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馮夢龍

今本(此為底本,未經審校)
文出維基大典

馮夢龍,字猶龍,號墨憨齋主人,南直隸蘇州府長洲縣人。生於萬曆二年。先世居常州無錫,洪武初徙居長洲。父馮潤,業儒未仕;母王氏,通書史。兄馮夢桂善畫,弟馮夢熊工詩,時稱「吳下三馮」。

夢龍少負才名,然科場蹉跎,屢試不第,遂混跡市井,蒐輯俚曲戲文。天啟六年,輯《喻世明言》,繼成《警世通言》、《醒世恆言》,世稱「三言」,開話本小說集成之先河。至崇禎三年方以貢生授丹徒訓導,七年福建壽寧知縣,興文教、革弊俗、務實政。其重修學宮,纂《壽寧待志》存一地風土。禁溺女嬰、毀淫祠,頒《禁婦女裹足令》。簡訟減賦,築東壩以防水患,民立「馮公堤」以誌。甲申國變後,奔走抗,著《甲申紀事》以寄孤忠,晚歲隱居著述,終老吳中,卒於順治三年

文學弘業

[]

夢龍以情教立說,倡「借男女之真情,發名教之偽藥」,革新通俗文學:

三言樹幟

[]

《喻世明言》收話本四十篇,如《蔣興哥重會珍珠衫》寫市井情義。《警世通言》載《杜十娘怒沉百寶箱》等作,刺世風之澆薄。《醒世恆言》錄《賣油郎獨占花魁》諸篇,彰庶民之德性。三書凡一百二十篇,熔雅俗於一爐,開擬話本小說新境。

史傳重構

[]

新列國志》百八回,以《左傳》為本,演春秋戰國興亡。《平妖傳》增補羅貫中舊本,融神魔於史實,啟《聊齋》先聲。

戲曲編刊

[]

更定《墨憨齋定本傳奇》,收《牡丹亭》《邯鄲記》等十四種,刪繁就簡。創《雙雄記》《萬事足》等傳奇,以市井語言入曲,破崑腔雅正舊格。


學術纂輯

[]

筆記集粹

[]

• 《智囊》廿八卷:輯先秦至明季智術故事,分「上智」「明智」「察智」等十部。

• 《古今譚概》卅六部:收歷代軼聞笑談,寓諷世於詼諧。

民歌整理

[]

• 《山歌》《掛枝兒》輯吳中俚曲,存私情譜四百餘首。

• 自序云:「但有假詩文,無假山歌」,力倡民間真情。

經學新詮

[]

• 《春秋衡庫》融胡安國朱熹之說,為科舉實用本。

• 《太平廣記鈔》精簡五百卷巨帙,顯志怪小說脈絡。

思想特質

[]

情本哲學

[]

• 謂「情始乎男女,達於君臣父子」,著《情史》廿四卷,類分情貞、情緣、情私等,以情證道。

通俗教化

[]

• 提出小說可資六經國史之補,使怯者勇、淫者貞、薄者敦。

• 改《忠義水滸全傳》為《三遂平妖傳》,寄寓勸懲之旨。

實學精神

[]

• 批判理學空談:自古聖賢,皆人情之至。

• 主張事理即物理,輯《笑府》以笑謔破道學虛偽。

[]

凌濛初:「猶龍氏三言,極摹人情世態,備寫悲歡離合,至奇至變而臻至真。」

魯迅:「人話本得馮氏掇拾,始免湮沒,其功不在下。」

鄭振鐸:「中國短篇小說至三言而體制大備,馮氏實通俗文學之司命。」

[]
•《蘇州府志·人物傳》  
• 馮夢龍《壽寧待志》  
• 陸樹侖《馮夢龍研究》  
• 聶付生《馮夢龍文學活動》
美辭妙篇,具錄於維基文庫︰馮夢龍