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況

文出維基大典

荀卿,名,字卿,後避漢宣帝諱,而稱之孫卿。趙人。年五十始來游學於齊。騶衍之術迂大而閎辯;奭也文具難施;淳于髡久與處,時有得善言。故齊人頌曰:「談天衍,雕龍奭,炙轂過髡。」田駢之屬皆已死齊襄王時,而荀卿最為老師。齊尚修列大夫之缺,而荀卿三為祭酒焉。齊人或讒荀卿,荀卿乃適楚,而春申君以為蘭陵令。春申君死而荀卿廢,因家蘭陵。李斯嘗為弟子,已而相秦。荀卿嫉濁世之政,亡國亂君相屬,不遂大道而營於巫祝,信禨祥,鄙儒小拘,如莊周等又猾稽亂俗,於是推儒、墨、道德之行事興壞,序列著數萬言而卒。因葬蘭陵[一]

而趙亦有公孫龍為堅白同異之辯,劇子之言;魏有李悝,盡地力之教;尸子長盧;阿之吁子焉。自如孟子至于吁子,世多有其書,故不論其傳云。[一]

墨翟,宋之大夫,善守御,為節用。或曰并孔子時,或曰在其後。[一]

有《荀子》傳世。

人論其性惡說時,常與孟子之性善相對而觀。 荀子之思,出於民群,重秩序,反神怪,重人為。孔子曰「仁」,孟子曰「義」,荀子則曰「禮」,重行之常規。其以孔子為聖,然不聽孟子與子思所言,以為己及子弓為孔子之真後也。荀子以為人生而有慾,若慾不滿,則爭生焉,故謂人性本惡,須教以聖王與禮法,「化性起偽」,而使人有德也。

兼查[]

引據[]

  1. 一點〇 一點一 一點二 《史記·卷七十四·孟子荀卿列傳·第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