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得尋

見(前二〇)(二〇五〇一〇〇二五〇五〇〇
  • 福鼎市的縮略圖
    市,又名桐城、桐山,地處閩東北,縣級市也。屬寧德市,古屬福寧府福縣。東瀕東海,毗霞浦,西接柘榮,出北境,則為浙蒼界。方一千四百六十一平方公里,有海約一萬四千九百六十平方公里。有眾五十八萬餘。領三街,復有鄉鎮一十有七。其民多操閩東語。 《福寧府志》記:福山,在二十都,脈自平陽赤陽來,峰最高,數十里猶在望中,縣命名以此。……
    三 KB(五五四字) - 二〇一九年三月五日 (二) 一五時三四分
  • 閩、侯官、福清、長樂、連江、羅源、閩清、永福、坵塍、屏十縣,是謂閩十邑。諸鄉邑間,其言語也壹,咸爲福州話;斯文也壹,俱閩都之文物;其心亦壹,俱自爲福州之人。雖移更界,坵塍、屏南北屬,厥心不移。是心也,居海外亦愈彰。 閩都之人既渡海外,恆爲會聚。有世界福州十邑同鄉總會,以西曆一九九〇年立於新加坡……
    一 KB(一九二字) - 二〇二三年一〇月五日 (四) 〇五時二二分
  • 日南郡,故秦象郡,武帝元六年開。以爲在夫日之者,更爲是名。莽曰日亭,東漢復名之郡。屬交州。領縣五:硃吾,比景,盧容,西卷,象林。孫吳為省,晉武帝太康三年立太守。 東漢,蠻夷屢叛,火燔官寺。 漢有小水十六,並行三千一百八十里。水入溟,有竹,可為杖。宋則去州水二千四百,去京都水一萬六百九十。……
    一 KB(一四九字) - 二〇一六年一一月一九日 (六) 〇二時五〇分
  • 海南省的縮略圖
    海南者,或曰瓊,中華人民共和國之省也,于雷州半島之。西對越南,東瀕臺灣。方三萬三千九百二十公里,口八百五十萬有奇,通瓊語。海南,島也。似橢梨,周平而聳,環爾階梯地貌。因其地緣,亦為兵家之地。 唐虞之世為交之地,夏、商、周三代,為揚越之裔。秦皇三十三年,混一天下,設桂林郡、南海郡、象郡,徙口十……
    二 KB(三八一字) - 二〇一七年八月二一日 (一) 一一時五七分
  • 趙宋的縮略圖
    趙宋 (節 宋室
    宋,肇於太祖匡胤,失國於徽宗佶,前後一百六十七年,傳九帝。紹興元年,高宗構光紹九於臨安,是為南宋,北抗金,西服大理國,東界以淮水,西界以大散關,割據南方。亡於元,國祚九帝百五十三年。合三百二十年。 周顯德七年,殿前都檢點趙匡胤素有大志,鎮,定二州既有報北軍寇,周相王溥,符太后以時殿前都點檢趙匡胤領軍拒之,軍至陳橋驛……
    八 KB(一三三一字) - 二〇二四年五月一三日 (一) 〇七時四五分
  • 洛陽的縮略圖
    之亂,懼東方有變,乃詔太保召公巡行山川,遂定郟鄏,取周道始成之意,命曰成周。平王東遷洛邑,以王居故,復稱王城。及景王薨,王子朝作亂,敬王避居翟泉,召三晉諸侯大夫擴築成周而居之。 秦之肇始,封呂不韋洛陽十萬戶侯,不韋乃傾力大修之,繁華始現。王莽作逆,漢祚缺。天人致誅,六合相滅。于時之亂,生人幾亡,……
    五 KB(八九八字) - 二〇二〇年一〇月一三日 (二) 一六時三〇分
  • 交趾,趾亦作阯,古一郡也。在今越南北境。近紅水。漢武帝元六年置。屬交州。三國屬吳。晉據之,吳遣虞汜攻之,復歸於吳。吳亡,入晉。至唐高祖武德五年,改交州總管府。調露元年八月,改安南都護府。咸通,置靜海軍。入五代,中州紛亂,豪族曲氏自領其地,久之,為一國,即今越南也。 羸𨻻縣、 安定縣、至南齊時已省。……
    一 KB(二一四字) - 二〇一六年二月八日 (一) 一九時二四分
  • 楊增新的縮略圖
    楊增新,字臣,又字子周。雲南蒙自人也,生於清同治三年三月四日。光緒十四年舉人,翌年己丑科進士及第,歷授府縣官。宣統三年,授鎮迪道兼提法使。俄而辛亥革命起,新疆革命黨舉事,巡撫遁走,眾以增新沈厚英斷,擁為新疆都督。增新既柄新疆,乃以黃老術治事,整飭吏治,保境安民。於是中原紛亂,而疆省得以清平,民……
    九〇六 位元組(一三〇字) - 二〇二三年一二月一九日 (二) 一七時〇一分
  • 清談者,清言也。魏晉間士族好老莊,鄙事態,語玄虛事,乃成一時風氣,謂之曰清談。 漢末天下大亂,兵戈起,儒學衰敗。曹氏、司馬氏先後持國,然皆非寬厚者,不以道義為重,孔北海、稽散俱橫死。高平陵事後,士人噤若寒蟬,不敢擅議世事。 時王弼注《易》、《老》、《莊》,事理具名,辭藻亦工,天下奇之,以為玄學。……
    一 KB(二三八字) - 二〇一三年三月一四日 (四) 〇八時三八分
  • 商的縮略圖
    夏后復發九夷之師,而九夷惡其暴不發,所以知夏后既喪其勢,可以代之。湯作誓以發兵卒三千、車七十翦夏,稱湯誓。夏后距之鳴條不功,放巢崩。湯三讓天子位於有德者乃踐祚,都亳,遷九於茲。夏亡而商立,稱革命,惟天廢夏后氏之命而命商。 湯既踐天子位,以夏正十有二月為正月,史稱殷正,色尚白。封有夏之後於杞,以奉……
    四 KB(七二八字) - 二〇二一年一月一七日 (日) 〇七時一九分
  • 梁宣帝 (分類「梁本紀」)
    大定四年,帝陷元帝舊部王琳所據之長沙、武陵、平等郡。五年,陷監利郡,王琳稱臣。時南朝陳已定建康,梁終不可復。復失襄陽於魏,居江陵為北藩而已。帝自悔之不及,乃作《愍時賦》一篇。 八年崩,年四十四,葬平陵。諡曰孝宣皇帝,廟號宗。子巋嗣。 父 昭明太子 統 母 元太后 龔氏 嫡母 昭德皇后……
    三 KB(三八一字) - 二〇一五年九月一三日 (日) 一三時二一分
  • 足立營,使人候,告之曰:『賊已去。』張俊欲自立功,謂劉錡勿往,而令存與德至濠州也。陳列未定,城中烟出,金人所伏騎兵萬餘人分兩翼而出。存回首謂德曰:『如之何?』王德對曰:『吾為小將,安敢預言?』存執鞭麾軍曰:『然則歸。』諸軍以為令其走,於是散亂……
    二五 KB(五四四六字) - 二〇二三年四月七日 (五) 一四時二六分
  • 深圳市的縮略圖
    甌、駱舊地,百越故國。秦平嶺南,始納土,為南海郡所轄。盛產鹽,漢置官以治。晉設東官郡,郡治頭,肇寶安縣之始。隋唐多改建制,嘗入東莞縣,因其門戶之重,設屯門軍鎮於頭。厓山既敗,宋帝昺投海,遺骸漂流赤灣,葬南山,今存其陵。明設頭、大鵬二衛所,防務粵海,「鵬城」之源也。後葡人進犯,戰……
    六 KB(八八一字) - 二〇二三年九月二九日 (五) 〇二時〇六分
  • 卷三十六 國朝三:薛鳳祚,楊光先,胡亶,遊藝,揭暄,方通,杜知耕,李子金,李長茂,徐發,黃宗羲 卷三十七至卷三十九 國朝四、五、六:梅文(上、、下,子以燕,孫成,曾孫鈖、鈁,弟文鼐、文鼏) 卷四十 國朝七:李光地(子鍾倫,弟徵、光坡),閻若璩,秦文淵,張雍敬,孔興泰,袁士龍,毛乾乾(女婿……
    八 KB(一三八六字) - 二〇二三年九月四日 (一) 一三時四三分
  • 為中書舍人、直學士院。六年九月,高宗如平江,十一月, 拜翰林學士、知制誥。 七年正月,參知政事,唯師用道德以輔朝廷,務尊主威而振綱紀。時丞相趙言:“人多謂原有可圖之勢,宜便進兵,恐他時咎今日之失機。”上曰:“今梓宮與太后、淵聖皆未還,若不與金議和,則無可還之理。”與義曰:“若和議成,豈不賢於用兵……
    二 KB(三七五字) - 二〇一七年七月一九日 (三) 一八時〇四分
  • 吳末帝的縮略圖
    小屋治喪,眾莫不痛切。又送景帝四子於吳小城,追殺二長者。九月,從西陵督步闡表,徙都武昌,御史大夫丁固、右將軍部諸葛靚鎮建業。陟、璆至洛,遇昭薨,十一月,乃遣還。帝至武昌,又大赦。以零陵南為始安郡,桂陽南為始興郡。十二月,魏禪讓司馬炎。 寶……
    一二 KB(二二一七字) - 二〇一七年四月一〇日 (一) 一五時五四分
  • - 下營系統 - 麻豆 - 安定 - 臺南系統 - 永康 - 大灣 - 臺南 - 仁德系統 - 仁德 - 路竹 - 高科 - 岡山 - 楠梓 - 金系統 - 鼎力路 - 高雄 - 瑞隆路 - 五甲系統 - 五甲 - 高雄端 汐止五股高架橋、五股楊梅高架橋:汐止端 - 堤頂 - 下塔悠 - 環北……
    七 KB(五七四字) - 二〇二一年二月二七日 (六) 一五時〇五分
  • 當是時,降卒既眾,騰蛟欲以舊軍參之,乃題授朝宣、先璧為總兵官,與承胤、赤心、郝永忠、宗第、進才及董英、馬進忠、馬士秀、曹誌建、王允成、盧並開鎮湖南、北,時所謂十三鎮者也。永忠即搖旗,英,騰蛟軍,誌建則故巡按劉熙祚軍,余皆良玉舊將也。 騰蛟銳意東下,拜表出師。明年正月與監軍御史李膺品先赴湘陰,期大會岳州。先璧逗遛,諸營亦……
    九 KB(二一二五字) - 二〇二二年八月二六日 (五) 二〇時一三分
  • 泄 不降 扃 廑 孔甲 皋 發 桀 無道失天命,為商湯所革 商太祖乙 外丙 仲壬 商太宗大甲 沃丁 太庚 小甲 雍己 商宗大戊 仲丁 外壬 河亶甲 祖乙 祖辛 沃甲 祖丁 庚 陽甲 商世祖盤庚 小辛 小乙 商高宗武丁 祖庚 商世宗祖甲 商甲宗廩辛 商康祖庚丁 商武祖武乙 文丁 帝乙 商紂王 王無道,周受命代為天子……
    二 KB(四一七字) - 二〇二一年七月五日 (一) 一六時二六分
  • 銀川市的縮略圖
    。民二百一十三萬有餘。因城形似鳳凰,故稱『鳳凰城』。又因東蒙黃河灌溉,氣象平穩,農耕興旺,又稱『塞上明珠』。歷史悠久,為文史名城。 秦屬北地郡,漢元五年,建北典農城,此銀川建城之始也。 北周置懷遠郡、懷遠縣,以駐軍屯糧。 唐儀鳳二年,黃河溢,懷遠縣城廢,明年,更築新城於故城西。……
    二 KB(三五〇字) - 二〇一八年一月六日 (六) 一五時二六分
見(前二〇)(二〇五〇一〇〇二五〇五〇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