰不慎及長昂、滾兔十萬騎深入州。成……
    一四 KB(三一九三字) - 二〇一七年七月五日 (三) 〇七時三二分
  • 渤海國的縮略圖
    渤海國 (渡自東盛國
    ,西抵契丹,後盡得扶餘沃沮弁韓朝鮮。海北諸國,地方五千里,有五京,曰上京龍泉府、曰東京龍原府、曰中京顯德府、曰南京南海府、曰西京鴨綠府,十五府、六十二州。唐中宗封為渤海郡王,因改號渤海。其王數遣諸生詣京師太學,習識古今制度,所以其人材亦遂挺出,立功中國,列於朝右者不乏,至是遂為東盛國。歷唐、……
    二 KB(三〇五字) - 二〇二三年九月二九日 (五) 〇二時〇七分
  • 漢孝質皇帝諱纘,字繼,肅宗子千乘貞王曾孫也。祖樂安夷王,父勃孝王,母陳夫人,永和三年生。永憙元年正月孝沖崩,冀等召纘入都,封建平侯,同日嗣位。 孝質間氏未亡,窮極滿盛,威行內外,百僚側目,莫敢違命。揚、徐數有亂事,鮮卑復南侵,漢道將傾。而帝雖少,聰慧明理。嘗斥冀於朝曰:「此跋扈將軍也!」……
    一 KB(一五七字) - 二〇一三年三月一一日 (一) 一一時二六分
  • 漢勃孝王,名鴻,章帝曾孫,千乘貞王伉之孫,樂安夷王寵子也。安帝崩,鴻始就國。鴻生質帝,質帝立,太后下詔,以樂安國土卑溼,租委鮮薄,改封鴻勃海王。立二十六年薨,諡為孝王,無子,太后立桓帝弟蠡吾侯悝為勃海王。 曾祖父 漢章帝 祖父 千乘貞王伉 父 樂安夷王寵 子 漢質帝……
    五〇五 位元組(九五字) - 二〇一八年一一月二一日 (三) 〇九時三七分
  • 秦漢魏晉南朝天子列表 (分類「南本紀」)
    禪讓蕭道成,宋亡。 齊太祖高皇帝 齊世祖武皇帝 齊鬱陵王昭業 齊陵王昭文 齊高宗明皇帝 蕭鸞弒君得位。 齊廢帝東昏侯 齊和皇帝 禪讓蕭衍,齊亡。 高祖武皇帝 侯景之亂,餓死臺城。 太宗簡文皇帝 豫章興文王 世祖孝元皇帝 貞陽閔侯 敬皇帝 禪讓陳霸先,亡。 陳高祖武皇帝 陳世祖文皇帝 陳廢帝 陳高宗孝宣皇帝……
    四 KB(八〇六字) - 二〇二三年一一月一五日 (三) 〇三時四〇分
  • 漢孝沖皇帝諱炳,字明,孝順子也,母虞貴人。漢安二年生,翌年立為太子。同年孝順崩,八月庚午太子炳襲號為皇帝,以皇后為皇太后。以趙峻為太傅、李固為太尉。 南面半年,崩於玉堂前殿,有說冀所弒,葬懷陵。后族立勃孝王子建平侯纘為皇帝。 父 漢孝順皇帝 母 虞貴人 養母 漢順烈皇后……
    八九四 位元組(八六字) - 二〇一三年三月一一日 (一) 一一時二六分
  • 魏大司農申門亭侯習字子虞,陳郡柘人也,爲郡綱紀。曹操爲司空,辟召爲漳長,累轉乘氏、西、下邳令,所在有治名。還爲西曹令史,遷爲屬。并土新附,習以別部司馬領并州刺史。時承高幹荒亂之餘,胡狄在界,張雄跋扈,吏民亡叛,入其部落;兵家擁眾,作爲寇害,更相扇動,往往釭跱。習到官,誘諭招納,皆禮召其豪右,稍……
    三 KB(六一四字) - 二〇二一年三月一七日 (三) 〇五時一九分
  • 澳門的縮略圖
    始皇三十三年,發諸嘗逋亡人、贅婿、賈人略取陸地,為桂林、象郡、南海等三郡,以適遣戍。是時,澳門隸南海郡番禺縣。 東晉元熙二年,置新會郡,轄十二縣,時澳門屬封樂縣。 隋開皇十年,廢新會郡,改劃歸寶安縣, 唐至德二年,廢寶安縣,又改劃為東莞縣。 南宋,澳門始屬香山縣。張世傑嘗駐兵馬抗元。 澳門居太平洋中、南中國……
    七 KB(九一一字) - 二〇二三年九月二五日 (一) 一八時二三分
  • 高祖武皇帝諱裕,字德輿,小名寄奴,彭城縣綏輿里人,漢高帝弟楚元王交之後也。劉宋開國皇帝。 元熙元年正月,詔遣大使徵公入輔。又申前命,進公爵為王。以徐州之陵北東海北譙北、豫州之新蔡、兗州之北陳留、司州之陳郡汝南潁川滎陽十郡,增宋國。七月,乃受命,赦國內五歲刑以下。遷都壽陽。以尚書劉懷慎為北徐州刺史,鎮彭城。九月,解揚州。……
    一 KB(二七三字) - 二〇二三年四月六日 (四) 一四時五〇分
  • 袁紹的縮略圖
    漢鄴侯袁紹字本初,汝南汝陽人,司徒湯之孫,壯健好交結,大將軍冀以下莫不善之。少為郎,除濮陽長,遭母憂去官,徙居洛陽。紹有姿貌威容,愛士養名。既累世台司,賓客所歸,加傾心折節,莫不爭赴其庭。紹有姿貌威容,能折節下士,士多附之,曹操少與交焉。又外寬雅,有局度,憂喜不形於色,而內多忌害。辟大將軍何進掾,為侍御史、虎賁中郎將。……
    三 KB(六〇八字) - 二〇二一年四月二八日 (三) 〇二時三九分
  • 長安的縮略圖
    西安,古長安也,中國舊都,漢、隋、唐都之,城址歷朝有變,今西安咸陽間是焉。王莽篡,嘗易名常安而都之,合以常治久安意,莽卒,尋復名。後朱溫置雍州大安府,元世歸安西、奉元路,有明稱西安,迄今沿用。 今之西安城牆者,蓋明西安城也。唐長安者,倍之。凡十二門,二十二街,百一十坊,中分朱雀大路,東萬年,西長……
    三 KB(五一四字) - 二〇一四年八月五日 (二) 一四時四四分
  • 列奧尼達一世的縮略圖
    列奧尼達一世(希臘文︰Λεωνίδας,勇猛若獅之意),古希臘斯巴達之王,蓋格力斯後也。為人英勇不群,每戰必身先士卒。公元前四八零年,波斯寇犯,希臘震驚。王顧念蒼生,親率聯軍七千,屯駐溫泉關。其地狹隘,車無可過,實乃死戰之所。波斯王薛西斯,舉大軍三十萬,欲克之,數日無所得,計窮。然得農人指示,終……
    七八〇 位元組(一二一字) - 二〇一七年七月二八日 (五) 〇六時四〇分
  • 后羿 (帝堯)的縮略圖
    妻:嫦娥,一作姮娥 漢《括地圖》 《史記正義》引《括地志》 《山海經·海外南經》 《山海經·海內西經》 《山海經·內經》 晉郭璞注《山海經》 《淮南子·本經訓》 《淮南子·覽冥訓》 漢高誘注《淮南子》 《楚辭章句》 劉昭注《後漢書·天文誌上》 屈原《天問》……
    九二〇 位元組(一一六字) - 二〇一九年七月九日 (二) 〇七時一〇分
  • 孟子的縮略圖
    本文所述者,亞聖孟子也,欲閱其書之文,請閱此。 孟軻,漢書注云:「字子車。」一說:「字子輿。」,鄒人也。遵母之教,受業子思之門人。道既通,游事齊宣王,宣王不能用。適惠王不果所言。時諸侯方務合從連衡,以攻伐為賢,而孟軻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不合。退而與萬章之徒序詩書,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凡三萬五千七百七十七字。……
    三 KB(五九三字) - 二〇一四年八月二三日 (六) 一三時二三分
  • 唐順宗 唐憲宗 唐穆宗 唐敬宗 唐文宗 唐武宗 唐宣宗 唐懿宗 唐僖宗 唐昭宗 唐哀皇帝 後唐諡昭宣光烈孝皇帝 禪讓朱全忠,唐亡 太祖 郢王友珪 末帝 唐亡 唐莊宗 唐明宗 唐閔皇帝 唐廢帝 晉亡唐 晉高祖 晉出帝 契丹亡晉,漢代領中原 漢高祖 漢隱皇帝 為周所篡 周太祖 周世宗 周恭皇帝……
    四 KB(六〇五字) - 二〇二四年一月五日 (五) 一一時一〇分
  • 無錫市的縮略圖
    無錫,或曰溪,金匱。簡而謂之曰錫,屬江蘇省。處江南,古來名都。口六百四十餘萬。春秋之世,吳王造兵以錫鐵,而是地獨多錫,久之,錫礦漸少,而時或有人發一石碑於地下曰:「有錫兵,天下爭;無錫寧,天下清」無錫由是得名。近世亦有以無錫為古越人古語者,則不可考焉。無錫文華盛而有令名,俗諺多出而復為文人騷客之……
    三 KB(四三八字) - 二〇二三年一二月二日 (六) 〇六時二五分
  • 年三月,紅巾明玉珍率其黨李芝麻同弟明二等將兵三萬攻雲南。入金馬山,王把匝剌瓦爾密奔楚雄。四月,王發中慶,至石碑村,紅巾入城,隨命陜西參政車力帖木兒拒之,擒明二。功謀於楊智,字淵者,同稽於卜,卜告吉。又得子宗、子秀兵至,功遂從王進兵,呂合敗紅巾於關灘江。紅巾收合余衂再戰,殺段氏之驍將鐵萬戶,……
    四 KB(九五二字) - 二〇二四年四月一日 (一) 〇三時〇五分
  • 河間孝王劉開,孝章帝之第六子也。 以永元二年封,分樂成、勃、涿郡為國。延平元年就國。開奉遵法度,吏民敬之。永寧元年,鄧太后封開子翼為平原王,奉和帝子懷王勝祀;子德為安平王,奉明帝子樂成王黨祀。開立四十二年,永建六年薨,謚孝,子惠王政嗣。翼卒,子志嗣,為大將軍冀所立,是為桓帝。太后詔追尊孝王為孝穆皇,夫人趙氏曰孝穆后,廟曰清廟,陵曰樂成陵。……
    九九四 位元組(一七三字) - 二〇二四年一月二日 (二) 一六時二二分
  • 梁武帝的縮略圖
    梁武帝 (渡自高祖
    舉兵伐寶卷。其年十二月,克建業,殺寶卷及其妻子。衍為大司馬、錄尚書事、揚州刺史,建安郡公,邑萬戶。三年,又自為相國、揚州牧,封十郡為王。 衍尋即皇帝位,建國號曰「」,改元天監。五月,揚州小峴戍主党法宗襲衍大峴戍,破之,擒其龍驤將軍邾菩薩送建康。衍又遣將張囂攻揚州,州軍擊破之,斬二千餘級。四年三……
    一六 KB(三六九五字) - 二〇二四年四月一五日 (一) 〇二時三二分
  • 莊子的縮略圖
    莊子者,蒙人也,名周。嘗為蒙漆園吏,與惠王、齊宣王同時。其學無所不闚,然其要本歸於老子之言。故其著書十餘萬言,大抵率寓言也。楚威王聞莊周賢,使使厚幣迎之,許以為相。莊周笑謂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獨不見郊祭之犧牛乎。養食之數歲,衣以文繡,以入太廟。當是之時,雖欲為孤豚,豈可得乎。……
    二 KB(三三〇字) - 二〇一五年四月二八日 (二) 一八時五九分
見(前二〇)(二〇五〇一〇〇二五〇五〇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