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遷哲
李遷哲字孝彥,安康人也。世為山南豪族,仕于江左。父元真[一],梁東梁、衡二州刺史、散騎常侍、沌陽侯。
起家梁文德主帥,轉武賁中郎將。其父刺衡州,留遷哲本鄉,監統部曲事。太清二年,襲爵沌陽侯。大寶元年,遷東梁州刺史、都督東梁洵興等七州諸軍事。及侯景之亂,諸王爭帝,遷哲外禦邊寇,自守而已。
二年,宇文泰遣達奚武、王雄等略地山南,遷哲拒之,軍敗,遂降于武。然猶意氣自若。乃執送京師。泰謂之曰:「何不早歸國家,乃勞師旅。今為俘虜,不亦愧乎?」答曰:「世荷梁恩,未有報效,又不能死節,實以此為愧耳。」泰深嘉之,即拜使持節、車騎大將軍、散騎常侍,封沌陽縣伯。
恭帝初,直州樂熾、洋州田越、金州黃國[二]等連結為亂。泰遣田弘出梁漢,賀若敦趣直谷。熾聞官軍至,乃燒絕棧道,據守直谷,敦眾不得前。泰以遷哲信著山南,乃令與若敦同往經略。熾等或降或獲,尋竝平蕩,乃與若敦南出狥地。遷哲先至巴州,入其郛郭。梁刺史牟安民惶懼,開門請降。安民子宗徹等猶據琵琶城,招諭不下。遷哲攻而克之,斬獲九百餘人。軍次鹿城,城主遣使請降。遷哲謂其眾曰:「納降如受敵,吾觀其使,視瞻猶高,得無詐也?」遂不許之。梁人果於道左設伏,遷哲進擊,破之,遂屠其城,虜獲千餘口。自此巴、濮之民,降款相繼。軍還,泰嘉之。拜驃騎大將軍、加開府儀同三司、直州刺史,即本州也。
恭帝三年正月[三],令與弘同討信州。軍次并州,梁刺史杜滿各望風送款[四]。進圍疊州,克之,獲刺史冉助國等。凡下十八州,拓地三千餘里。時信州為蠻[五]酋向五子王兵所圍,弘乃遣遷哲赴援。比至,信州已陷。五子王等聞遷哲至,遁走,遷哲入據白帝。若敦等復至,遂共追擊五子王兵,破之。及弘旋軍,泰令遷哲留鎮白帝。屢擊叛蠻,破之,群蠻懾服,皆送糧餼。遣子弟入質者,千有餘家。遷哲乃於白帝城外築城以處之。並置四鎮,以靜峽路,由是州境安息。
周興,明帝元年,都督信臨等七州諸軍事、信州刺史。時蠻蒲微為鄰州刺史,舉兵反。遷哲將討之,諸將以途路阻遠,並不欲行。遷哲怒曰:「蒲微蕞爾之賊,勢何能為。擒獲之略,已在吾度中矣。諸君見此小寇,便有憚心,後遇大敵,將何以戰!」遂率兵七千人進擊之,拔其五城,虜獲二千餘口。二年,進爵西城縣公。武成元年[六],朝京師。明帝甚禮之,賜甲及莊田等。保定中,授平州刺史。
天和三年,拜大將軍。四年,詔遷哲率金、上等諸州兵鎮襄陽。五年,陳章昭達伐梁,逼江陵,衛公直令遷哲往救焉。會江陵總管陸騰,敗陳軍於江陵外城。昭達壞龍川寧朔堤,引水灌城。遷哲乃先塞北堤以止水,後自帥騎兵出南門,使步出北門,首尾邀擊,陳兵多投水死。俄而大風暴起,遷哲乘闇出兵擊陳營,殺傷甚眾。騰復破昭達於西堤,陳兵乃退。
建德二年,進安康郡公。三年,卒於襄州,時年六十四。贈金州總管,諡曰壯武。長子敬仁,先遷哲卒。第六子敬猷嗣,還統父兵,位儀同大將軍。遷哲弟顯,位上儀同大將軍。
遷哲少修立,有識度,慷慨善謀畫。留本鄉時,年二十,撫馭群下,甚得其情,為鄉里所率服。及戰每率驍勇為前鋒,所在攻戰,無不身先士卒。鎮白帝時,信州先無倉儲,遷哲與軍士共采葛根為糧,時有異膳,即分賜兵士。有疾患者,又親加醫藥。軍士感悅,人思效命。亂平,軍儲亦贍焉。
遷哲累世雄豪,性華侈,能厚自奉養。妾媵至有百數,男女六十九人。緣漢千餘里間,第宅相次。姬人之有子者,分處其中,各有僮僕、侍婢、奄閽守之。遷哲每鳴笳導從,往來其間。縱酒飲燕,盡生平之樂。子孫參見,或忘其年名者,披簿以審之。
《周書》曰:「古人稱仁義豈有常,蹈之則為君子,背之則為小人,信矣。李遷哲、楊幹運、席固[七]之徒,屬方隅擾攘,咸翻然而委質,遂享爵位,以保終始。觀遷哲之對太祖,有尚義之辭;幹運受任武陵,乖事人之道。若乃校長短,比優劣,故不可同年而語矣。」
註
[纂]據
[纂]- 姚思廉:《陳書·列傳五·章昭達傳》
- 令狐德棻:《周書·列傳三十·李遷哲傳》
- 李延壽:《北史·列傳五十四·李遷哲傳》
- 司馬光:《資治通鑑·卷一百六十五·梁紀二十一》
- 司馬光:《資治通鑑·卷一百七十·陳紀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