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各本之異

文出維基大典
[底本][底本]
刪去的內容 新增的內容
無編輯摘要
無編輯摘要
第三行: 第三行:
初,先民言語惟存口耳之間,古賢創制文字,始以竹帛記之。唐宋以降,儒者崇古賤今,遂尚先秦古文,設為規矩,定其典模。由是,口述耳聞者雖變於百歲千載,手書眼觀者猶通於三代之外。然文言非創於一時一地,所以為範式者亦皆紛然,故古今微有不同,燕越略見相異。
初,先民言語惟存口耳之間,古賢創制文字,始以竹帛記之。唐宋以降,儒者崇古賤今,遂尚先秦古文,設為規矩,定其典模。由是,口述耳聞者雖變於百歲千載,手書眼觀者猶通於三代之外。然文言非創於一時一地,所以為範式者亦皆紛然,故古今微有不同,燕越略見相異。


自新文化運動以降,[[胡適]]等學者以為其文體艱澀,遂倡棄之,改以仿西方文字之白話文,為圖精確而造詞代字,今中文之教習,亦以詞義為主,國人多不解字義,更不識文言之微言可載大義。今人行文冗贅,語言無味,其由在此。
而今文言多以[[白話]]替之。


[[Category:語文]]
[[Category:語文]]

二〇〇六年八月四日 (五) 一四時〇二分審

文言,古中國書其言以述志記事表情者也。

初,先民言語惟存口耳之間,古賢創制文字,始以竹帛記之。唐宋以降,儒者崇古賤今,遂尚先秦古文,設為規矩,定其典模。由是,口述耳聞者雖變於百歲千載,手書眼觀者猶通於三代之外。然文言非創於一時一地,所以為範式者亦皆紛然,故古今微有不同,燕越略見相異。

自新文化運動以降,胡適等學者以為其文體艱澀,遂倡棄之,改以仿西方文字之白話文,為圖精確而造詞代字,今中文之教習,亦以詞義為主,國人多不解字義,更不識文言之微言可載大義。今人行文冗贅,語言無味,其由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