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光」:各本之異

文出維基大典
刪去的內容 新增的內容
亞利安
新文「'''司馬光''',字'''君實''',號'''迂叟'''。宋真宗天禧三年生,宋哲宗元祐元年歿,年六十八,陝州夏縣涑水鄉……」
(無異)

二〇一三年九月二三日 (一) 一六時一二分審

司馬光,字君實,號迂叟宋真宗天禧三年生,宋哲宗元祐元年歿,年六十八,陝州夏縣涑水鄉人,世稱涑水先生;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所纂《資治通鑑》,乃編年體通史首舉。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人格堪稱典範,歷來受人景仰。

仁宗寶元元年,中進士甲科,任官華州。初任奉禮郎、大理評事一類小官,後經樞密副使龐籍推薦,入京為館閣校勘,同知禮院,至和元年,隨龐籍并州為官,改并州通判。從嘉二年龐籍因事獲罪,司馬光引咎離開并州。仁宗末年任天章閣待制兼侍講同知諫院。嘉佑六年遷起居舍人同知諫院。

司馬光立志編撰《通鑒》,供治國借鑒。治平三年撰成戰國迄秦之《通鑒》八卷,上進英宗,英宗命設局續修,並供給費用,增補人員。神宗以其書「有鑒於往事,以資於治道」,賜書名《資治通鑒》,並親為之序。王安石在神宗支持下行新政,他竭力反對,與安石在帝前爭論,強調祖宗之法不可變。神宗命他為樞密副使,堅辭不就。熙寧三年,自請離京,以端明殿學士知永興軍(現陝西省西安市),次年退居洛陽,任洛陽留守御史臺,以書局自隨,繼續編撰《通鑒》,至元豐七年成書。書成後,司馬光官升為資政殿學士。

元豐八年哲宗即位,高太皇太后聽政,召他入京主國政,次年任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數月間罷黜新黨,盡廢新法,史稱元祐更化。 元祐元年九月,司馬光執政一年半,即與世長辭,享壽六十八,「京師人為之罷市往吊,鬻衣以致奠,巷哭以過車者,蓋以千萬數」,靈柩送往夏縣時,「民哭公甚哀,如哭其私親。四方來會葬者蓋數萬人」「家家掛象,飯食必祝」。哲宗將之葬於高陵。

司馬光一生著述許多,《資治通鑑》外,尚有 《通鑑舉要歷》八十卷、《稽古錄》二十卷、《本朝百官公卿表》六卷;此外,,皆有鑽研有道,著有《潛虛》、《均韻指掌》、《類編》、《傳家集》、《翰林詩草》、《注古文學經》、《易說》、《注太玄經》、《注揚子》、《書儀》、《游山行記》、《續詩治》、《醫問》、《涑水紀聞》、《通鑑目錄》、《通鑑考異》、《切韻指掌圖》、《司馬文正公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