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迦牟尼

文出維基大典

釋迦牟尼佛,本名喬達摩·悉達多,古天竺釋迦族人,迦毗羅衛國太子,佛教之鼻祖也。釋迦牟尼乃其尊稱,梵字曰𑖫𑖎𑖿𑖧𑖦𑖲𑖡𑖰,蓋「釋迦族之聖賢」也。又稱𑖤𑖲𑖟𑖿𑖠東土之所謂「佛陀」、𑖥𑖐𑖪𑖯𑖡𑖿即東土之所謂「世尊」等。「佛陀」者,「覺者」之謂也。「悉達多」意謂「一切功德成就」。「喬達摩」乃其宗族名,或譯「瞿曇」,即釋迦族祖先姓也。蓋僧伽羅古謂釋迦牟尼佛曰瞿曇佛南傳上座部多從此名。

天竺十六國之世,淨飯王天示國公主曰大幻化夫人,生悉達多太子。大幻化夫人一名摩耶,梵字𑖦𑖯𑖧𑖯。佛入胎時,夫人有㝱者四:一者、見六牙白象來處胎中。二者、見其自身飛騰虛空。三者、見上高山。四者、見多人眾頂禮圍繞。故語之與淨飯王,王暨夫人偕往藍毘尼園,于無憂樹下生太子。

是時,有仙人阿私陀者往謁王。迄于王宮,喜而復悲,王奇之。仙人謂王曰:「此子殊勝相,必成正覺道、實智慧。然吾今將老死,不得聞其法,是故自歎。」王聞之不悅。

太子年既長大,王築宮三所,又妻之耶輸陀羅公主,晝夜以娛樂之,欲止其出家之意也。年廿九,生子曰羅睺羅。是時,太子出遊園林,見耕人、農夫、老病死者,乃極生憐愍心,慨然長嘆。又聞出家人語沙門道,乃棄世而從之,修梵行

年三十五,居菩提伽耶,于菩提樹下長座七日,悟得三明四諦,乃證得無上正等正覺,是爲佛陀世尊。

佛法既成,適鹿野苑,以苦、集、滅、道四聖諦告五比丘。比丘聞道,稽首禮佛,是爲僧團之濫觴。由是說法住世四十有五年,居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等處,度化衆生。父淨飯王、子羅睺羅等,聞佛法,亦以世尊爲師。

年八十,偕弟子衆至毘舍離國,于拘尸那揭羅城娑羅雙樹下涅槃。涅槃者,入滅也,梵字曰𑖡𑖰𑖨𑖿𑖪𑖯𑖜,功德圓滿而捨壽離世之謂。遺訓曰:「自洲以自依、法洲以法依、不異洲不異依,謂內身身觀念住,精勤方便,正智正念,調伏世間貪憂。」

十大弟子[]

佛陀與弟子群像
舍利弗
智慧第一。
大目犍連
神通第一。
大迦葉
頭陀第一。或曰摩訶迦葉。增一阿含經三曰:「十二頭陀難得之行,所謂大迦葉比丘是。」
玄應音義二十四曰:「梵言迦葉波。迦葉,此云光。波,此云飲。」慧苑音義上曰:「迦葉,具云迦攝波,此曰飲光,斯則一家之姓氏。」
須菩提
解空第一。
富樓那
說法第一。
摩訶迦旃延
論義第一。
阿那律
天眼第一。
優波離
持律第一。
羅睺羅
密行第一。在胎六年,生於成道之夜。年十五出家,舍利弗為和上,而彼為沙彌,逐成阿羅漢果。
後於法華會上迴於大乘,受蹈七寶華如來之記別。且以生於阿修羅王障蝕月,故曰羅睺羅。
阿難
多聞第一。或曰阿難陀,斛飯王之子也。生於佛成道之夜,佛壽五十五,年廿五出家,從侍佛陀廿五載,受持一切佛法。
見中阿含第八侍者經,智度論三,文句二之上,阿彌陀經慈恩疏上。增一阿含經三曰:「我聲聞中,第一比丘,知時明物,所至無疑,所憶不忘,多聞廣遠,堪忍奉上,所謂阿難比丘是。」

[]

  • 《佛所行讚》
  • 《雜阿含經·三七九·轉法輪經》
  • 《雜阿含經·六二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