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統」:各本之異

文出維基大典
[底本][底本]
刪去的內容 新增的內容
曹孟德
無編輯摘要
曹孟德
無編輯摘要
第一行: 第一行:
'''淩統'''字'''公績''',[[漢]][[吳郡]][[余杭]]人也。父'''操'''從[[孫權]]討[[江夏]],入[[夏口]],先登,破其先鋒,輕舟獨近,中流矢死。
'''淩統'''字'''公績''',[[漢]][[吳郡]][[余杭]]人也。父'''操'''從[[孫權]]討[[江夏]],入[[夏口]],先登,破其先鋒,輕舟獨近,中流矢死。


統年十五,左右多稱述者,權亦以操死國事,拜統[[別部司馬]],行[[破賊都尉]],使攝父兵。從擊山賊,及當攻屯,統率士卒,身當矢石,所攻一面,應時披壞,諸將乘勝,遂大破之。權壯其果毅。
統年十五,左右多稱述者,權亦以操死國事,拜統[[別部司馬]],行[[破賊都尉]],使攝父兵。從擊山賊,統率士卒,身當矢石,所攻一面,應時披壞,諸將乘勝,遂大破之。權壯其果毅。


後權復征[[江夏]],統為先鋒,與所厚健兒數十人共乘一船,常去大兵數十里。行入右江,斬[[黃祖]]將[[張碩]],盡獲船人。還以白權,引軍兼道,水陸並集。時[[呂蒙]]敗其水軍,而統先搏其城,於是大獲。權以統為[[承烈都尉]]。
復征[[江夏]],統為先鋒,斬[[黃祖]]將[[張碩]],盡獲船人。還以白權,引軍兼道,水陸並集。時[[呂蒙]]敗其水軍,而統先搏其城,於是大獲。權以統為[[承烈都尉]]。


與[[周瑜]]等拒破[[曹操]]於[[烏林]],遂攻[[曹仁]],遷為[[校尉]]。雖在軍旅,親賢接士,輕財重義,有國士之風。又從破[[皖]],拜[[盪寇中郎將]],領[[沛]][[相]]。與呂蒙等西取三郡,反自[[益陽]],從往[[合淝]],為右部督。時權撤軍,前部已發,[[曹魏|魏]]將[[張遼]]等奄至津北。權使追還前兵,兵去已遠,勢不相及,統率親近三百人陷圍,扶扦權出。敵已毀橋,橋之屬者兩版,權策馬驅馳,統復還戰,左右盡死,身亦被創,所殺數十人,乃還。橋敗路絕,統被甲潛行。權既禦船,見之驚喜。統痛親近無反者,悲不自勝。權引袂拭之。謂曰:「公績,亡者己矣,苟使卿在,何患無人?」拜[[偏將軍]],倍給本兵。時有薦同郡盛暹於權者,以為梗概大節有過於統,權曰:「且令如統足矣。」後召暹夜至。時統已臥,聞之,攝衣出門,執其手以入。其愛善不害如此。
與[[周瑜]]等拒破[[曹操]]於[[烏林]],遂攻[[曹仁]],遷為[[校尉]]。又從破[[皖]],拜[[盪寇中郎將]],領[[沛]][[相]]。與呂蒙等西取三郡,反自[[益陽]],從往[[合淝]],為右部督。時權撤軍,前部已發,[[曹魏|魏]]將[[張遼]]等奄至津北。權使追還前兵,兵去已遠,勢不相及,統率親近三百人陷圍,扶扦權出。敵已毀橋,橋之屬者兩版,權策馬驅馳,統復還戰,左右盡死,身亦被創,所殺數十人,乃還。橋敗路絕,統被甲潛行。權既禦船,見之驚喜。統痛親近無反者,悲不自勝。權引袂拭之。謂曰:「公績,亡者己矣,苟使卿在,何患無人?」拜[[偏將軍]],倍給本兵。時有薦同郡[[盛暹]]於權者,以為梗概大節有過於統,權曰:「且令如統足矣。」後召暹夜至。時統已臥,聞之,攝衣出門,執其手以入。其愛善不害如此。


以山中人尚多壯悍可以威恩誘也。權令東占且討之,命敕屬城,凡統所求,皆先給後聞。統素愛士,士亦慕焉。得精兵萬餘人過本縣,步入寺門,見長吏懷三版,恭敬盡禮,親舊故人,恩意益隆,事畢當出,會病卒,時年四十九。權聞之,拊床起坐,哀不能自止,數日減膳,言及流涕,使[[張承]]為作銘誄。
雖在軍旅親賢接士,士亦慕焉。又輕財重義有國士之風。病卒,時年四十九。權聞之,拊床起坐,哀不能自止,數日減膳,言及流涕,使[[張承]]為作銘誄。


統二子'''烈'''、'''封''',年各數歲,權內養於宮,愛待與諸子同,賓客進見,呼示之曰:「此吾虎子也。」及八九歲,令葛光教之讀書,十日一令乘馬。後追錄統功,封烈亭侯,還其故兵。有罪免,令其弟封襲爵領兵。
統二子'''烈'''、'''封''',年各數歲,權內養於宮,愛待與諸子同,賓客進見,呼示之曰:「此吾虎子也。」及八九歲,令葛光教之讀書,十日一令乘馬。後追錄統功,封烈亭侯,還其故兵。有罪免,令其弟封襲爵領兵。


==評==
==評==

二〇〇八年一月一九日 (六) 一八時〇〇分審

淩統公績吳郡余杭人也。父孫權江夏,入夏口,先登,破其先鋒,輕舟獨近,中流矢死。

統年十五,左右多稱述者,權亦以操死國事,拜統別部司馬,行破賊都尉,使攝父兵。從擊山賊,統率士卒,身當矢石,所攻一面,應時披壞,諸將乘勝,遂大破之。權壯其果毅。

復征江夏,統為先鋒,斬黃祖張碩,盡獲船人。還以白權,引軍兼道,水陸並集。時呂蒙敗其水軍,而統先搏其城,於是大獲。權以統為承烈都尉

周瑜等拒破曹操烏林,遂攻曹仁,遷為校尉。又從破,拜盪寇中郎將,領。與呂蒙等西取三郡,反自益陽,從往合淝,為右部督。時權撤軍,前部已發,張遼等奄至津北。權使追還前兵,兵去已遠,勢不相及,統率親近三百人陷圍,扶扦權出。敵已毀橋,橋之屬者兩版,權策馬驅馳,統復還戰,左右盡死,身亦被創,所殺數十人,乃還。橋敗路絕,統被甲潛行。權既禦船,見之驚喜。統痛親近無反者,悲不自勝。權引袂拭之。謂曰:「公績,亡者己矣,苟使卿在,何患無人?」拜偏將軍,倍給本兵。時有薦同郡盛暹於權者,以為梗概大節有過於統,權曰:「且令如統足矣。」後召暹夜至。時統已臥,聞之,攝衣出門,執其手以入。其愛善不害如此。

統雖在軍旅,親賢接士,士亦慕焉。又輕財重義,有國士之風。病卒,時年四十九。權聞之,拊床起坐,哀不能自止,數日減膳,言及流涕,使張承為作銘誄。

統二子,年各數歲,權內養於宮,愛待與諸子同,賓客進見,呼示之曰:「此吾虎子也。」及八九歲,令葛光教之讀書,十日一令乘馬。後追錄統功,封烈亭侯,還其故兵。有罪免,令其弟封襲爵領兵。

  • 陳壽:「凡此諸將,皆江表之虎臣,孫氏之所厚待也。」

  • 《三國志·吳書·程黃韓蔣周陳董甘淩徐潘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