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太宗」:各本之異

文出維基大典
[初定本][初定本]
刪去的內容 新增的內容
丁子君
無編輯摘要
Ngguls
無編輯摘要
簡化字 句讀
第一一行: 第一一行:
|諡號=孝武惠文皇帝
|諡號=孝武惠文皇帝
|陵墓=怀陵
|陵墓=怀陵
|年號=[[天显]] [[会同]] 大同
}}
}}
'''遼太宗孝武惠文皇帝'''諱'''德光''',[[遼]]之君也,字德谨。<br />
'''遼太宗孝武惠文皇帝'''諱'''德光''',[[遼]]之君也,字德谨。<br />
==生平==
[[遼太祖]][[天贊]]元年,德光爲[[天下兵馬大元帥]],東征西討,戰功卓著。天顯元年,遼太祖崩,乃總攬朝政。明年即皇帝位。九三〇年,其兄[[東丹]]王[[耶律倍]]南走[[後唐]],太宗一統北地。<br />
[[遼太祖]][[天贊]]元年,德光爲[[天下兵馬大元帥]],東征西討,戰功卓著。天顯元年,遼太祖崩,述律後稱製,太宗乃總攬朝政。明年即皇帝位。[[九三〇年|天显六年]],其兄[[東丹]]王[[耶律倍]]南走[[後唐]],太宗一統北地。<br />


九三六年,助[[石敬瑭]]擊後唐,冊敬瑭爲[[後晉]]帝,得敬瑭所允[[幽雲十六州]]。置[[南面官]]治[[漢人]],升[[幽州]]爲南京,[[雲州]]爲西京。<br />
[[九三六年|天显十一年]],親帥契丹兵五萬南伐,助[[石敬瑭]]擊後唐。後唐既敗,冊敬瑭爲[[後晉]]帝,得敬瑭所允[[幽雲十六州]]。因漢人俗,置[[南面官]]治,升[[幽州]]爲南京,[[雲州]]爲西京。<br />


九四四年,[[後晉出帝]]即位,拒臣契丹。遼太祖乃舉兵南伐。九四七年,克[[汴梁]],改號「大遼」,改元大同,升[[鎮中]]爲中京。遼兵好屠略,中原漢民多不從,數爲反,乃引軍北還。太宗不習[[中原]]水土,得熱疾,四月二十二日崩。遼人恐其屍腐,乃剖其腹,置鹽其中,醃之以歸,時人謂之「帝羓」。
九四四年,[[後晉出帝]]即位,拒臣契丹。遼太祖乃舉兵南伐。九四七年,克[[汴梁]],改號「大遼」,改元大同,升[[鎮中]]爲中京,备法驾入汴,受百官贺<ref>《辽史》卷四《太宗本纪下》记载:会同九年“春正月丁亥朔,备法驾入汴,御崇元殿受百官贺。”</ref>。遼兵好屠略,中原漢民多不從,數爲反,乃引軍北還。太宗不習[[中原]]水土,得熱疾,四月二十二日崩。遼人恐其屍腐,乃剖其腹,置鹽其中,醃之以歸,時人謂之「帝羓」。


==家室==
=== 兄弟姐妹 ===
*[[耶律倍]]
*[[耶律李胡]]
*[[耶律牙里果]]
*[[耶律质古]]
=== 子女 ===
*[[辽穆宗]]述律為壽安王
*[[耶律罨撒葛|罨撒葛]]爲太平王
*[[耶律天德]]
*[[耶律敌烈]]
*[[耶律必摄]]<ref>《辽史》,列传第二,宗室</ref>

=== 后妃 ===
*皇后[[蕭溫]]
*宮人蕭氏
==參考文獻==
{{Reflist}}
[[Category:遼本紀]]
[[Category:遼本紀]]

二〇一七年五月一三日 (六) 〇八時四一分審

遼太宗
名諱 耶律德光
生卒 九二〇年至大同元年
在位 天顯元年至大同元年
政權
廟號太宗
諡號孝武惠文皇帝
陵墓怀陵
先君 遼太祖
嗣君
年號
天显 会同 大同

遼太宗孝武惠文皇帝德光之君也,字德谨。

生平

遼太祖天贊元年,德光爲天下兵馬大元帥,東征西討,戰功卓著。天顯元年,遼太祖崩,述律後稱製,太宗乃總攬朝政。明年即皇帝位。天显六年,其兄東丹耶律倍南走後唐,太宗一統北地。

天显十一年,親帥契丹兵五萬南伐,助石敬瑭擊後唐。後唐既敗,冊敬瑭爲後晉帝,得敬瑭所允幽雲十六州。因漢人俗,置南面官治之,升幽州爲南京,雲州爲西京。

九四四年,後晉出帝即位,拒臣契丹。遼太祖乃舉兵南伐。九四七年,克汴梁,改號「大遼」,改元大同,升鎮中爲中京,备法驾入汴,受百官贺[一]。遼兵好屠略,中原漢民多不從,數爲反,乃引軍北還。太宗不習中原水土,得熱疾,四月二十二日崩。遼人恐其屍腐,乃剖其腹,置鹽其中,醃之以歸,時人謂之「帝羓」。

家室

兄弟姐妹

子女

后妃

參考文獻

  1. 《辽史》卷四《太宗本纪下》记载:会同九年“春正月丁亥朔,备法驾入汴,御崇元殿受百官贺。”
  2. 《辽史》,列传第二,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