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得尋

見(前二〇)(二〇五〇一〇〇二五〇五〇〇
  • 日本的縮略圖
    日本國在東海中,古所謂倭也,有口億二千萬。都東京。西以東海望中國、朝鮮,北以日本海望俄羅斯,其東太平洋。立國於島,故漁獲豐厚。又其島以火山而成,土壤豐美,利於農桑。近世矢習泰西,故技術遠超近鄰。國家久安,故可稱庶。 古史云,上古神武初登大寶,以天照神裔自詡,號天皇,世世傳焉。今之學者以為謬。或曰今之……
    一一 KB(一八三六字) - 二〇二一年一〇月四日 (一) 〇九時一〇分
  • 漢的縮略圖
    漢,炎劉之國也。楚義帝封高祖邦於漢,與西楚爭,得天下,即皇帝位,國號漢,都長安。文景二帝,寧邦守土,數十年間,國力充盈。武帝乃恃以擊匈奴,征四夷,營西域。連年攻戰,戶口折半。昭宣息兵,至於孝元間,極盛一時。元帝崩後,政事一決於王皇后家,卒為王莽所乘,偽符瑞篡漢,改國號新。莽圖復古,革盡前法,立不世,……
    一一 KB(一九九九字) - 二〇二二年一〇月一五日 (六) 一七時三七分
  • 清的縮略圖
    清,女真愛新覺羅氏所建。明萬曆四十四年,努爾哈赤稱汗,國號金,史稱後金,建元天命。天聰十年,皇太極平漠南蒙古諸部,登極為帝,乃易國號為大清。 順治元年,李自成陷北京,明將吳三桂引清兵入關,逐自成、張獻忠並南明諸王,所至之處,屠戮甚重,又彊令薙髮易服。 康熙元年,吳三桂弒永曆帝於昆明,南明亡。二十二年,明鄭降,漢地盡歸滿清。……
    二六 KB(三六一九字) - 二〇二四年三月二九日 (五) 〇九時一一分
  • 美國的縮略圖
    美利堅合眾國,略稱美國,古稱花旗國,《海國圖志》作米國,都華盛頓。其地有先民,自北亞踏白令海峽而至,傳世至今,凡萬五千年有奇,是為印地安人。 一六〇七年,英國人建王家屬地,號維吉尼亞州,是時尼德蘭、瑞典亦殖民北美。尼德蘭之新阿姆斯特丹為英所併,改稱紐約;瑞典之新瑞典亦不支。其時,英國獨尊國教,致使清……
    四 KB(四五六字) - 二〇二四年四月二三日 (二) 一一時二四分
  • 秦的縮略圖
    欲尋「秦」之別解,宜閱「秦 (釋義)」。 秦,周之諸侯也。嬴姓趙氏,周武王以其先非子善養馬,封於秦,以爲附庸。平王元年,遷洛邑,以秦襄公有護王之功,建諸侯,據故宗周地。 秦德公元年都雍,至秦獻公二年遷櫟陽,居雍凡三百年,故城遺跡尚存。 春秋中,秦繆公欲霸,敗於晉殽,乃轉而西向,霸西戎。 其勢不及晉、……
    四 KB(六七九字) - 二〇二三年九月五日 (二) 一三時二七分
  • 大韓民國的縮略圖
    此文所述者乃今世南朝鮮之國號。欲尋南朝鮮舊有之紀元,宜閱「大韓民國紀元」。 大韓民國,在東亞,朝鮮半島之南境也。隔日本海望日本列島,以黃海對於中國,陸對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以休戰線。略稱大韓、韓國、南朝鮮、南韓。口五千萬餘。都首爾,故名漢陽。 古謂之新羅、高麗、朝鮮。甲午戰爭清新敗,馬關條約使朝鮮……
    四 KB(五二一字) - 二〇二四年五月一七日 (五) 〇二時五二分
  • 明的縮略圖
    元末大亂,太祖朱元璋起於草莽,削平群雄,北逐元人,即皇帝位,建號大明,都南京,史稱洪武之治。後燕王棣興靖難之役,建文帝不知所終。王遷都北京。修大典,鑄洪鐘;五征沙漠,七下西洋,外邦賓服,史稱永樂盛世。仁宣二帝,寧邦守土,一時之盛世,是為仁宣之治。英宗以降,閹宦專權,國勢日衰;孝宗踐祚,親賢臣,遠小人……
    二二 KB(三二三七字) - 二〇二四年一月二三日 (二) 〇五時五七分
  • 英語的縮略圖
    英語衍自盎格魯、撒克遜朱特諸部日耳曼人古語。今廣行于世。 英語之史可分三期,謂:古時、中古、現代。 英語自五世紀日耳曼族三部落入侵不列顛肇始,英語由此初備。昔法日耳曼人盎格魯、撒克遜、朱特與弗里西諸族遷英格蘭,其語承襲變遷,乃成英語。據《盎格魯撒克遜編年史》載,西元四四九年,不列顛王伏提庚(Vort……
    四 KB(六五八字) - 二〇二四年三月二四日 (日) 〇七時三三分
  • 格里曆者,亦名「格列高利曆」、「格列哥里曆」,陽曆也。義大利里利烏斯據儒略曆改訂,教宗格列高利十三世頒行,今世諸國多用之。 因儒略曆歲首,年長三百六十五日四百分日之九十三。年有十二月,分平閏。平年三百六十五日,閏年三百六十六日。月分大小,大月三十一日,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月;小月,四、六、九……
    七九三 位元組(一三四字) - 二〇二二年一月一日 (六) 〇三時一四分
  • 中國的縮略圖
    中國,幾據東亞,亦躡足中亞。瀕太平洋。一九四九年以降,民國、共和國各據之。 中國何謂,眾說紛異,有臺海之案、統獨之爭。今人多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國爲準,然獨取中國大陸一域呼之曰「中國」者亦眾。馬來西亞、新加坡多中國人、華僑,可謂漢地,故常與中國並稱中華圈。 主文:中國史 民間口耳相傳上古之時有聖主,曰三皇五帝……
    八 KB(一〇〇五字) - 二〇二二年五月一二日 (四) 一五時三二分
  • 中華民國的縮略圖
    中華民國,在亞東之極,宣統三年革清舊命而立,是爲民國元年。先立於武昌,後都南京,立臨時政府。俟政府遷北京,遂開國會,舉袁世凱為大總統。世凱既平孫文之二次革命,遂以帝制自為。至袁氏卒,軍閥鏖戰未止,孫文乃立護法政府於穗,開護法國會。中國國民黨則南立國民政府,募國民革命軍而北伐,遂天下一。又開國民大會,……
    一七 KB(二三一五字) - 二〇二四年四月二五日 (四) 〇六時四八分
  • 咸熙二年,司馬炎受魏禪,晉之始也。至元熙二年禪讓劉裕,凡一百五十有六年,十六帝。初都洛陽,永嘉之亂,二帝被俘,宗室琅琊王睿登極於江東,都建康。以後雖有北復洛陽,桓溫有還洛之議,唯門閥貪安江左,乃止。桓玄亂,劉裕平,國政盡收劉氏。禪讓劉裕,晉亡。 太康元年,武帝南平吳,一統天下。疆域東濱海,西至蔥嶺,南達嶺南,北抵燕山。……
    三 KB(四六一字) - 二〇二三年四月三〇日 (日) 一〇時〇二分
  • 帝堯的縮略圖
    帝堯,五帝也,陶唐氏,諱放勛,堯乃其諡。然《尚書集傳》曰:放勳意至功四方、不爲名。以爲集傳謂諱不可被記矣。帝嚳子,帝摯弟也。帝摯在位九年崩,諸方聞堯賢,故擧為共主。堯命羲、和二氏分掌四方天象,數法日月星辰,以正農時;置諫鼓於堂,以知庶民怨詈;膳以陶簋,儉禮協政,諸績咸興。 堯末,四方災洪水,命鯀治之……
    一 KB(一九九字) - 二〇一九年四月四日 (四) 〇七時五二分
  • 年號者,紀年之號也。履端于始,序則不愆。自三代之際,五行更王。雖三統循環,迭舉歲首。至於紀年標曆,未聞他制。逮漢之文景,始有前後之稱。施及孝武,肇創建元之號。厥後或章述德美,昭著祥異。或弭災厭勝,計功稱伐。或一號而不易,或一歲而屢改。其有矯時遵古,但紀歲曆者,亦不遠而復。斯乃前王,因時立制,後代沿襲,而不可易者也。……
    六一一 位元組(一一八字) - 二〇一四年八月一日 (五) 一三時四六分
  • 法國的縮略圖
    法蘭西共和國(法文:République Française),立於歐羅巴洲。國人多法蘭西人。國語法語。都巴黎,號花都。昔世界大戰,法國悉戰勝。 其北為溫帶海洋性氣候,冬暖夏涼,全年皆雨,溫和宜人。南屬地中海型氣候,植柑橘、無花果、橄欖、葡萄等,夏熱冬暖,雨热异期。阿爾卑斯山屬高山氣候,常寒,長年覆冰河。……
    二 KB(八七字) - 二〇二三年四月一四日 (五) 〇九時〇〇分
  • 檀君紀元,簡稱檀紀,所以紀年,而本乎朝鮮傳說也。按三韓神話,檀君降世,朝鮮茲立。厥立此曆法,以銘其功。西元後之年,加以二千三百卅有三,乃得檀紀。 方韓新獨立,嘗用大韓民國紀年,旋用此曆,又以陰曆十月初三為開天節。及至西元千九百六十二年,更立新憲法,行第三共和制,代以西曆。……
    五一六 位元組(八二字) - 二〇一七年六月一〇日 (六) 〇三時〇〇分
  • 共和,英言Republic,又譯公和、公治、民主,政體之名也。國從公治,則謂之共和國、民國、民主國,其旨在天下為公。 法儒孟德斯鳩《法意》有之:「公治者,國中無上主權,主於全體或一部分之國民者也。」而公治復有二,一曰庶建(通曰民主共和),二曰賢政(貴族共和)。孟氏云「庶建乃真民主,以通國全體之民,操……
    二 KB(二九三字) - 二〇一九年五月二三日 (四) 一二時三一分
  • 孔曆,即孔子紀年,以孔子降生之年為紀元者也。梁啟超云:「於無一完備之中,惟以孔子紀年之一法,為最合於中國,孔子為泰東教主,中國第一之人物,此全國之所公認也。而中國史之繁密而可紀者,皆在於孔子以後,故援耶教、回教之例,以孔子為紀,似可為至當不易之公典。司馬遷作《史記》,既頻用之,但皆云孔子卒後若干年,……
    九九八 位元組(一七八字) - 二〇二四年一月一〇日 (三) 〇一時一四分
  • 文言者,華夏、古東亞人所以書其言,而述志表情也。 先民言語,傳乎口耳,至結繩以記,事日贅,是結繩之不足,求諸繪圖,繪圖猶逾,而創字製文,金石竹帛載之,自劉漢而書諸紙。唐宋降,文士崇古非今,尚先秦古文,規法矩繩,典模乃定。由是,口述耳聞者雖變於百歲千載,手書目觀者猶通,前後貫延三代。唯文言非創於一舉而得,所式所尊,莫衷一是,時比燕越。……
    五 KB(五五四字) - 二〇二四年五月一九日 (日) 一五時〇三分
  • 史記的縮略圖
    《史記》者被記司馬遷。遷父談志記史書、遷繼其遺志。兩者就史官、故倶自稱〈太史公〉。而此書本名《太史公書》,或曰《太史公記》,魏、晉後易今名。載自黃帝至漢武帝太初之事,越二千五百年,為中國之通史、紀傳體之祖。下分〈本紀〉十二,敘帝王之事;〈世家〉三十,載諸侯之情;〈列傳〉七十,納奇人異文;〈表〉十,列年代爵位;〈書〉八,述政事制度。……
    一 KB(一五〇字) - 二〇二三年八月二九日 (二) 一二時〇二分
見(前二〇)(二〇五〇一〇〇二五〇五〇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