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使用者:Davidzdh/策

文出維基大典

苟欲有所議,書各段之下即可。議端無新無舊,無寢無烈,咸可與論!

[]

所謂未,事未成,方斟酌研討,如期施行也。

別史乘地誌類議

[]

古者目錄立四部,曰經史子集。今大典效之,而史部多記事,集部則卷帙所自、所載。然志乘雜於史部者亦可見。請舉古事記爲例。是記固東島誌史之卷,非事也。宜寘諸經、集。部下設一類,曰史學,歸焉。

版權律

[]
凡兹大典之文,悉以《共享創意》授權。如欲有所援引,而自非作者,必聞作者以《共享》。既為可許,乃得援引。……

初余言之電報群曰:「誌之章法。」今以茲事體大,蓋宜別立律則。此記備忘。—关山 (修書) 二〇一七年六月一九日 (一) 〇九時三七分 (UTC)

[]

所謂畢,事成也。

近易一名

[]

《詩·鄭風·東門之墠》「東門之墠,茹藘在阪。」毛傳:「男女之際近而易,則如東門之墠;遠而難,則茹藘在阪。」後因以言便捷容易。是以大異於「最近編輯」。嘗有人議改「新修」,余以為然。又以新灶一詞既有,余謂近修亦可。—关山 (修書) 二〇一七年七月三日 (一) 〇八時四四分 (UTC)

  • 斯名確有不當。予初到館,亦覺之不協,今狃習矣。近字不如新,顧以變易言之,似又視編修為善,蓋無間條目之編修、會館之議論,皆顯示其中也。愚意介面用字,不宜過文,正名可解即是,故應少用比喻及典故,直切主題。另,網站提示語等,宜參考尺牘文字,稍從謙敬,毋爾汝之。——勝爲士 (對話) 二〇一七年九月一五日 (五) 〇二時三〇分 (UTC)
    • 诚然。余亦患之太直不文。—关山 (修書) 二〇一七年九月一五日 (五) 〇四時二〇分 (UTC)
    • 直言更新如何。更新亦典也。—关山 (修書) 二〇一七年九月一五日 (五) 〇四時二四分 (UTC)
    • 倒言之“新更”如何?更新容易誤會昇級什麼的吧,感覺是。——勝爲士 (對話) 二〇一七年九月一五日 (五) 〇四時三九分 (UTC)
      • 新更亦可解,不为不佳。—关山 (修書) 二〇一七年九月一五日 (五) 〇四時四四分 (UTC)
      • 其實倒是這個“業已出籍,如見籍名未除,請清舊錄”,出籍、除名,總感覺是開除的意思,不是普通的退出,閣下以為如何?——勝爲士 (對話) 二〇一七年九月一五日 (五) 〇五時〇八分 (UTC)
      • 還有那個“汝之纂已成”,太直白。——勝爲士 (對話) 二〇一七年九月一五日 (五) 〇五時〇九分 (UTC)
        • 汝纂之成宜改,至出籍除名,余亦不審宜如何錯置。—关山 (修書) 二〇一七年九月一五日 (五) 一三時三二分 (UTC)
  • 余以為Recent changes一頁,旨在監察文章變更,如欲正名,或可稱「監修」。--孔明居士 (對話) 二〇一七年九月一五日 (五) 一五時五四分 (UTC)
    • 則改“欲盡所纂,可覽近易”為“欲覽新治,惠訪監修”,何如?——勝爲士 (對話) 二〇一七年九月一五日 (五) 一七時〇八分 (UTC)
      • 竊謂宜。又及,復抄此議,公諸會館如何?—关山 (修書) 二〇一七年九月一六日 (六) 〇〇時二七分 (UTC)
      • 當也,盡付之會館可。——勝爲士 (對話) 二〇一七年九月一六日 (六) 〇二時三五分 (UTC)

其後會館論及纂碼、令校之辭,註此備考。—关山 (修書)

共編行文津逮

[]

宇內之事,盡載於大典。而大典之文,盡載於共筆臺。共筆臺,則文士所以扶掖進步者,自有琢磨之義。大典每有好文言之人,惜乎不知文理,以至不知其不知而自恃,其罔也與,其殆也與。今議共編《行文津逮》,然後刊之。蓋有以利於大典乎。—关山 (修書) 二〇一七年一一月一五日 (三) 〇八時一九分 (UTC)

誤例集:

[]

所謂寢,不佞自爲不宜,或非必要耳。

不以括號別歧義議

[]

竊謂以括號補述,然後入題,齟齬古來之慣習。如關係 (數學)代數 (代數)即域代數,宜以「之」字銜接,若「數學之關係」云。至于正文,但書「關係」可矣。

予是卿之議。前亦思及此,然未加多慮耳。----損齋 (talk) 二〇一六年七月六日 (三) 一三時五四分 (UTC)
关彳山謹案:余嘗議於會館,而有秩損齋所覆如上。
此事有關文題,須從多處聽取。非我一人能裁。今於會館、此頁復卿言者唯我,故縱欲改之恐不得其理。----損齋 (對話) 二〇一六年一二月三〇日 (五) 〇二時〇六分 (UTC)
損齋:斯言誠然,故我至今不敢一改。惟論者少,恐所建議湮沒忽忘,註此備忘而。—关彳山修書) 二〇一六年一二月三一日 (六) 一一時三三分 (UTC)
大典書繁體、漢數字。依愚之見:「西文、標點等古無者。若可避,則避之。若不可,則書原文。括號亦可避則避,不可则存。」--斗争和平解放人权 (對話) 二〇一七年一月二四日 (二) 〇七時四七分 (UTC)
可避否存,斯言得理。且休此議。—关山 (修書) 二〇一七年九月一四日 (四) 一八時二四分 (UTC)

引據模板議

[]

cite web之模板所援格式皆從西。古者引文,書如「劉彥和《文心雕龍》」「据余萧客《古经解钩沉》所引宋本孔疏」云云。今頁底陳引據所自,亦宜倣之。

  1. 余蕭客《古經解鉤沈》所引;〔周〕孔丘孟軻荀况二十四史精裝叢書 其四《三國志》第二卷〈蜀志.諸葛亮傳〉;宋兩浙東路茶鹽司刻本,加州維基出版社猴年馬月第三版猴年馬月覽之,原本存於猴年馬月ISBN 9787501362103,ISSN 0987-6543;第十頁子曰學而時習之 條詩:「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繁體中文)
  2. 余蕭客《古經解鉤沈》,中華書局,ISBN 9787101118957(繁體中文)
  3. 余蕭客《古經解鉤沈》所引;〔周〕孔丘、孟軻、荀况:《二十四史精裝叢書》其四《三國志》第二卷〈蜀志.諸葛亮傳〉;宋兩浙東路茶鹽司刻本,加州:維基出版社猴年馬月第三版猴年馬月覽之,原本存於猴年馬月ISBN 9787501362103,ISSN 0987-6543;第十頁「子曰學而時習之」條詩:「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