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太祖」:各本之異

文出維基大典
[底本][底本]
刪去的內容 新增的內容
Magioladitis
→‎參見All info is kept in Wikidata, removed: {{Link FA|vi}} 藉 自動維基瀏覽器之助 (10903)
Sees2017
無編輯摘要
第一三行: 第一三行:
|嗣君=子[[黎太宗文皇帝]]
|嗣君=子[[黎太宗文皇帝]]
}}
}}
'''大越太祖高皇帝''',黎氏,諱'''利''',[[清化]][[梁江]]人也。曾祖誨過梁江藍山鄉,以其地可為一方君長,遂居而營業。傳於子汀,有眾至千餘人,為一方巨賈。汀生曠,娶[[雷陽]][[主山]]女鄭蒼,[[一三八五年|昌符九年]]生利於主山。
'''大越太祖高皇帝''',黎氏,諱'''利''',[[清化]][[梁江]]人也。曾祖誨過梁江藍山鄉,以其地可為一方君長,遂居而營業。傳於子汀,有眾至千餘人,為一方巨賈。汀生曠,娶[[雷陽]][[主山]]女鄭蒼,[[一三八五年|昌符九年]]生利於主山。


其時,[[陳氏大越|陳氏]]已衰,重臣[[胡季犛]]篡位,改國號[[大虞]]。[[大明]]乘國中有事,南下亡虞,以故地置[[承宣布政使司|省]]。利心恚之,棲迹藍山,本欲苟全性命而已,初無取天下之心。及明虐愈甚,民命弗堪,凡有智識者,皆被其害。利罄家所有以奉事之,冀其免禍,而明害利之心曾不少恕,乃舉義兵。
其時,[[陳氏大越|陳氏]]已衰,重臣[[胡季犛]]篡位,改國號[[大虞]]。[[大明]]乘國中有事,南下亡虞,以故地置[[承宣布政使司|省]]。利心恚之,棲迹藍山,本欲苟全性命而已,初無取天下之心。及明虐愈甚,民命弗堪,凡有智識者,皆被其害。利罄家所有以奉事之,冀其免禍,而明害利之心曾不少恕,乃舉義兵。


[[一四一八年|永樂十六年]]正月,利起兵藍山,號平定王,據[[至靈山]]、藍山鄉等處,與明戰,相持不決。後以[[乂安]]險要,地大人眾,略之以為立足。其軍所經處,於民秋毫無犯,遂得眾心,乃相與併力,圍明軍於乂安城。乂安既定,乃下[[新平]]、[[順化]]。[[一四二六年|宣德元年]]十月,破明師於[[崒洞]],明人僅守數城云爾


崒洞新敗,[[一四二年|年]]將軍[[王通]]乃佯與利和,陰報明,求益遣兵為援。明遂多發兵,命[[柳升]]討利。利聞之,謂其眾曰:「今柳升之來,途路遼遠,人必疲勞,吾以逸待勞,蔑不勝矣。」令佯退誘敵。升進,見利軍每敗,心易之,自將百騎,追至[[支棱]]馬鞍山,中利軍伏,陷泥沼,利軍鏢殺之。明師潰,利軍追亡逐北,大破之。爾後,明乃決與利和。其時,越方之民念陳氏,利乃使明為[[陳暠]]求封,許之。通乃北還。國中由是初定。


[[一四一八年|永樂十六年]]正月,利起兵藍山,號平定王,據[[至靈山]]、藍山鄉等處,與明戰,相持不決。後以[[乂安]]險要,地大人眾,略之以為立足。其軍所經處,於民秋毫無犯,遂得眾心,乃相與併力,圍明軍於乂安城<ref>清[[張廷玉]]等《明史》卷九:宣德元年...三月己亥,榮昌伯陳智、都督方政討黎利,敗績於茶籠州,乂安知府琴彭死之。</ref>。乂安既定,乃下[[新平]]、[[順化]]。
初,利與明人戰,曰:「彼眾我寡,彼勞我逸,兵法所謂,勝敗在將,不在乎眾寡。今彼軍雖眾,而吾以逸待勞,破之必矣。」以其兵多而憊也。故每與戰,多迴避設伏,而得奇功。又立軍憲十條,曰:「一軍中諠譁。一軍中虛驚,妄言禍福,以搖動軍情。一臨陣聞皷聲,見指旗而佯為不聞不見,逗遛不進。一臨陣見止軍之旗,聞止軍之鑼而不止。一聞退軍之鉦而強不退。一防直不勤,或熟睡不守,離伍潛回。一耽惑女色,私放妻黨,而不當軍役。一賣放軍人及影蔽而不著軍籍。一以私好惡而顛倒人之功過。一與眾不和,姦惡偷盜。以上十條,犯者斬。」又有約戒三則,曰一勿無情、二勿欺慢、三勿奸貪,以示有司。利治軍嚴明,故無犯於眾,得民心者也。

宣德元年夏四月乙丑,成山侯王通為征夷將軍充總兵官,討黎利,尚書陳洽參贊軍務,陳智、方政奪官從立功。丙申,詔赦交阯,許黎利自新<ref>清[[張廷玉]]等《明史》卷九</ref>。

[[一四二六年|宣德元年]]冬十月,破明師於[[崒洞]],明人僅守數城云爾。

[[一四二六年|宣德元年]]冬十一月乙未,成山侯王通擊黎利於應平,敗績,尚書陳洽死之。

[[一四二年|宣德元年]]冬十二月乙酉,將軍總兵官黔國公[[沐晟]]帥興安伯徐亨、新甯伯譚忠,征虜副將軍安遠侯柳升帥保定伯梁銘都督崔聚,由雲南、廣西分道討黎利,兵部尚書李慶參贊軍務。乃佯與利和,陰報明,求益遣兵為援。利聞之,謂其眾曰:「今柳升之來,途路遼遠,人必疲勞,吾以逸待勞,蔑不勝矣。」令佯退誘敵。征虜副將軍安遠侯柳升進,見利軍每敗,心易之,自將百騎,追至[[支棱]]馬鞍山,中利軍伏,陷泥沼,利軍鏢殺之。明師潰,利軍追亡逐北,大破之。爾後,明乃決與利和。其時,越方之民念陳氏,利乃使明為[[陳暠]]求封,許之。通乃北還。國中由是初定。


[[一四二八年|三年]],利臣[[阮廌]]為《平吳大誥》,陳其得國之由。乃以暠冒為陳氏後,殺暠即皇帝位,國號大越,改元[[順天 (年號)|順天]],都東京。又請封於明,初明許以陳氏為安南王,帝對以「大集國人,遍求陳氏子孫,的無見存」,[[一四三一年|四年]]、永樂廿九年乃令帝權署安南國事,封安南國王。
[[一四二八年|三年]],利臣[[阮廌]]為《平吳大誥》,陳其得國之由。乃以暠冒為陳氏後,殺暠即皇帝位,國號大越,改元[[順天 (年號)|順天]],都東京。又請封於明,初明許以陳氏為安南王,帝對以「大集國人,遍求陳氏子孫,的無見存」,[[一四三一年|四年]]、永樂廿九年乃令帝權署安南國事,封安南國王。
第四三行: 第四九行:


== 參見 ==
== 參見 ==

* {{cite web|址=http://vi.wikisource.org/wiki/B%C3%ACnh_Ng%C3%B4_%C4%91%E1%BA%A1i_c%C3%A1o|題=越南文維基文庫:《平吳大誥》}}
* {{cite web|址=http://vi.wikisource.org/wiki/B%C3%ACnh_Ng%C3%B4_%C4%91%E1%BA%A1i_c%C3%A1o|題=越南文維基文庫:《平吳大誥》}}
* {{cite web|址=http://www.nomna.org/DVSKTT/dvsktt.php?IDcat=57|題=《大越史記全書‧本紀實錄‧黎太祖紀》}}
* {{cite web|址=http://www.nomna.org/DVSKTT/dvsktt.php?IDcat=57|題=《大越史記全書‧本紀實錄‧黎太祖紀》}}
* {{cite web|址=http://www.vietmedia.com/history/?L=leloi.html|題=黎利生平事跡略述}}
* {{cite web|址=http://www.vietmedia.com/history/?L=leloi.html|題=黎利生平事跡略述}}

== 考 ==
{{reflist}}


[[Category:黎氏大越本紀]]
[[Category:黎氏大越本紀]]

二〇一七年二月六日 (一) 〇五時三九分審

黎太祖
名諱 黎利
生卒 昌符九年順天六年
在位 宣德三年順天六年
政權 黎氏大越
廟號太祖
諡號統天啟運聖德神功
睿文英武寬明勇智
弘義至明大孝高皇帝
陵墓永陵
先君
嗣君 黎太宗文皇帝
年號
順天

大越太祖高皇帝,黎氏,諱清化梁江人也。曾祖誨過梁江藍山鄉,以其地可為一方君長,遂居而營業。傳於子汀,有眾至千餘人,為一方巨賈。汀生曠,娶雷陽主山女鄭蒼,昌符九年生利於主山。

其時,陳氏已衰,重臣胡季犛篡位,改國號大虞大明乘國中有事,南下亡虞,以故地置。利心恚之,棲迹藍山,本欲苟全性命而已,初無取天下之心。及明虐愈甚,民命弗堪,凡有智識者,皆被其害。利罄家所有以奉事之,冀其免禍,而明害利之心曾不少恕,乃舉義兵。


永樂十六年正月,利起兵藍山,號平定王,據至靈山、藍山鄉等處,與明戰,相持不決。後以乂安險要,地大人眾,略之以為立足。其軍所經處,於民秋毫無犯,遂得眾心,乃相與併力,圍明軍於乂安城[一]。乂安既定,乃下新平順化

宣德元年夏四月乙丑,成山侯王通為征夷將軍充總兵官,討黎利,尚書陳洽參贊軍務,陳智、方政奪官從立功。丙申,詔赦交阯,許黎利自新[二]

宣德元年冬十月,破明師於崒洞,明人僅守數城云爾。

宣德元年冬十一月乙未,成山侯王通擊黎利於應平,敗績,尚書陳洽死之。

宣德元年冬十二月乙酉,征南將軍總兵官黔國公沐晟帥興安伯徐亨、新甯伯譚忠,征虜副將軍安遠侯柳升帥保定伯梁銘都督崔聚,由雲南、廣西分道討黎利,兵部尚書李慶參贊軍務。乃佯與利和,陰報明,求益遣兵為援。利聞之,謂其眾曰:「今柳升之來,途路遼遠,人必疲勞,吾以逸待勞,蔑不勝矣。」令佯退誘敵。征虜副將軍安遠侯柳升進兵,見利軍每敗,心易之,自將百騎,追至支棱馬鞍山,中利軍伏,陷泥沼,利軍鏢殺之。明師潰,利軍追亡逐北,大破之。爾後,明乃決與利和。其時,越方之民念陳氏,利乃使明為陳暠求封,許之。通乃北還。國中由是初定。

三年,利臣阮廌為《平吳大誥》,陳其得國之由。乃以暠冒為陳氏後,殺暠即皇帝位,國號大越,改元順天,都東京。又請封於明,初明許以陳氏為安南王,帝對以「大集國人,遍求陳氏子孫,的無見存」,四年、永樂廿九年乃令帝權署安南國事,封安南國王。

帝立國子監於京師,令府路設學。設明經,除四品以下官職。效唐律,而以嚴治國。革地理,均田土,減兵額,與民更始。其叛者,輒親平之。利又性忌,功臣有以讒言而誅者。

五年,帝以哀牢嘗背盟,擊之。同年,擊忙禮州復禮州

六年,帝崩,年四十九。葬藍山永陵。太子元龍嗣。

越南有傳言,帝嘗遊還劍湖,忽見斑鱉,取利劍去。蓋其劍,護國器也。越人因以斑鱉為神龜云。

家屬

  • 父 黎曠
  • 母 鄭蒼
  • 后 恭慈皇后 范陳

參見

  1. 張廷玉等《明史》卷九:宣德元年...三月己亥,榮昌伯陳智、都督方政討黎利,敗績於茶籠州,乂安知府琴彭死之。
  2. 張廷玉等《明史》卷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