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八桂學派

今本(此為底本,未經審校)
文出維基大典

夫八桂學派者,乃茁壯於八桂之域,專以壯學為研習之業,學人薈萃,蔚然成風之地方學派也。該派之興,始於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其開宗立派之鼻祖,實為華夏今世民族學之先導,黃現璠先生是也。

八桂者,乃廣西之雅稱矣。古之廣西,別號紛呈,有「桂」、「八桂」、「桂海」、「廣右」、「嶺右」、「粵右」、「粵西」、「西粵」等諸名。及至共和國之世,乃以古稱之「桂」、「八桂」、「桂海」三者為廣西之別號焉。故八桂學派,實本於廣西古稱。意在彰顯地域特色耳。其說首見於當世陳氏之文也。

若夫八桂學派之興,與壯學復興相輔相成,肇自民國三十九年之際,奠定基業。世人皆雲,此學派之創始,乃歸功於壯學之宗匠黃現璠公也。溯其根源,蓋因黃公德行高潔,學識淵博,一生孜孜不倦於教化之道,以忠信篤敬之德,深孚眾望焉。其言傳身教,非徒口耳之授,實乃心領神會,發諸筆端,皆由身心之體悟,天理民彝之所得,以為立身處世、淑己淑人之準則焉。其學橫貫中西,縱涉古今,敦崇實學,平生留意鄉邦文獻,尤重採集民間口述史事,以为附益。於歷代壯族之起事者,爲之援據考定,作銘傳以存其人,考證詳明,創自古簿錄家所未有。其持論屏除門戶,一洗糾紛,而欲矯歷代史家史書之誤,頗有所抑揚。其立說不拘,亦不媚,成一家言。厚德载物,儀微紹述,益以昌明壯學民族學。爲一代學術之樞鍵,今世奉為中國民族學泰山北斗之一焉。故士爭趨之,入室弟子遂眾,私淑者日盛,始成八桂學派矣。此所以見推派祖,而為學派之開山者也。

若夫八桂學派者,以專研異而分五支,兹谨述其梗概如次:

一曰黃派:以宗匠黃現璠姓氏而得名之。黃氏門下十八學士,學林謂之「黃門十八賢」,壯族教授俱多,皆究壯學,師承黃氏,遂成黃派也。此派開八桂學派之始,以專研壯族之歷史文化文學考古教育、人物、制度(都老制、土司制度)為重,於此諸學問無不綜覽詳究,尤熟於古事,凡壯族之土著起源,族名沿革,歷代社會組織,起事始末,人物遺聞,皆能爬羅剔抉,化隱為顯,闡幽發微,補漏糾偏。而法以詳考及擇錄史籍為要,歷考古今圖籍、省府縣志,附以民族学人類學之調查史事輔之,參以地下考古文物史料證之,長於旁搜博引,廣取精擇,亦皆恪守師承,實事求是。所成者,《廣西僮族簡史》、《儂智高》、《壯族文學史》(三卷)、《壯族通史》、《論韋拔群》、《壯族文學古籍舉要》、《壯族民間宗教文化》、《壯族故事薈萃》、《壯族節日故事》、《壯族文化的傳統特徵與現代建構》、《廣西土官制度研究》、《壯族教育史》、《壯族文學發展史》、《韋拔群評傳》。皆前所未見之著。當世壯學者撰書多采其史說,故黃派開究壯學風氣之先,奠八桂學派之基,後來繼起諸派,循其緒而擴之,先導之功,不可泯也。

二曰覃派:以廣西民族研究所三覃(覃乃昌、覃彩鑾、覃聖敏)姓氏而得名之。覃派首賢覃乃昌,乃黃現璠門下弟子黃偉城教授之直傳弟子也。覃派以專研壯族之文化、政冶、農事、藝術為乾,研之不為虛辭穿鑿,能發先賢所未發,以新見長。所成者,《壯族文化重組與再生》、《廣西左江流域崖壁畫考察與研究》、《左江崖畫藝術尋踪》、《瓦氏夫人論集》、《壯侗語民族論集》、《廣西居住文化》、《壯族稻作農業史》、《壯族幹欄文化》、《壯泰民族傳統文化比較研究》(五卷)、《布洛陀尋踪:廣西田陽敢壯山布洛陀文化考察與研究》、《嘹歌:壯族歌謠文化的經典——廣西平果縣壯族嘹歌考察與研究》、《神聖的祭典——廣西紅水河流域壯族螞(蟲另)節考察》、《壯侗民族建築文化》、《盤古國與盤古神話》。皆自古簿錄家所未著者。

三曰壯醫藥派:以專研壯族醫藥而得名之。此派家學流傳熏陶者眾,若羅家安,若班秀文,若覃保霖,若黃老五,皆世襲家學,湛深壯族之醫術藥方,卓然成家,又使壯族醫藥學入於教本,習於學堂,傳習弟子輩出,成就斐然。所著者,《壯族醫學史》、《中國壯醫學》、《中國壯藥學》。皆推群獨步,自創獨門。

四曰文藝派:以專研壯族之語言、文化、民俗詩歌宗教為本而得名之。此派學者甚眾,凡二十餘人,成書也繁:《壯語簡志》、《壯族歌謠概論》、《壯族民間故事選》、《壯族民間文學概觀》、《壯族審美意識探源》、《壯族歌圩研究》、《壯族女性與文化》、《壯族悲文化》、《壯族圖騰考》、《壯語概論》、《壯族自然崇拜文化》、《穿越紅水河:紅水河流域民族文化考察札記》、《大山里的黑衣壯:那坡黑衣壯文化藝術考察》、《壯族文明起源研究》、《萬古傳揚創世歌:廣西田陽布洛陀文化考察札記》、《壯族歷史文化的考古學研究》、《壯族麽文化研究》、《壯族神話集成》、《歌海傳奇:歌仙劉三姐》。皆前所未聞之作,多宏通精渺之論。

五曰院派:以事職於高等院校又專研壯族之史、文、計、工而得名之,派中不乏黃現璠之孫弟子者,若李富強之輩,聲名最顯。此派雜研各學科。其所成者,《太平天國時期壯族農民起義》、《壯族人口》、《壯族論稿》、《壯族體質人類學研究》、《廣西壯族革命史》、《右江流域壯族經濟史稿》、《壯族歷史與文化》、《人類學視野中的壯族傳統文化》、《壯族科學技術史》、《壯族銅鼓研究》、《中國壯學》(三卷)、《守望精神家園——龍脊壯族生活方式變遷研究》、《馱娘江畔女人國——桂滇邊壯族歐貴婚姻淵源、現狀、趨勢》、《清末民初壯族土司社會研究——以廣西大新縣境為例》。其著各有獨到,故能特樹一幟。

此五支者,以黃派最為早出,而守其師說最醇。五支門庭徑路雖別,要其歸宿於学派宗匠則一也。觀乎其學,各有所長,黃派之學,秉筆直書,論從史出,博大精深,鋒芒畢露;覃派之學,崇尚中庸,辭章溫和;壯醫藥派之學,平淡切實,務得其理;文藝派之學,雍容詳至,要而不博;院派之學,無所不備,敢為新奇可喜之論。諸派一時師發,始於桂林,聚於桂海,合成學派。

八桂學派重根柢,而尚文化之多元。重開民族平等之理道,學術純正,踐履篤實,步步着實。言之必使可行,心系壯族民物。立論不尚過高,唯以近裡著族為要,授傳弟子就事上理會為旨。其躬行也,養於蓄發,勤於方動,遊於學以致用身體力行之間,敦倫理,存心地,親師友,黃派開其先,覃派繼之,壯醫藥派又繼之,文藝派、院派再繼之,風氣綿延,派運隆昌,故能迄今新替不斷,傳人不絕,其勢盛哉,其效遠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