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陽五行」:各本之異

文出維基大典
[底本][底本]
刪去的內容 新增的內容
SieBot
robot Adding: lt:Wuxing Modifying: en:Wu Xing, he:חמשת היסודות
第二二七行: 第二二七行:
|熱
|熱
|濕
|濕
|寒
|燥
|燥
|寒
|-
|-
![[五化]]
![[五化]]

二〇〇七年一〇月一三日 (六) 〇三時三五分審

陰陽五行者,古中國之物觀也。多為哲學中醫學占卜用。五行乃

簡述

五行關係

天地之間,太極判而為陰陽,陰陽分而為五行。太極也,陰陽五行也。理必寓乎氣,氣不離乎理。故天一生水,天三生木,天五生土,三者皆陽之所生;地二生火,地四生金,二者皆陰之所生。析而言之,為五行;對而言之,為二氣。

陰陽之分,天陽而地陰,日陽而月陰,陽而陰,陽而西陰也。然則天地皆屬陽,則天地皆屬陰,春夏則天地日月皆陽,秋冬則天地日月皆陰,東南則四時皆陽,西北四時皆陰。譬之焉,左陽右陰,不可易也。而左右仰皆陽,覆皆陰。仰覆熱皆陽,寒皆陰。

五行者,一陰陽也;陰陽,一太極也。本未嘗相離也。

其質形於地,是以潤下之水、炎上之火、曲直之木、從革之金、稼穡之土。其神運於天,則為春夏秋冬。土寄旺於四季而名曰沖氣。

其質存於人身者,為。其神舍於人心者,為。質者,其粗也;神者,其精也,亦未嘗相離也。

五行相生相剋,相生,乃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相剋,則乃金剋木、木剋土、土剋水、水剋火、火剋金。

發展

西周末,有「五材說」,《國語·鄭語》「以土與金、木、水、火雜,以成萬物」及《左傳》「天生五材,民並用之,廢一不可」皆有此載。至《尚書·洪範》「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爰稼穡。潤下作鹹,炎上作苦,曲直作酸,從革作辛,稼穡作甘。」,五行始立,成一定式,並推演他物。

戰國末鄒衍首提五行相勝(剋)相生,以述天命所歸,勝生之序乃定。是時,《內經》用五行於醫學,成中醫基石。

董仲舒賦五行予德義,以為木為仁,火為禮,土為信,金為義,水為智,後成儒家之核心思想。

總述

五行之大,蓋含萬物,難以全述,故僅將其於方位天干顏色等諸者之系,簡列於此。

五行
五色
五方 西
五季 季夏
五時 平旦 日中 日西 日入 夜半
五節 春節(正月初一) 上巳(三月初三) 端午(五月初五) 七夕(七月初七) 重陽(九月初九)
五星 歲星(木星 熒惑(火星 鎮星(土星 太白(金星 辰星(水星
五聲
五音
五臟
五腑 小腸 大腸 膀胱
五情
五指 食指 中指 大拇指 無名指 小指
五感 皮膚
五覺 色(視覺 聲(聽覺 香(嗅覺 味(味覺 觸(觸覺
五液
五味
五臭
五味運行之所在
五事
五獸 青龍 朱雀 黃麟 白虎 玄武
五畜
五蟲
五果
五穀
五菜
五常
五政
五惡
五化
五祀
天干 甲·乙 丙·丁 戊·己 庚·辛 壬·癸
地支 寅·卯 巳·午 辰·未·戌·丑 申·酉 亥·子
農曆月份 正月至三月 四月至六月 三、六、九、十二月 七月至九月 十月至十二月

另看

  • 《古今圖書集成》·《曆象彙編乾象典》·五行部·彙考·周書洪範
  • 《古今圖書集成》·《曆象彙編乾象典》·陰陽部·總論·陰陽五行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