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書)」:各本之異

文出維基大典
刪去的內容 新增的內容
雨轩主人
新文: == 通言 == 《孟子》者,戰國大儒孟子之著述也。《史記》載:「孟轲述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與[[萬章]...
(無異)

二〇〇八年七月二七日 (日) 〇五時〇七分審

通言

《孟子》者,戰國大儒孟子之著述也。《史記》載:「孟轲述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與萬章之徒序,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以此知是書為孟子晚年知其道不能行,退隱歸鄉,親為著述,以俟後賢而成也。初一起諸子,雖文帝時嘗列于「記傳博士」,然終西漢亦甚微。劉向《七略》亦列《孟子》于「諸子略」。後漢中興,有趙歧者,好經學,為作《孟子章句》,是始有注疏之文。偶有傳習,然皆以《孟子》為子書。五代後蜀刻制石經,始列《孟子》于「經」類。迨至代,理學勃興,承韓愈之緒,理學諸子皆重《孟子》,而朝廷使用孟子于科舉之制,而孫奭者,依趙住作《孟子疏》。南宋朱子作《四書章句集注》,以《孟子》為其一,列于「四書」之末,至于,悉重「四書」,超于「五經」,而孟子大盛,為世之學者不得不習傳之書也,雖村童市井,亦曾誦讀。焦循著《孟子正義》,甚詳譫。近世以來,注《孟子》者,以楊伯峻書為首。

論言

《孟子》之文,汪洋恣肆,雄辯滔滔。以語錄之體,駁難之文,辟異端,倡仁政,行王道。讀之,則「貪夫廉,懦夫有立志」。誦之,則浩然之氣充溢滿身,大丈夫之志油然而起。趙歧所謂「五經之管轄,六藝之喉矜」不為虛也!

篇次

《孟子》之篇題,仿于《論語》,以開首二三字為題,非涉文義也。今錄之于下。

  • 梁惠王上
  • 梁惠王下
  • 公孫丑上
  • 公孫丑下
  • 滕文公上
  • 滕文公下
  • 離婁上
  • 離婁下
  • 萬章上
  • 萬章下
  • 告子上
  • 告子下
  • 盡心上
  • 盡心下
儒家經典
六經
詩經 | 尚書 | 易經 | 儀禮 | 樂經 | 春秋
四書
大學 | 論語 | 孟子 | 中庸
十三經
詩經 | 尚書 | 周禮 | 儀禮 | 禮記 | 周易 | 左傳 | 公羊傳 | 穀梁傳 | 論語 | 爾雅 | 孝經 | 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