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討論:瞻乌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文出維基大典

陳寅恪,生于滿清末季,公元一八九零年。祖父陳寶箴爲洋務派人士,開壹代之風氣。父陳三立爲“清末四公子”之壹。可謂生于衰世而家學淵源深厚。其人孱弱而多悟性。未及束發即東遊日本。其先後遊學三洲五國共計十七年,當此時可謂全中國僅此壹人。其精通通習外語二十余種,亦有數十著作論文。亦可謂“中國近三百年第壹人”也

  然其家族多變故,祖父力持革新而遭革職,直至晚年,慈喜密诏賜鸠。父陳三立呼嘯悲歌,恨于國事,終因日本帝國主義者略我東北三省,絕食拒藥而死,以表我民族不甘恥辱之決心.其遊學之國,皆輕視我華夏之帝國主義者,如日本,美國是也。其儉工留學,未嘗不持壹面包枯坐于圖書館,研究院終壹日是也。其不效旅歐美留學生竟求理工壹技以期插標買首,其乃枕溺于形而上學,尋找東西文化之根底,以求挖掘我古文化中價值恒久及最精良部分。
  及過而立之年,始受聘與清華名園,傳道授業,精研古文字及佛學,中亞中古史,魏晉隋唐史,及指導學術系統研究若幹,是爲清華學術風景線之瑰麗。其學徒與助手皆爭曰傳誦:“慕名而來,滿載而歸。”其雖處民國新時代,白話文倡言天下,然其不爲時俗所驅,決心捍衛吾古文言文之精湛。其著作,手劄皆以文言表達之。
  陳先生壹生淡泊,疏遠政治,然身系于壹時局動蕩多變之社會,潔身自好殊爲難也。珍珠港事件爆發,先生身囿香港,然不因日本皇軍恫嚇所恐嚇。日本所贈之物,如戰爭期間最緊缺物資煤.米,亦傲然拒之,轉輾遷徒,始棲身執教于西南聯大。殆至國共交權風雲之際,國民黨視其爲國寶,以爲“奇貨可居”,特准以軍機接辇至台灣。然陳先生不爲所動,留身大陸。
 

某考生曰:陳先生晚年失明,又憐其年老膑足及曆史研究之卓然貢獻,人民政府給予種種政治物質之優待。然陳先生堅持獨立研究,口書<<論再生緣>>,《柳如是別傳》等近百萬字著作。其學術意義在中國猶如荷馬其<<史詩>>在希臘是也。先生所治之術與所成之仁,皆後輩“高山仰止”,“不可望其項背”者。遂成壹代大宗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