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地利」:各本之異

文出維基大典
[底本][底本]
刪去的內容 新增的內容
MerlIwBot
ZéroBot
r2.7.1) (僕 增: ti:ኦስትሪያ
第二三〇行: 第二三〇行:
[[tg:Утриш]]
[[tg:Утриш]]
[[th:ประเทศออสเตรีย]]
[[th:ประเทศออสเตรีย]]
[[ti:ኦስትሪያ]]
[[tk:Awstriýa]]
[[tk:Awstriýa]]
[[tl:Austria]]
[[tl:Austria]]

二〇一三年二月二四日 (日) 二二時一九分審

奧地利,居西歐,北鄰捷克,西接德國,南臨義大利,東近斯洛伐克。國有土八萬三千方公里。居有口八百二十餘萬人。都維也納。重文藝。信天主教

初,伊利里亞人居於奧地利之土。公元前四世紀,凱爾特人徙入,立諾利孔王國。後羅馬克之,爾後西哥德人阿瓦爾人巴伐利亞人馬札爾人等次第而至,先後得奧地利之地。

至十世紀,馬札爾人為德意志所敗,奧地利乃歸神聖羅馬帝國。後哈布斯堡家族入,嘗分為內奧地利、上奧地利並下奧地利,後復併。哈布斯堡氏傳至查理五世,其國極盛,西班牙尼德蘭西西里那不勒斯、神聖羅馬帝國、奧地利等俱為其所治。查理五世既老,分傳其國,哈布斯堡乃分西班牙、奧地利兩支。後兩支相繼絕嗣,各國覬覦其勢,乃至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一]

拿破崙起,神聖羅馬帝國合諸國撃之,屢戰屢敗。一八零四年,拿破崙自稱「法國人之帝」。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弗朗茨二世乃自稱「奧地利人之帝」以應之,建奧地利帝國。至反法同盟之三,拿破崙敗俄奧聯軍於奧斯特里茨,奧求和,拿破崙乃立萊茵邦聯,自為護國公,亡神聖羅馬帝國。及至拿破崙征俄而敗,奧地利乃合普魯士等諸國擊法國,破之。弗朗茨見神聖羅馬帝國已廢,乃改立德意志邦聯,奧地利自為領主。

十九世紀,各地革命日起,義大利欲一統其國,奧地利進軍義大利半島擊之。而普魯士國勢日盛,復盟與義大利,敗奧地利於普奧戰爭,奧地利不得干德意志之政。至此國勢日衰。其國中匈牙利人不喜其治,奧皇弗朗茨•約瑟夫一世不得已,乃改二元君主制,是為奧匈帝國。時普魯士敗奧、法諸國,一統德意志邦聯,立德意志帝國。德人恐法人復仇,遂與奧匈帝國、俄羅斯為盟,是為三帝同盟。然俄奧兩國於巴爾幹之地各懷鬼胎,各不相讓,三帝同盟遂亡。德奧兩國乃自立德奧同盟以抗俄國。

一九一四年六月二十八日,奧匈帝國太子斐迪南大公塞爾維亞族人所刺於薩拉熱窩。奧塞兩國素有仇讎,奧國以此發最後通牒於塞國,塞國以最後通牒犯其主權而絕之。七月二十八日,奧國宣戰於塞國。俄國與塞國同為斯拉夫之族,俄國遂動全國之力以助塞。德國以德奧同盟之約,遂亦宣戰於俄;復攻比利時,戰於西,是為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奧敗,奧匈帝國遂亡,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波蘭等諸國俱自立,奧地利淪為小國之數。

至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德國納粹黨欲立大德意志,遂併奧地利。德國既敗,奧地利為同盟國所佔。至一九五五年,立奧地利國家條約,得以自立,國號奧地利共和國,為永久中立國,與世無爭。一九九五年,入歐盟

行政

奧地利行聯邦制,以共和國下轄聯邦州。以雙首長制議會民主制為政制;總統為一國之首,任總理並理政事;聯邦院、國民院並為議會。會內有黨社會民主黨、人民黨、自由黨、綠黨等。

地方

九聯邦州並合而成奧地利,九州曰布爾根蘭、克恩頓、上奧地利、下奧地利、薩爾茨堡、施蒂利亞、蒂羅爾、福拉爾貝格、維也納。州下設區,區下設城、鎮。

民俗

奧地利人多信羅馬天主教,故其節日多與此相干。以十月二十六日為國慶之日[二]。其國人多為奧地利裔,與德意志人同族。以德語為國之語。

其國重文藝,尤以音樂為最。樂師演奏作曲名家,生於奧地利者甚多。如海頓莫札特舒伯特等俱舉世聞名。貝多芬嘗赴維也納學藝。維也納遂號「音樂之都」。德意志第三帝國元首希特勒亦生於奧地利。又,奧地利多有畫家、詩人、哲學家、物理學家等,人才輩出。

運動之中,國人最好足球,立奧地利足球超級聯賽,各隊逐鹿以奪冠。

  1. 此乃誤譯;奧地利非王國,故此實為大公之位,然約定俗成,不便改矣。
  2. 其國立法為中立國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