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武帝」:各本之異

文出維基大典
[底本][底本]
刪去的內容 新增的內容
WikitanvirBot
r2.7.1) (僕 增: nl:Liang Wudi
司徒伯颜
無編輯摘要
第一五行: 第一五行:
梁武帝諱衍,出蘭陵蕭氏,字叔達,小字練兒。父[[蕭順之|順之]],齊高帝族弟也。
梁武帝諱衍,出蘭陵蕭氏,字叔達,小字練兒。父[[蕭順之|順之]],齊高帝族弟也。


少好讀書,少窮六經,好詩文,備六藝,嘗客竟陵王,與沈約、謝朓、王融、蕭琛、范雲、任昉、陸倕友,
少好讀書,少窮六經,好詩文,備六藝,嘗客[[蕭子良|竟陵王]],與[[沈約]][[謝朓]][[王融]][[蕭琛]][[范雲]][[任昉]][[陸倕友]]時稱「竟陵八友」。
時稱「竟陵八友」。


東昏無道,各地蜂起,兄懿為雍州刺史,鎮襄陽,平裴叔業亂。永元二年,討崔慧景,為東昏疑,死。又命鎮雍州,忿受之。
時[[齊東昏侯|東昏]]無道,各地蜂起,兄懿為雍州刺史,鎮襄陽,平裴叔業亂。永元二年,討崔慧景,為東昏疑,死。又命鎮雍州,忿受之。而欲誅暴,然未得力,乃雌伏治雍。時天下四戰,四海不定,禮樂衰微,不復魏晉。帝复立樂府於襄,初复文雅


中興元年,發兵圍郢,為下[[建康|京師]]。圍二百日餘,乃下。至江陵,立[[齊和帝|和帝]],檄文討暴。東昏懼,走避禍,禁軍亂,為王珍國弒之。遂入京,為和帝。
帝欲誅暴,然未得力,乃雌伏治雍。時天下四戰,四海不定,禮樂衰微,不復魏晉。帝复立樂府於襄,初复文雅。


明年,禪於和帝,改國號梁,元天監,立嫡子[[蕭|統]]為太子,以沈約、范雲為相。革政修明,佈梁律以明法,立土斷以振業,肅百官以治朝,輕賦稅以休民,立太學以修文,興佛道以致和。[[李延壽]]曰:「自江左以來年逾二百,文物盛,獨美於茲
中興元年,發兵圍郢,為下[[建康|京師]]。圍二百日餘,乃下。至江陵,立和帝,檄文討暴。東昏懼,走避禍,禁軍亂,為王珍國弒之。遂入京,為和帝


[[五二一年|普通二年]]設同泰寺,[[五二七年|普通八年]],捨身出家,三日回朝,大赦天下。[[五二九年|大通三年]],三月不朝,於同泰寺會四部無遮,親講[[涅槃經]]。群臣無著,乃聚錢一億,告於三寶,乃還俗。[[五四六年|大同十二年]],又出家,贖錢二億。高祖嗜佛,朝政乃疏。
明年,禪於和帝,改國號梁,元天監,立嫡子統為太子,以沈約、范雲為相。革政修明,佈梁律以明法,立土斷以振業,肅百官以治朝,輕賦稅以休民,立太學以修文,興佛道以致和。江左鼎盛,二百最也

[[五四七年|太清元年]]再出家,贖錢一億。[[侯景]]叛[[東魏|魏]],獻河南十三州投之,封景大將軍,河南王。十二月,梁魏交征,遣[[蕭淵明|貞陽候]]援景,大敗,淵明沒魏,乃使魏追好。景聞之懼,心生反意。[[蕭範|鄱陽王]]悉,表敘景有異志,領軍[[朱異]]曰:「侯景數百叛虜,何能為役?」並抑不奏聞,而逾加賞賜。景遂密結[[蕭正德|臨賀王]],臨賀王名正德,高祖兄子也,高祖早年無子,納為螟蛉。既登大寶,未為太子,乃怨朝廷。朱異專權,高祖全然不覺。

[[五四八年|二年]]秋八月,景發兵反,京師不覺,正德遣大船數十,濟景江南。乃圍[[建康]]。十一月,立正德為帝,年曰正平。建康勢孤,高祖馳使各部勤王。諸王疑忌,按兵不發。[[五四九年|三年]]三月十二,建康城陷。景縱部擄掠,乘輿不保,宗廟垂危,城中積屍如山,白骨千里,不暇掩埋,景聚而燒之,聞臭十里。有疾篤未死者,亦為所焚。

高祖兵敗,困台城中。侯景自封大都督、大丞相,又矯詔降偽帝正德為侍中。使諸部分守宮中,劍甲不解。高祖奏聞,雖忿不得。景出入囂張,然未敢逼之。侯景軍入台城,高祖問左右何人,對曰:「丞相」。高祖怒曰:「是名景,何謂丞相!」侯景怨,裁抑供給,多不稱旨。高祖要蜜水不得,憂憤成疾。夏五月,崩於台城,年八十有六。景密不發喪,殯於昭陽殿,二十餘日,外臣不知。後升梓前殿,追尊為武皇帝,廟曰高祖,冬十一月,葬於修陵。

  史臣曰:高祖英武睿哲,濡足救焚,弘招賢之路,納十亂。興文學,修郊祀,治五禮,定六律,四聰既達,萬機斯理,治定功成,遠安邇肅。加以天祥地瑞,無絕歲時。征賦所及之鄉,文軌傍通之地,南超萬里,西拓五千。其中瑰財重寶,千夫百族,莫不充牣王府,蹶角闕庭。三四十年,斯為盛矣。自魏、晉以降,未或有焉。及乎耄年,委事群幸。然朱異之徒,作威作福,挾朋樹黨,政以賄成,服冕乘軒,由其掌握,是以朝經混亂,賞罰無章。「小人道長」,抑此之謂也。賈誼有雲「可為慟哭者矣」。遂使滔天羯寇,承間掩襲,鷲羽流王屋,金契辱乘輿,塗炭黎元,黍離宮室。嗚呼!天道何其酷焉。雖歷數斯窮,蓋亦人事然也。

== 據 ==
《梁書·卷第三·本紀第三·武帝下》


{{stub}}


[[de:Liang Wu Di]]
[[de:Liang Wu Di]]

二〇一一年九月二五日 (日) 二二時五四分審

梁武帝
名諱 蕭衍
生卒 大明八年太清二年
在位 天監元年太清二年
政權 南梁
廟號高祖
諡號武皇帝
陵墓修陵
先君
嗣君 梁簡文帝
年號
天監 普通 大通 中大通 大同 中大同 太清

梁武帝諱衍,出蘭陵蕭氏,字叔達,小字練兒。父順之,齊高帝族弟也。

少好讀書,少窮六經,好詩文,備六藝,嘗客竟陵王,與沈約謝朓王融蕭琛范雲任昉陸倕友,時稱「竟陵八友」。

東昏無道,各地蜂起,兄懿為雍州刺史,鎮襄陽,平裴叔業亂。永元二年,討崔慧景,為東昏疑,鴆死。又命衍鎮雍州,忿受之。而欲誅暴,然未得力,乃雌伏治雍。時天下四戰,四海不定,禮樂衰微,不復魏晉。帝复立樂府於襄,初复文雅。

中興元年,發兵圍郢,為下京師。圍二百日餘,乃下。至江陵,立和帝,檄文討暴。東昏懼,走避禍,禁軍亂,為王珍國弒之。遂入京,為輔和帝。

明年,禪於和帝,改國號梁,元天監,立嫡子為太子,以沈約、范雲為相。革政修明,佈梁律以明法,立土斷以振業,肅百官以治朝,輕賦稅以休民,立太學以修文,興佛道以致和。李延壽曰:「自江左以來,年逾二百,文物之盛,獨美於茲。」

普通二年設同泰寺,普通八年,捨身出家,三日回朝,大赦天下。大通三年,三月不朝,於同泰寺會四部無遮,親講涅槃經。群臣無著,乃聚錢一億,告於三寶,乃還俗。大同十二年,又出家,贖錢二億。高祖嗜佛,朝政乃疏。

太清元年再出家,贖錢一億。侯景,獻河南十三州投之,封景大將軍,河南王。十二月,梁魏交征,遣貞陽候援景,大敗,淵明沒魏,乃使魏追好。景聞之懼,心生反意。鄱陽王悉,表敘景有異志,領軍朱異曰:「侯景數百叛虜,何能為役?」並抑不奏聞,而逾加賞賜。景遂密結臨賀王,臨賀王名正德,高祖兄子也,高祖早年無子,納為螟蛉。既登大寶,未為太子,乃怨朝廷。朱異專權,高祖全然不覺。

二年秋八月,景發兵反,京師不覺,正德遣大船數十,濟景江南。乃圍建康。十一月,立正德為帝,年曰正平。建康勢孤,高祖馳使各部勤王。諸王疑忌,按兵不發。三年三月十二,建康城陷。景縱部擄掠,乘輿不保,宗廟垂危,城中積屍如山,白骨千里,不暇掩埋,景聚而燒之,聞臭十里。有疾篤未死者,亦為所焚。

高祖兵敗,困台城中。侯景自封大都督、大丞相,又矯詔降偽帝正德為侍中。使諸部分守宮中,劍甲不解。高祖奏聞,雖忿不得。景出入囂張,然未敢逼之。侯景軍入台城,高祖問左右何人,對曰:「丞相」。高祖怒曰:「是名景,何謂丞相!」侯景怨,裁抑供給,多不稱旨。高祖要蜜水不得,憂憤成疾。夏五月,崩於台城,年八十有六。景密不發喪,殯於昭陽殿,二十餘日,外臣不知。後升梓前殿,追尊為武皇帝,廟曰高祖,冬十一月,葬於修陵。

  史臣曰:高祖英武睿哲,濡足救焚,弘招賢之路,納十亂。興文學,修郊祀,治五禮,定六律,四聰既達,萬機斯理,治定功成,遠安邇肅。加以天祥地瑞,無絕歲時。征賦所及之鄉,文軌傍通之地,南超萬里,西拓五千。其中瑰財重寶,千夫百族,莫不充牣王府,蹶角闕庭。三四十年,斯為盛矣。自魏、晉以降,未或有焉。及乎耄年,委事群幸。然朱異之徒,作威作福,挾朋樹黨,政以賄成,服冕乘軒,由其掌握,是以朝經混亂,賞罰無章。「小人道長」,抑此之謂也。賈誼有雲「可為慟哭者矣」。遂使滔天羯寇,承間掩襲,鷲羽流王屋,金契辱乘輿,塗炭黎元,黍離宮室。嗚呼!天道何其酷焉。雖歷數斯窮,蓋亦人事然也。

《梁書·卷第三·本紀第三·武帝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