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

文出維基大典
魏之所在
魏之所在
國體: 君主制
元首 魏皇帝
總揆 中書監中書令都督中外諸軍事
國都 洛陽
國語 雅言
通貨 五銖錢、別用布帛穀粟
立國 延康元年
文帝
亡國 咸熙二年
元帝禪讓
前後歷四十五年

三國也,曹氏末天下騷亂,兗州曹操迎漢獻帝居許,自為丞相以號令。既平徐州,復攻冀州袁紹、冀、盡入其手。乃令獻帝封於魏,自立百官。中原既定,乃南圖,而為孫權劉備敗於烏林。遂轉而西營,包囊關西,再陷漢中。操薨,子立,受禪代漢,魏朝是立。時孫、劉各自立國,常犯魏境。幸而魏多良將,數退敵國,惟漢中失於蜀焉。文帝丕崩,明帝叡立,循文帝抑宗室,而兵事委於司馬懿,懿權乃日大。及明帝崩,懿以魏室無人,攝奪國政,魏臣有反懿者,輒平之。懿薨,子立。師早薨,弟立,令滅蜀,乃以功封晉王。昭薨,子立,廢元帝奐,改國號,魏朝遂亡。魏代多承漢制,以察舉不行,乃制九品中正法,以九品論人,交中正司徒選士。頗行於一時,其後以勢家為中正官,上品遂為高門所掌,政風日糜,禍及南朝,至方革。魏代文學極盛,曹氏本為大家,三祖皆有美詞,而以曹植為最。別有七子,以風骨稱善,下開太康文風,五言、短賦皆自魏而盛。何晏王粲,則開清談之風,儒學墜而玄學興。至有以避世為美者。蓋魏世多故,士不能安也。

興廢

初,典軍校尉曹操董卓入亂王都,亡走陳留,召集士紳,合山東諸侯起兵討卓。時舉冀州袁紹為首,而紹緩兵不進。操因自討之,大敗。初平元年青州黃巾,得其降兵,收為屬,稱青州兵呂布殺卓,布東走,輾轉為操擊滅,時操已擁二州之地。

興平六年操進雒陽,迎漢獻帝。自是操挾天子令諸侯。建安五年敗紹於官渡,收河北之地。十二年烏桓。漢十二州操已得其七。以漢丞相號令。十三年南征荊州劉琮舉州降,然劉備孫權敗操於烏林,操乃自還許都,三國鼎立之勢成。廿一年進爵為,國號,加九錫,用天子旌旗。

後四年操薨,子嗣。時魏王之勢已抵雍涼,僅未得,荊州已得其半。丕乃逼漢帝禪讓,改國號魏,是為文帝。魏雖立而吳蜀未平。時備自嗣漢統於蜀中,常犯關西。於江淮亦常與吳戰。往往重司馬懿之力拒之。文帝崩,子明帝尚足制之。明帝間數有叛事,益重懿。青龍三年諸葛亮薨,關西事緩,明帝始輕政事。

曹植

明帝故後,新皇幼,以曹爽及懿為輔。懿以高平陵之事誅爽,繼而獨攬大政。懿死子繼之。帝欲除師,事敗,廢為齊王,立武帝孫。師死,弟繼起。帝自將圖昭,戰於都中,為成濟弑。昭乃立元帝,後平益州,封晉王。昭死,子嗣,乃受禪為帝,改國號,魏亡。凡四十五年。

魏室於軍政之外,文學亦為大家。魏三祖皆有成於詩文,而至者為文帝弟謝靈運曰:「天下文才一石,子建獨佔八斗。」足見植之才高。而魏室之重文學,亦其家風矣。文帝《典論》曰:「文學經國之大事,不朽之盛事。」此言得之。

制度

魏立,多承漢制。文帝間,以漢尚書臺權大,乃析置中書監。又立行尚書臺,隨帝左右。魏代選人,自於武王時。時以天下混亂,察舉不行。遂不以德為用,獨取其才。三令求賢,唯才是舉。魏立,尚書陳群九品中正法。立中正官於郡,論人以才德,定為九品,上遞於大中正。大中正交司徒以選用人。初能選人,後以世族為中正,乃多定高門子弟於上品,流用世,至於

魏以漢亡於州牧,乃復州牧為刺史,專掌民政,別以都督中外諸軍事司理軍務。惟其後司馬氏三世為都督,遂奪魏政。

魏代雖促,而其承漢啟晉,政風制度,不論善惡,多流用六朝不革。北朝亦多採魏政。後人遂以魏晉南北朝稱其後四百載。蓋其始於魏也。

世系

受禪於

禪位司馬炎

詳知其事,請閱三國入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