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瓚

文出維基大典

前將軍公孫瓚,字伯圭自《劉寬碑陰》,文史作伯珪幽州遼西令支人也。

[]

瓚家世二千石,然母賤,初為郡門下書佐。有姿儀,大音聲,性辯慧,每白事不肯梢入,常總說數曹事,無有忘誤,侯太守器之,以女妻焉,遣與劉備劉德然涿郡盧植讀經。

後復為郡吏。太守劉其一名基坐事徵詣廷尉,瓚為御車,身執徒養。及其徙日南,伯珪具豚米於北邙上祭先人。既行,於道得赦,事舉孝廉,除遼東屬國長史,屢伐塞外,嘗數十騎潰鮮卑數百騎,又破張純邊章,事中郎將,及董卓勤王,遷瓚奮武將軍,封侯。瓚常與善射之士數十人,皆乘白馬,以為左右翼,自號「白馬義從」,威震鮮卑烏丸

宗正劉虞袁術留,虞遣數千騎詣和,瓚知術有異志,不欲遣兵,止虞,虞不可。瓚懼術聞而怨之,亦遣其從弟越將千騎詣術以自結,而陰教術執和,奪其兵,又虞仁愛塞外,數節度瓚,由是與虞益有隙。

諸雄結怨[]

是時,瓚從弟孫堅袁紹使周昂,不勝,越為流矢所中死。瓚怒曰:「余弟死,禍起於紹。」遂出軍屯磐河,將以報紹。紹懼,以所佩勃海太守印綬授瓚從弟,遣之郡,欲以結援。範遂以勃海兵助瓚,破青、徐黃巾,兵益盛,瓚狀袁紹十罪,遂進軍界橋。遂舉兵與紹對戰,紹不勝。以嚴綱為冀州,田楷為青州,單經為兗州,置諸郡縣。紹軍廣川,令將麴義先登八百潰瓚三萬騎,斬綱。瓚軍敗走勃海,與範俱還薊,於大城東南築小城,與虞相近,稍相恨望。

虞懼瓚為變,遂舉兵襲瓚,瓚部曲散外,不得戰,虞兵不曉戰,又愛民屋,瓚焚之,遂募百兵潰虞,生獲虞於居雍,誣斬之,先天子遣使者段訓封邑遷職,瓚脅之,遂為前將軍,自號幽州刺史,遂驕矜,恃其才力,不恤百姓,記過忘善,睚眥必報,州里善士名在其右者,必以法害之。及虞舊屬鮮于輔等欲報,縱合袁紹潰瓚。瓚軍將敗,數不救,乃還築易京固守。

自據覆亡[]

建安四年,紹悉軍圍之。瓚遣子求救於黑山賊,复欲自將突騎直出,傍西南山,擁黑山之眾,陸梁冀州,橫斷紹後。又從寵信長史關靖之諫,遂止不出。

救至,欲內外擊紹。遣人與子書,刻期兵至,舉火為應。紹侯者得其書,如期舉火。瓚以為救兵至,遂出欲戰。紹設伏擊,大破之,復還守。紹為地道,突壞其樓,稍至中京。瓚自知必敗,盡殺妻子,乃自焚,為紹兵取首。

[]

  • 范曄後漢書》:「若虞瓚無閒,同情共力,糾人完聚,稸保燕、薊之饒,繕兵昭武,以臨腢雄之隙,捨諸天運,征乎人文,則古之休烈,何遠之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